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

当你的老板问你,关于房地产的走向,当你团队问你,关于工作的方向,你准备怎么回答他们?或许你也看过、听过,以下这些常见的共识:

1、本轮周期内行业见顶

2、城市显著分化,都市圈崛起,二线城市有机会,三四线城市转冷

3、市场信心转变,需求萎缩,房价整体稳中有降

4、流动性趋紧,融资成本上升,日子难熬,行业整合加速

5、政策面因城施策,稳定是大局

… …

大家看到这些共识,有什么感受?零零总总、东东西西听了这么多,大神对2019年的预判,到底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话相似。听了那么多道理,不仅依然迷惘,还更加疲惫和焦虑。

正如马云所说:

“现在很多人不断在谈反思、谈感想,我其实很怕经济学家,越来越把自己,讲的像企业家一样,而企业家讲的,很像经济学家。很多企业家,动不动就是体制改革、中美贸易,其实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我们总把自己企业做得不好,怪罪于宏观经济,总把自己的企业没运营好,怪罪于是别人的问题,是竞争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宏观调控的问题,是去杠杆的问题。大道理谁都懂,其实企业家还得回到本身,想想自己的小道理。”

“2019年,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每个企业,关注一下自己的客户,关注一下自己产品、技术是否要升级,自己的组织是否要升级,自己的投资方向,是否要进行调整。”

“2019年,充满着机会、挑战。经济很好,可能你不好;经济很不好,肯定有人很好。

什么叫战略?战略,是考核一个领导者对未来的判断力。什么是判断力?看问题的广度、深度、角度。经济不好,一定有不好时候的机会;经济好,一定有巨大的灾难。战略是对未来的判断力。战役能力是组织能力。战术是执行力,就是员工素质。“

“2019年管它好和坏,只做好自己!形势好,完善自己;形势不好,完善自己。“

我们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回归价值,分享如何以理性的数据思维,结构化的将企业经营目标分解剖析,让企业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第一部分回归均值,中国有句哲学古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从回归均值的角度,我们来看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接下来的一年,可能有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机会;

第二部分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分析方法,对于房地产而言,回归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房地产业务诉求,转化为可分析量化的数据问题,帮助我们科学理性的决策;

第三部分回归价值,在回归均值的结构性机会下,以回归分析的的方法,来量化探索事物的本质,最终还是要回归价值,将事物落地,创造无限可能。

PART 1 回归均值

从销售额、销售面积、销售价格三方面,探讨未来一年房地产的可能走势,及结构化的机会可能在哪里。

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累计增速”,原因有三:

① 增长率,是事物变化的本质;

② 累计增速,符合大数法则,持续累计更具意义;

③ 累计增速,以4年为基期(全国房地产周期大约43个月,约4年)

例如,2004累计增速=[(2000 2001 2002 2003 2004)/2000 2001 2002 2003)-1]

从2008-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增速图,可以看到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低风险区域,未来一年,大概率是没有太多惊心动魄,2019年的销售额,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整体能稳住!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

再来看一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价格,当销售面积,或者销售价格,突破高位线或者低位线时,就是说,市场出现超涨,或超跌,政策面就会有相反的动作。

唯政策论的人会说,那市场是不是没有看的意义,因为政策一直在主导,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虽说政策对市场有一定的作用,但绝对改变不了,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

2018年的销售面积,接近低位线,马上就要超跌了,所以,2019年,政府有大概率的可能,会出台政策调控,让市场回归均值。

全国销售面积要回涨,但销售额趋稳,房价又跌不下去,当然也不排除,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导致局部房价微跌。

然而,从整体来看,2019年的市场,更可能出现结构性变化——超涨的地方,降一降,超跌的地方,涨一涨,实现“加量不加价”的美好愿景。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4)

2018年,全国哪些城市超涨,哪些超跌呢?这决定了2019年,它们或变冷,或回温。

为了方便讨论,在详细阐述城市之前,我们先将城市分类分等级,看看这些城市的基本面。

综合考虑人口、土地、资金(经济指标)的规模与质量数据,将城市按照不同的价值分成8类,从强一线至七线,共包含274个城市。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5)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6)

这是2017年的分类,我们又做了一个预测,到2020年这些城市会有怎样的变化。

2019年,“城市发展”具有潜力的黑马依次为:莆田、内江、武威、玉溪、六盘水。我们可以密切关注这五个城市,看看是不是神预测。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7)

为了更加细致的讨论,我们将城市规模与质量数据,拆开后组合为矩阵讨论——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8)

(没有重合的城市:厦门、大连、福州、长春、南通。没有重合的原因探讨:与一手房市场供应有关;还有一种可能,它们处于蓄势期,即将爆发。)

(没有重合的城市: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鄂尔多斯、贵阳、呼和浩二、兰州。没有重合的原因探讨:这些城市一般处于偏远地区,客户的认知度偏低,是房价被低估的区域。)

可见城市质量水平,会影响单价水平,城市规模水平,会影响销售额水平,我们再来看与2017年比,2020年出现矩阵变类情况的城市(标蓝的字体)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9)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0)

其他城市请各位看官自取所需——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1)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2)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3)

从单城市自身发展轨迹上,我们可以判断其市场机会,再更进一步,我们将多城市,进行量化比较,则可以找到,城市发展空间的上下阈值,进而实现,数据化管理投策。

按照不同的城市等级,我们做了一个,城市近三年房价累计增速均值,与全国近三年房价累计增速均值的对比图,挖掘不同类别的城市涨跌情况——

2016-2018年,100%的一线城市,房价累计增速,大于全国,而二三线城市当中,也有60%以上,房价跑赢全国。

也就是说,过去三年,无论是几线城市,都有机会,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哪些是机会,哪些是坑,比如70%的六七线城市都是坑。

由于过去的超涨,2019年,一线城市,价格依旧坚挺,但房子变得不好卖,开发商要去搞定有钱的主;二三线城市,容易出销售规模,但价格涨不动,开发商要注意控制成本。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4)

在2019年,均值回归的普遍规律下,超涨的要“降温”,超跌的要“升温”,开发商要如何做到“量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呢?

我们从不同等级的城市中,主要选取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包含强一线到四线城市,具体来看看,各级城市的表现——

强一线-上海;

一线-南京、苏州、杭州;

二线-宁波、无锡;

三线-常州、南通、绍兴、扬州;

四线-嘉兴、泰州、镇江、湖州。

五线六线七线分别选取安徽蚌埠、辽宁丹东、安徽池州。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5)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6)

以回归均值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一些机会城市,但这些城市,适不适合你?——不一定。

每个企业的诉求都不同,选择的城市当然不同,所以,我们想找出一种方法,能帮大家梳理自身的诉求,而且能将业务诉求,转化为数据可分析的内容。

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回归分析”。

PART 2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最大的作用,是给我们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从依靠大师为主,转变为依靠科学工具为主。

从方法层面来看,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目标层面来看,回归分析,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将“业务诉求”定义成数据可分析的问题。

根据我们合作了逾百家地产公司的经验,甲方爸爸的核心诉求,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 追求规模

核心是保证现金流,一直活下去,打的是防御战;一般是消费者心中的行业头部企业,如万科。

② 追求利润

核心是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储备资金,以便在合适的周期抓住机会做大,打的是进攻战;一般是有一定实力的房企,如金茂。

③ 追求品牌

核心是确定立足点,占据某一细分市场,形成竞争壁垒,保护自我,打的是侧翼战。如绿城。

④ 追求自有资金收益率

核心是效率与回报率,在机动中扩大势力,打的是游击战;一般是实力偏弱的房企。

根据回归分析方法,将核心诉求Y,拆解为X,以追求规模为例。

我们将规模Y,拆解为13个X细项指标。涵盖5大层面-城市层面、土地层面、客户层面、产品层面、成本控制等综合层面。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7)

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下半场,这5大层面,都需要重新的审视与定义,其中,成本控制等综合层面,涉及企业的内部能力,数据一般较为保密。

故我们重点探讨,前四个层面——如何重新定义城市、土地、客户、产品,回归本源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开发模式。

PART 3 回归价值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8)

首先,来看一下重新定义城市。

我们理解的重新定义城市,除了城市的基本面,城市的温度(周期)同样的重要,进入时机的选择,攸关生死。

我们借鉴混沌理论,参考了科学家预测天气的方法,目的是找出奇异吸引子,通过不断的动态优化,实现短期预测。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19)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0)

在中国,政府调控主要是针对房价,重点关注的就是,房价的复合增长率。私底下,大家讨论房地产的时候,最终落脚点,仍是房价。

房价,体现了客户对市场的信心,我们用二手房挂牌单价滤波,来计算房地产住宅市场周期。

TIPS:为什么使用二手住宅挂牌单价?

① 一手住宅成交价,受限价等政策影响大,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市场;

② 二手住宅成交价,成交就代表了过去,是历史数据;

③ 二手住宅挂牌价,代表了买卖双方的信心,是博弈的结果,具有前测性。

市场周期,体现客户对市场的信心,

市场信心持续上升期,为春季;

市场信心高位回落,为夏季;

市场信心持续下降,为秋季;

市场信心探底回升,为冬季。

春末夏初,为销售黄金期,秋末冬初,为销售至暗时刻。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1)

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让大家找找感觉。

2019年1月,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南通,正处于拿地窗口期;假设从拿地到销售需要9个月,2019年10月,苏州、南通、无锡,正处于销售黄金期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2)

通过全国城市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等级城市,市场波动幅度不同,城市等级越高,踩对周期节奏,越重要;而周期的长度,与城市等级相关性,却十分的弱。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3)

周期的研究,让我们有可能,从项目高周转,转变到企业高周转,让房企的增长方式,由线性到指数增长成为可能。

对于甲方爸爸而言,在什么周期里,去什么类型的城市、选择什么等级的土地、实现什么样的经营目标,是不可避免的课题。

在周期研究、重新定义城市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重新定义城市的土地。

一般,大家以土地的成熟度,来看一块地,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看土地——成长价值最快的土地,在哪里。

从空间扩张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的空间扩张可以分为6个阶段: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4)

结合PIE空间聚集模型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5)

以大湾区为例,洞悉城市圈的发展进程与边界,判断环XX,是时机成熟,还是概念炒作。

从强一线城市-深圳开始,深圳目前处于处于“郊区化扩张”,向“都市圈扩张”过渡阶段,开发高价值区域,主要在④和⑤近城区、拓展区,以及⑥的近城区。

2019年深圳,才真正的进入都市圈阶段,2018年前,环深圳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跨城居住购买极少。现在深圳正处于周期低位,适合拿地,要去的不是深圳,而是环深圳。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6)

再来看一下,一线城市-广州,目前处于“郊区化扩张阶段”早期,开发高价值区域,主要在④和⑤近城区、拓展区。

近年,广州南沙自贸区炒的很厉害,如果你有这个工具,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城市发展的进程,根本没到南沙,如果你高位拿地,就只有站岗的份了。

如果你拿了番禺的地,可能也就是南沙的地价,至少可以每平米净赚1万元。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7)

剩余的城市,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感受——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8)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29)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0)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1)

重新定义了城市、定义了土地,接下来要回答“卖给谁”,即重新定义客户。

我们将首付能力、可负担套总价、月薪水平的数据打通,链接居住地图与工作地图,形成客研闭环。

以成都为例:大家来看看这个表和这张图,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你梦寐以求的。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2)

这是怎么做到的——

以首付视角-财富存量,来定义客群,根据多城市研究,根据首付存款比例,将客群划分为6类:普通工薪、高级工薪、中产阶层、小富阶层、富裕阶层、巨富阶层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3)

根据首付,反算产品总价,来划分产品线,将不同产品线落位,分析置业机会分布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4)

以不同产品线总价,推导薪资水平,将不同薪资收入落位,分析工作机会分布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5)

根据以上三步,可全面描述客群支付力——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6)

以招聘职位,代表的工作机会,为潜在需求,研究需求与供给结构。可以看到,成都潜在需求,与市场供给结构,基本匹配,中低总价至中高总价产品,供应有加大空间。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7)

④ 以中等收入客群为例,研究招聘岗位与置业机会的分布

可以看出中等收入客群,主要在站南 大源工作,且这两个区域,招聘力度还在加大。置业机会,主要集中于天府新区 永康森林公园板块,集中工作地与集中置业地,平均通勤时间为31分钟。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8)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刻画产业人群画像,中等收入客群,主要从事信息软件业,集中于28-33岁,工作3-5年为主。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39)

综合这1-5步,就可以清晰地得到,那张梦寐以求的表与图。

客户找到了,如何重新定义产品,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风停下来的时候,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翅膀飞翔。

我们以深圳为例:

客群的研究方式如成都一致,以首付存款比来划分客群。目前深圳的主流客群,为富裕阶层。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40)

市场产品,已逐步豪宅化,品质改善 高端 顶级豪宅销售额占比96%,距离满分仅差0.04。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41)

当你看到这个产品线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不靠谱,产品线应该画错了,或者标准根本没对,因为与我经验中的完全不同,深圳应该是一个刚需市场。

那非常遗憾的跟你说,你的经验也许出错了。

让我们来看看,从2011年-2018年,深圳产品线的演变,完美呈现了什么叫马太效应。

在2011年的时候,功能改善及以下的产品是主流,随着房价的上涨,刚需慢慢不见了,市场供应的,都是总价在品质改善以上的产品,是市场给了你飞起来的动力,但是甲方爸爸们,应该清晰的认识这一点。

同时,在豪宅化的过程中,深圳在向香港的千尺豪宅靠拢。此98m²非彼98m²,此79m²非彼74m²。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42)

在深圳打造产品,如何将98㎡,打造为豪宅是关键,如何从商品,到产品到作品的蜕变,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洞见是一种引领,是一种打开需求的全新方式。

房企迎来结构性变革(不同规模的房企该怎么干)(43)

总体来说,我们要重新定义城市,其基础是,城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四季周期的差别,重新定义城市,就是重新认识城市的进入时机,不单是传统的城市价值。

同样,重新定义土地,也是因为一个城市的土地,没有远近贵贱之分,只有不同发展阶段,对应不同发展策略,我们要重新认识土地的发展规律,把握拿地的最佳时机。

在客户分析上,我们要抛开过去很多“形而上”的分析,重新定义客户的核心在于,通过划分客户的支付力,筛选高价值客户。

对于重新定义产品,我们不能向过去一样,只是做机械的对标研究,而是要结合城市、土地、客户的变化,进行量化综合评估,真正做出,能将项目利益最大化的产品定位。

PART 4 策略建议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各大演讲台上都说过:“行业第一,封杀行业;行业第二,怼行业第一;行业第三,做垂直品类;行业第四,开创新赛道。”

讲了这么多,从普遍规律“回归均值”,到科学理性分析方式“回归分析”,到具体内容分析“回归价值”的四层面,有无数的干货。

这些干货,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可以给不同诉求的甲方爸爸,四条经营策略建议。

企业经营策略建议(一)

追求规模的行业领导者——自我颠覆

追求规模-核心是保证现金流,一直活下去,打的是防御战;一般是消费者心中的行业头部企业,如万科。

对于这样的企业,最好的方式,是自我颠覆自我攻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① 升级产品线

从主流品类到全品类,从产品到作品的升级。(对应前文的重新定义产品内容)

② 城市下沉

从主流一二三线城市,下沉四五线机会城市,疆域扩展。(对应前文的城市分级与变类、重新定义城市-城市温度,即周期的研究内容)

企业经营策略建议(二)

追求利润的行业追赶者——在领导者,难以放弃的优势领域中,寻找机会

追求利润-核心是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储备资金,以便在合适的周期,抓住机会做大,打的是进攻战;一般是有一定实力的房企,如金茂。

他们是行业追赶者,在行业领导者,无法放弃的优势领域中,寻找机会是重点。行业领导,最大的优势和软肋就是高周转与成本适配。针对这两点:

追赶者策略:

① 针对高周转-慢工出细活

适用范围:全国主周期长的城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攻击了行业领导者。(对应周期研究内容与重新定义产品内容)

② 针对产品适配-一分钱一分货

适用范围:在全国主周期短,但房价相对高的城市,以高品质抢夺客户。(对应回归均值研究内容)

企业经营策略建议(三)

追求品牌的行业创新者——精益投资,收敛与聚焦

追求品牌-核心是确定立足点,占据某一细分市场,形成竞争壁垒,保护自我,打的是侧翼战。如绿城。

对于他们而言精益投资、懂得收敛与聚焦是关键。可从四方面入手:

①寻找单位时间内,成长价值最大的城市,实现爆发式增长;(对应城市分级与变类内容)

②寻找区域中心城市,有带动作用,由点铺面(对应城市圈研究内容,详见禾略2018年新春篇年报)

③聚焦品类,匹配土地,找到有这类土地属性,价值最大的城市;(对应重新定义土地内容)

④聚焦客户,定位出价能力最强的客群,甚至不是容量最大的;(对应重新定义客户内容)

企业经营策略建议(四)

追求自有资金收益率——机动游击

追求自有资金收益率-核心是效率与回报率,在机动中扩大势力,打的是游击战;一般是实力偏弱的房企。

有三点落地建议:

①寻找周期短,且未来房价累计增长率高的城市(对应回归均值中,房价累计增速研究内容)

②在此类城市中,寻找土地增值潜力最大的区域(对应重新定义土地内容)

③定位潜在客户规模量大的客群(对应重新定义客户内容)

从回归均值,到回归分析,再到回归价值,对应我们对世界的憧憬。

第一,让世界更理性,当我们提出观点的时候,必须从数据出发,而不是仅凭感觉与经验,少一些鸡汤,多一些科学。

第二,赋能普通人,再牛的大咖能量也有限,所以更重要的,也许是提供一个好平台,好机制,好工具,让普通人也能做出不普通的贡献。

第三,当企业经营可以做到前两点,就有无限的可能,也就是别人眼里的成功经验。

来源:禾略(ID:helue_China),本文已获得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点击小程序报名了解拓客神器云行销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