让内卷成为网络热词的,是一张清华大学学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敲打电脑的照片,于是学霸们有骑在自行车上看书的,有宿舍床上铺满一摞摞书的,甚至有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的⋯内卷一词用来指代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简单解释下什么叫内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简单解释下什么叫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简单解释下什么叫内卷

让内卷成为网络热词的,是一张清华大学学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敲打电脑的照片,于是学霸们有骑在自行车上看书的,有宿舍床上铺满一摞摞书的,甚至有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的⋯内卷一词用来指代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而我看到过的最形象的比喻是:看电影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前排有一个人先站起来了,后排被他挡住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着看电影。用王楠的例子来解释,一个孩子去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但是最终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名额是不变的。于是,孩子和家长都成为内卷的牺牲品,而辅导班倒成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而从刘信的例子来看,内卷说白了就是无用的恶性竞争,而这种迫于社会、群体和同伴压力的过度努力,往往形成的是内耗与无效,反而限制了每个人真正的潜力发展。凡是迫于外境(社会、环境、氛围、父母、他人等),被动或主动地卷入其中,而产生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

内卷的表面成因是有限资源里的恶性竞争,但和内在的心理机制、集体潜意识、从众心理与同伴压力是分不开的,更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自我评价体系是密切关联的。集体潜意识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底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的集体经验,对人类精神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深刻地制约着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

我用一个实验来说明:实验人员把5只饥饿的猴子关进同一房间,在天窗处挂了一串香蕉,同时安装了电击装置。一旦有猴子去拿香蕉就会被电击。经历了多次电击的猴子最终放奔了去拿香蕉。接着,实验人员释放其中一只猴子,换进一只新猴子A,并关掉了电击设备。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4只猴子阻止了。猴子A迫于其他猴子的“保护”,最终没有拿到香蕉。接着,实验人员再将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之前发生的情形,其他4只猴子也成功地阻止了它,特别的是,那只没有被电击过的猴子A还阻止得非常卖力。猴子B在尝试了几次后只好作罢。后来,当房间内所有的旧猴子都被新猴子替换后,量然这些新猴子没有一只真正被电击过,但大家都不敢去拿香蕉了。

这就是集体潜意识对个人思维和行为的潜移默化而有深刻的影响。回到内卷上,为什么很多人会产生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是因为“成绩被等同于成功”、“第一名就等于优秀”,成功和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成就、出人头地、有车有房、有面子等关联在一起,成为几乎是每个人心中默认的标准。

于是,有些人,为了让父母安心、为了不被笑话、为了不让后代受苦、为了自己有面子,不得不努力附和这种社会主流的成功标准,而不敢退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内卷其实早就存在。文章摘选自《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