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中,中国的基建一直首屈一指。

拥有着世界首创技术的汕汕铁路,将迎来施工建设,据了解将达到350公里时速,令人惊奇的是,这是一条在海底穿过的铁路。

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但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更重要。

汕头的副中心城区(没有机场的特区)(1)

后面两个海底铁路隧道正等待这个工程的数据,比如台海的海底隧道,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

中国人要创造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高烈度地震区,修建海底隧道的创举。

汕头市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还被称为三线城市之首,铁路不通,解决办法比如长江大桥,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远见,海底隧道可能是最优解。

汕(头)汕(尾)铁路,将与建设中的广汕铁路相接,将广州与惠州、汕尾、汕头等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连接厦深、赣深和广深等铁路,将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形成新的高铁经济带,助推粤东地区的振兴发展,缩短粤东与珠三角之间的发展距离,推动广东省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铁路的开始修建将解决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是汕头经济突破瓶颈的重要一环,以后从广州回汕头、汕尾再不用绕道深圳,节省一半时间。

汕头站升级之后,将形成一个辐射力极大的高铁经济圈;"东区"逻辑将从泰山路延伸到新津河。

汕头的发展水平指数、发展后劲指数、区域竞争力指数均居沿海经济带第一。

在经济实力指标上,东西两翼城市中实力最强的是汕头,汕头人均GDP增速、经济密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均位居第一。

尤其是汕头经济密度在东西两翼遥遥领先,每平方公里GDP超过1亿元,甚至远远高于珠三角的惠州、江门和肇庆。

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是汕头经济密度由量向质跨越的重要阶梯。

目前,汕头没有地铁,公交也不给力,线路少,等待时间长。

汕头的副中心城区(没有机场的特区)(2)

高铁延伸出去的末端交通段不够便捷,像广深,有地铁,出行时间可以精确到分,汕头没有 感觉还有很大差距,期盼进步道路行驶体验差。

公交布局不合理等待时间长车数少,连江门都已经可以用车来了看公交,小车太多路太小老塞车,岔路多,汕头的路是仅见的红绿灯又多又久的路,汕头高铁到家都不管用

有人说,地铁先别急,建设要求还没达到。一方面国家给了政策,争取发展兴新产业,同时有了高铁枢纽后大力发展旅游业。

每次汕头人回家看到汕头的美食消费人群都不够,旅游、美食、美景相辅相成。小公园片区美食集中,但是可游玩的地方还是偏少。可以参考下鼓浪屿的规划。 等到汕头GDP要求,客流量达标后,地铁自然水到渠成。

汕头的副中心城区(没有机场的特区)(3)

同时汕头还是一个没有机场的特区,如今坐飞机还要去隔壁城市。

70年来,汕头经济总量持续稳健扩张,新中国成立时,汕头地区生产总值仅1.18亿元,到2018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2亿元,比1949年增长653.7倍,下一步,汕头还要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