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的诗人元稹,大名鼎鼎,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1)

元稹

他祖上也是很厉害的,乃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后裔,自幼是聪慧过人,才华横溢,长相清朗俊美,潇洒不俗,他比较有名的诗莫过于流传至今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里边的君,据考证,说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韦氏!

话说在唐德宗贞元18年,太子少保叫韦夏卿的小女儿,也就是年方20的韦丛下嫁给了24岁的诗人元稹。当时24岁的元稹是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非常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一定有大好前程,就把小女儿许配给他。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2)

元稹与韦丛

这个韦丛,你别看是来自大户人家,却是一个温柔的女子,非常体贴老公,也不知道为啥岳父不肯伸出援手,所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元稹的生活穷的是叮当响,婚后两个人是粗茶淡饭,日子过得很清苦,元稹忙着科举考试,在家里的体力活全靠着韦丛,打水烧火做饭,大户人家的千金就成了元稹家里的老妈子,伺候吃伺候穿,把元稹伺候的是舒舒服服,最终元稹是在贤惠妻子的帮助下,数年后终于是鲤鱼跃龙门考上了科举。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3)

遣悲怀其二

所谓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谁能想到他的结发妻子韦氏因为积劳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这件事对元稹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使他一生都忍不住想起与自己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刚才除了上头那首诗,他本人还写过三首悼亡爱妻的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遣悲怀三首》,这诗太长了就不念了,反正就是心痛的死去活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就这个意思。因为我们去看看历史上很多诗词,那么多的诗人,那么多的诗,但是你去找一找悼念亡妻的真的是非常少,而且能把对爱人的思念写的那么情真意切的更是少之又少。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4)

遣悲怀其一

所以那些诗会让人们觉得元稹应该是一个天下第一的好男人,嫁给这样的男人,踏实!

大家伙也是看到了元稹的这部分,对他的这份爱的坚守很动容,会给他打好男人分,100分。

但你要知道,人都具有多面性,文字和当事人其实不能划等的,因为元稹在历史上很可能是个渣男,大家伙都断章取义啦!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5)

遣悲怀其三

怎么回事?其实在元稹和韦丛认识之前,元稹其实和一位女子有过真挚的感情,这个女子就是她的远房亲戚叫崔双文,崔双文也是才貌双全,而且家里边小康,过日子可以不愁吃穿,可是和元稹向往的那样的生活差距非常大,因为根据唐代的做官制度,你光有钱那是不行的,你朝廷上还得有人保荐才行。元稹虽然是才华横溢,可是上面没有人还是四处碰壁,那不做官就不能出人头地,不出人头地,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元稹就在贞元16年,赴京应试的时候,因为文才卓著,那就被前头讲的韦夏卿看中了,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好,有一回元稹是跟着韦家人一起出游,他是无意中听到了韦夏卿有个女儿叫韦丛尚未许配,于是他就立马下意识的认为这可是一个走捷径攀高枝的大好时机。于是在贞元19年公元803年,求官心切的元稹经过再三考虑,虽然自个和崔双文是两情相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为了仕途为了能当官儿朝上爬,他最终还是狠心的抛弃了崔双文而娶了韦丛。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6)

西厢记

换句话说,他当时娶人家这个韦丛并不是因为爱而是看中了人家的门第,只是后来韦丛太贤惠,所以才慢慢有了感情,这才有了后面“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这些事,但是毕竟辜负了以身相许的爱人,可能是受到良心的谴责。很多年之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的传奇小说叫《莺莺传》,这也就是后来《西厢记》的前身,只不过西厢记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评价元稹情感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7)

薛涛梓州会元稹

而且更让人诟病的是就在韦丛死的那一年开始,这元稹红颜知己就不断了,比如说比这大十几岁的蜀中女诗人薛涛等等,还先后娶了两个老婆,让人不禁感叹这诗人的感情就是如沧海般丰富,而女人红颜知己,只是其中的几滴水而已啊!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