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懒的十首诗(史上最经典的一首讽刺诗)(1)

文|丁十二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尽数被金人占领。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变”。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

当时的一群文人同样耽于享乐,不思恢复,甚至写下“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的诗句,当真是把这苟且偷安过成了纸醉金迷。

宋朝最懒的十首诗(史上最经典的一首讽刺诗)(2)

但也有另外一群文人他们极力反对,主张恢复,他们认清了这种黑暗现实。林升就是其中一位,他最经典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临安邸》,短短28字不着一脏字,却“骂”尽南宋满朝文武。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关于林升的记载不多,其存世的诗文也不多仅两首,但就这一首《题临安邸》足以让他名垂诗史,千古不朽。

邸(dǐ)是旅店的意思,所以从标题可以知道这首诗是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壁诗”。

宋朝最懒的十首诗(史上最经典的一首讽刺诗)(3)

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风光。但接着“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宋朝最懒的十首诗(史上最经典的一首讽刺诗)(4)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千古名句。“暖风”一语双关,“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颓废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同样有多种寓意,一般来说只旅游的人和游子,旅游的人出来游山玩水本就是享乐的无可厚非,但是你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半壁江山沦陷,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时候即便是普通人你还有心思享乐吗?你还能心安理得的享乐吗?另外这些游人是从哪里来的?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从沦陷区逃亡过来却不思恢复不思北上的南宋统治阶级。

“靖康耻,犹未雪”,但是南宋小朝廷陶醉在暖风中,沉醉在西湖歌舞中,早就忘了国难当头,只知道苟且偷安,屈膝求和。所以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汴州这个有“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之称的八朝古都,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但现在已经亡了,已经被金人占领了。所以诗人是在说这样下去,南宋小朝廷又能苟安多久呢?其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骂”尽满朝权贵而不露一脏字。

宋朝最懒的十首诗(史上最经典的一首讽刺诗)(5)

南宋的偏安,原因有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不思恢复,耽于享乐,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林升这首诗写的都是当时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但构思巧妙,措词精当,愤慨至极,却仍不作谩骂之语。冷言冷语的讽刺却一针见血,可谓入木三分。当真是讽喻诗中的极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读林升这首诗,便觉南宋不亡,实在天理难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