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不惜毁身刺赵襄子,事虽不成,却也忝列战国四大刺客之一;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更是千古流传。

士为知己者死男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1)

我却觉得豫让的行为不但属于马后炮、于事无补,更近似乎愚忠。

当大水围灌晋阳之时,赵襄子困守孤城,城内军民无有立足之地,搭起棚架子坐卧,吊起锅来做饭,易子而食,将士疲怠,谋臣离心,可谓天亡赵氏之时。

豫让自诩智伯以国士待之,为什么不在此时尽心尽力、出谋划策、舍身奋战,给以赵氏最致命一击?

乃于事败之后,阴谋行刺,不论成于不成,均属枉然。

以当时的形势而论,智伯有百分之九十的胜算,就因为手下的谋臣不能苦心尽思、勇士不能忘身向前,坐观成败,导致功败垂成。

洞见未来的谋士郄疵早已看出智韩魏三家联盟有裂缝,看出韩魏二子有反心,提示智伯注意。

固然智伯有刚愎自用的毛病,但这一点手下的谋士勇将应该是知道的呀,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为什么不强烈谏诤,以死进言呢?

豫让只不过一介勇夫,想不到这些大局,郄疵自己不能拼死进谏,为什么不告诉豫让呢?

智伯不是宠信豫让么,豫让不是为报知己之恩死都不怕么,让豫让去说呀?

没有。郄疵一见智伯不听他的话,就借口要出使齐国,尥蹶子跑路了。

郄疵只不过预见了危险,看出了问题,并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案。

另一位老谋深算的谋士,智果,不但像郄疵一样指出了韩魏二子的问题,而且还给出了化解的方案:

士为知己者死男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2)

一,二子既然有异心,应立即杀之以绝后患。

二,不然的话,就要深交两人,就是两人手下的谋臣也要答应给他们封地,如此才能三家一心。

智伯也不采纳智果的计策。智果也未谋及豫让。豫让不但一计未献,别人所出策略他也并未与闻。我不知道他这国士是怎么当的。

智果见智伯不理睬他的建议,也调转屁股跑了,连姓都改了,怕受智伯牵连。

退一步讲,即便豫让有勇无谋,不能从战略上策略上对智伯有所匡助,但出笨力气还是可以吧,何以围城三年了,既不请战强攻,也不偷袭,就算刺杀,那个时候潜入城中刺杀赵襄子该多好呀,可惜呀~~

直坐等到智伯被人暗算了,赵韩魏三家反手攻打智伯了,豫让也不能逞其血勇,奋力杀敌,保护主公,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更不能誓死捍卫主人、当场殉主,而是只身跑了,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了……

这算什么国士?

三家灭智已毕,分智地已完,诛杀智伯种族已尽,豫让想起为智伯报仇来了,何止一个蠢字了得~~

况且三番五次刺杀赵襄子也不能得手,倒是先把自己弄残疾了,连他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既然要刺杀赵襄子,何不先曲意逢迎假装伺候他、接近他、取信于他,然后趁便一刀了之呢?

士为知己者死男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3)

豫让说:那样先骗后杀不仗义!

看来他只是为了图名,杀不杀得了搁在其次,那当然杀不了了。明目张胆要刺杀赵襄子,这不是沽名钓誉是什么?

赵襄子真还算大度,放了他两次。

也许英雄不必论成败吧,虽未刺杀成别人最后自己抹了脖子,不过刺客的大名算是传出去了——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无谋无勇愚忠之——豫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