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一线官兵(水情侦察兵的四天三夜)(1)

寸滩大桥附近的江面

防汛一线官兵(水情侦察兵的四天三夜)(2)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的预报室灯火通明

重庆寸滩南面的长江,浑浊的江水裹携着杂物,浩荡冲向下游。

20日早上7点,已经两夜未眠“站岗”的熊金和看上去有点疲惫。他是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的高级工程师、预报员,是预报洪峰过境的“吹哨人”之一。

前几天,寸滩及其上游监测站的水位数据多变,让他和同事经历了好几次“心跳”。8月20日上午,“长江第5号洪峰”过境重庆中心城区后,他们才稍稍松下一口气。

上游4条江的洪水“集结”推涨此次洪峰到新高度。截至20日早上8点,干流寸滩站水位达到191.55米,流量达到74500m3/s。

一退一涨间隔仅13个小时

前面三个月,算是长江的“多事之秋”。

“7月熬夜要多一些,汛期熬个夜不算啥……”熊金和说,“在我们这里10多个预报员,在这样的紧张时刻,谁都要熬夜。”

汛情紧张时,他们需及时根据数据研判,准确地滚动预报。正常情况下,长江上游大江大河水文站是早晚各预报一次,最紧急时可间隔1小时预报一次。

8月14日晚上9点左右,“长江2020年第4号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16日上午10点左右,寸滩站水位回落到警戒水位180.5米以下。

也许谁也没想到,这条过江猛龙“才下眉头”,一个新的洪峰“又上心头”:第4号洪水退下警戒水位10小时后,又出现攀升势头。

始建于1939年的寸滩水文站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基本水文站,其水位高低直接关系重庆中心城区的安危。

寸滩站数据曲线图显示:8月16日23时,长江水位再次超过警戒“红线”。换句话说,上一轮洪水退至警戒线下至新一轮洪水超警,仅间隔约13个小时。

单单是超警或许不足为奇,可两轮洪水前后叠加,且前后间隔时间如此之短,还是让预报员有些忐忑。

水位持续上涨的原因,在于上游渠江、涪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强降水,与形成“长江第4号洪水”的降雨范围高度重叠,且降雨强度更大。

14日-18日的5天时间里,沱江流域累计降雨量超过400mm,相当于5天下了将近半年的雨。同样,上游涪江北川站连续两轮降雨累积降雨量接近1000mm,第二轮降雨累积降雨量超过550mm。

“根据气象预报,在4号洪水未离开重庆中心城区前,我们就已经预测到后期可能再次较大涨水过程。”熊金和说,“才熬了几天夜,现在又接着熬,都盼着早点平稳出峰。”

一连串数据在眼皮下刷新

8月17日下午2点,干流寸滩站流量再次突破“5”字头,达到洪水编号规定——“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在长江上游正式形成。

此时,距离上一个编号洪水过境才3天。相比之下,今年长江1、2号洪水间隔为15天,2、3号洪水间隔为9天,3、4号洪水间隔为20天。

洪峰形成后,奔涌而来的洪水会有多大?

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流域17日下的一场大暴雨,让岷江洪水达到红色预警,岷江高场站迎来历史最高水位。

“一开始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熊金和说,用了不到30个小时超过“前浪”。

水位越过保证水位183.5米还不见收敛,在18日凌晨4点冲破前一次洪峰过境时的水位峰值183.90米。

在此之后,又是一连串“心跳”数据:

在这一夜,干流寸滩站的流量越来越大,到18日9时,流量突破“6”字头,不到23个小时又破“7”字头。

为应对此轮洪水,重庆市水利局于18日14时启动有记录以来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并即刻进入紧急防汛期。

18日下午5点45分,水位达到186.8米。这个水位是2012年7月洪峰过境时的峰值,是熊金和工作17年来亲自参与预报的最高水位。冲破这一记录约1小时后,朝天门被涨水封洞,19日下午3时水位突破190米。

“前一轮降雨土壤已接近饱和,紧接着出现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导致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长江重庆段前一轮洪水刚退到警戒水位以下,河道底水高。”熊金和告诉记者,“上游四条支流泻下的洪水几乎同时段在这里‘集结’是罕见洪峰形成的原因之一。”

为此,他们不得不轮换通宵值守,时刻关注上游降雨区域监测点的数据,并根据预判做出滚动预报,供相关部门提前决策。

18日晚上到19日凌晨,研判分析室的电话一阵来一个,都是普通市民和沿江相关防汛部门打来的。

“听声音都能感受到他们在一线的焦灼。”熊金和告诉记者,每次接电话都要解释一阵,毕竟相关数据在不断更新变化中。“每天几十个电话肯定是有的!”

191.47米,见证历史突破

19日白天,水位持续上涨,最终站上190米的高度。为确保洪峰过境“零伤亡”目标,沿江各地防汛工作早已拉开架势。

根据预报,洪峰将在20日上午抵达重庆中心城区。时间一秒一秒地靠近,预报员很忐忑。

黑夜下的灯火,照亮着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的预报室。熊金和与同事在坚守中,根据搜集和更新的数据研判水情趋势。

“讨论一直没停过,最多的还是技术问题。”熊金和说,“这一夜电话平静多了,很多人已根据预报基本掌握了水情趋势。”

凌晨4点过,根据干流寸滩站的最新采集数据,水位已达到191.47米。

此时的预报室,气氛有些紧张,大家都在紧张的工作当中。

“对于水文工作者来说见证了历史,但却并没有兴奋,内心反而很焦灼。”熊金和说,这么大的水,我市各地防汛准备工作如何,依然是他们牵挂的。

他们唯有通过一次又一次坚守和努力,用预报为防汛决策提供参考,确保实现洪峰过境“零伤亡”目标,未雨绸缪尽可能降低沿江沿河居民的损失。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预报得更准确,当好水情‘侦察兵’。”

熊金和抽空打盹休息了几个小时。20日早上7点,记者再次联系时,他又到了工作岗位上。

截至20日早上8点,干流寸滩站水位达到191.55米,流量达到74500m3/s。

窗外的长江滔滔,洪水来势汹汹。熊金和内心只有一个期盼:我们一定要平安度过!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