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几岁重返祖国(社会主义新人鲁滨逊)(1)

刘瑜女士有一篇妙文《资本主义新人鲁滨逊》,谓《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本17世纪的政治经济学笔记,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就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那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不畏艰难,一不等二不靠,而是用自己的勤劳双手盖了两座房子、造了两条船、养了一批山羊、种植了玉米地,拥有了自己的葡萄园,还收养了当地土人礼拜五,把自己的辛勤劳作精神传承了下去。这不就是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勤奋克己的资本主义新人的典范么?

在资本主义的发端期,马克思谓之“贪婪、凶残,每个毛孔中都滴着鲜血”的行为,在韦伯笔下则变成了资本主义清教徒的克以奉公、锐意进取等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品质。同一事物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分析竟然差异如此巨大,真是“眼睛一眨,母鸡变鸭”。

鲁滨逊几岁重返祖国(社会主义新人鲁滨逊)(2)

在我看来,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虽不免有效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嫌,但毕竟是张扬我华夏本土思想、以期与西方抗衡的扛鼎之作。余老先生拈出道教和儒家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功到成处,便是有德”的思想,论述了中国“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的传统,继而发掘出“丈夫苟不能立功于世,抑岂不能树基业于家哉”的商人精神,说明中国商人早就具有了高度的敬业和自重意识。经老先生一点拨,我们才知道,如今富豪遍地的中国,乃有浓厚的商业、创业基因,发财致富,又岂在西方鲁滨逊之下!

鲁滨逊代表了早期西方殖民者开疆拓土的形象,背井离乡,远赴海外,冒着生存条件低劣、生产手段落后的风险,在蛮荒之地开辟了一块块今日的乐土。28年后,荒岛上的鲁滨逊已经乐不思蜀,毫无离岛他居之意啦。

反观我泱泱华夏,改革开放三十年,先是出国留学,再是举家移民,走出了多少国产鲁滨孙!放眼望去,到处是福建土话、温州方言,粤语横行、吴侬款款,埃菲尔铁塔下、克里姆林宫旁,北美至蒙特利尔,南非至约翰内斯堡,到处落地生根、儿女成群,都是中国人那攻城掠地的矫健身影。

当然,现在再找鲁滨逊那时的无人荒岛是没有可能了,这些无人小岛要么被大款买进成为私人领地,要么建为美国的海军基地了。而我华人到哪里,哪里就会迅速平空生出一座唐人城,华夏饮食飘香异域,中国功夫叫响一方。中国人扶老携幼、相呼而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西方文化,弄得老外们也纷纷开始吃粽子、嚼月饼、大喝二锅头。

鲁滨逊几岁重返祖国(社会主义新人鲁滨逊)(3)

话说我们的老鲁同志到了外国,刚开始是没日没夜地刷盘子、卖苦力,尔后看到电子产品在国内国外的巨大差价,灵机一动以此创业,立马干起淘宝代购,利用差价赚得盆满钵满;后其勤奋精神打动一异国女子,娶为老婆,不数年产下中西合璧男仔女仔合计6名。老鲁同志迅疾完成原始积累,接着注册一品牌,号称百年洋品牌,找国内企业代工,做得风生水起。再后,老鲁同志投资国内建厂,瞄准苹果四代,爱疯畅销灭爱疯,爱派畅销灭爱派,制造的山寨“爱你疯”只卖399元,山寨“爱你派”只售999元,苹果市场即刻被瓜分一空,老鲁同志因此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250位。乔布斯因此气急而亡,享年56岁。

我们的女子鲁滨娃更是厉害,出国后,凭着姣好姿色嫁了一个当地美髯公务员。这美髯公原来下班只爱做木匠活,不求上进,被鲁滨娃多次数落后,乃开始加班加点,节假日游走于上司门前,帮着修草坪、修家具。不数年,接连升迁,后竞选为当地议员,又数年荣膺当地行政首长。此美髯公深有感触:“还是娶个中国媳妇催人上进啊!”

中国的鲁滨逊先生、鲁滨娃小姐乃成为全球瞩目的榜样人物,并双双登上当年的美国《时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