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细说历史真实的曹操相貌如何)(1)

曹操剧照

历史风云,诡秘莫测。在史书《三国志》中,陈寿笔下的曹操是一世雄主,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则为一世奸雄。当然,了解历史就要看正史,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世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

既然曹操是一世雄主,自古美女爱英雄,曹操的女人又那么多,自然也会认为他的长相差不到哪里去。可《三国志》中并没有对曹操外貌的丁点描述,包括《魏书》也没有记载,曹操的长相也自然成了后世之谜。那么问题来了,雄主曹操究竟长相如何?他是一代美男子吗?

既然史书对曹操的容貌没有记载,那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的其他环节,以及综合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描述去寻找答案。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曹操的形象则为电视剧中的演员造型,包括教科书中曹操的画像也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来人设的,这并不代表他真实的相貌。

第一件事:《三国志》对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有具体描述,为何对曹操的容貌只字不提?

《三国志》是这样描述刘备容貌的: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意思是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可以触及到膝盖,回头还能看得见他自己的耳朵。《三国志》没有提到曹操的容貌,反而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则提到了曹操的外貌形象: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为何《三国演义》中却有曹操容貌的描写呢?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那是作者罗贯中为了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加工出来的,从而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这是文学作品的一概手法。

史学家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没有对曹操的容貌进行着墨,可能有他的不便着墨之处。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的长相多数是由先天决定的,如果一个人长相平平,自然也不便于对他的容貌有过多描述。当然,如果一个人长得英俊潇洒,自然他的容貌也会成为这些史学家们笔下的美谈。同样,《三国志》对张飞的形象也是只字未提,所以才有了后来罗贯中笔下肤色黝黑的壮汉形象。

第二件事:曹操面见匈奴使者,为何要让谋士崔琰作为替身,而自己甘愿做崔琰的“武士”?

崔琰,何许人也?三国时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丞相曹操谋士。《三国志》对崔琰的容貌描述是:“声姿高扬,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见他的容貌决非一般,是典型的古代美男子。

《世说新语.容止》一书中记载过曹操“床头捉刀”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曹操被封魏王后,名声大振,北方匈奴派出外交官前来拜贺。要知道,匈奴自古强悍,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一股难对付的势力。异域派出外交官来访,曹操自然得接见,于是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求他替代自己。话说崔琰接见这名匈奴外交官时,正中端坐,曹操却扮作侍卫,手握钢刀,挺立于坐榻旁。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这名匈奴外交官的印象如何。这名匈奴外交官却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之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这话传到了曹操耳里,让他甚是欢喜。

曹操为何要让自己手下的谋士崔琰作为自己的替身?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想用崔琰威严、高雅的形象给第一次来访的匈奴外交官一个下马威,让对方望而生畏,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曹操对崔琰是有着较高评价的,他说: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

通过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虽然《三国志》对曹操的容貌只字未提,说明曹操长相平平,相貌英武而非英俊,史书中不便过多提及。但曹操作为一方雄主,又才华横溢,引得无数有识志士纷纷相投,以及无数美女倾心相爱,这一点足以说明了,对于一个长相平平的英雄般的男人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他已经远胜那些长相英俊帅气的一般男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