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西大任保平教授书法)(1)

(观西大任保平教授书法)(2)

(观西大任保平教授书法)(3)

今天,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任保平教授,写了几副字。其中一副,我觉得挺适合自己,所以相当喜欢,那就是,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1}“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的诗意如下,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这两句是从正面写隐逸,说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无为于尘世,长时间闭门著书,是真逸人,不是“沽名钓誉”的假隐士;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及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与持久。出自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什么意思呢?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2}关于王维的诗,赏析如下,此诗写得轻松愉快,颔联用典饶有幽默感。颈联造句颇巧,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又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又作为一种意象。

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3}确实,天下事,不只是像我等著书立说,需要静心尽力,拼命而为,而做其他事,要有所成就,也是如此。在微信朋友圈,马(中秋)总发信息说,小米创始人雷军,控股百家公司身价千亿,做市场推广时同样屡被拒绝,像极了现在的你我,成功的背后有无数次的被拒绝和不理解。轻易地得到的都不可能持久。经历艰难困苦,与挫折的人,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之所以富不过三代,子孙坐享其成,不知创业之艰,败因是骄奢淫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