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是效用(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再是单纯把美看作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而是看成一种关系,而且是客观事物对人的一种关系,就是效用。什么是效用?比如说猎豹为了追逐动物,它善于奔跑。牛角为了防御老虎,没有牛角牛就会被吃光了。它们组成一个生态链,一环扣一环,每一个安排都是合乎目的的,眉毛可以抵挡灰尘,所以苏格拉底第一次不再是单纯把美看作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而是看成一种关系,而且是客观事物对人的一种关系,就是效用。美的效用对人有用,对人有用的就是美的。这个意义上美也是善的。因为苏格拉低的善,本身其实是真,美德即知识。所以它的基础是美和真同一,和中国的美善同一由一些区别。

举例阐述如何理解美学中的美(客观美学的创立)(1)


这样的美就不再是简单的客观美学了,而是把主观的目的和用途纳入到客观美学,他还是客观美学,但是已经主观的目的和用处当作一种客观的东西。当然主观的目的和用处有它的客观性,比如经济学,经济学有它的客观规律,那么把它纳入到客观的范畴里面,就把主客观的某种关系也纳入进来了。万物都是以人为目的的,人又以神为目的,归结为神学目的论。汤勺用木头做最合适,用金子做就不合适。我们通常认为金子比木头要美,金子更加贵重,但是金子做就太重了,会把盘敲破。所以它不合适就是不美,衣服在美穿在你身上不合适,也就不美。

还有就是绝对的美,对于神来说是绝对的和目的美,哪怕在人看来是不合适的自然界的比如说,天灾,天旱是不合适的,不美的。但是在神的安排一切都是合适的,我们看不出来,我们看不到。人的理性和神可以逐渐接近。那么人和神的精神关系,苏格拉低把他称为“美德”人有了美德就可以和神的精神、理智相接近,就会接近那个绝对的美。

从自然的客观论转移到精神的客观论,这个转移的中介就是人的灵魂,艺术不是模仿自然界,而是模仿神,神就是人精神上最高的追求,他认为艺术不仅是要模仿形式,更要模仿精神。精神是具有超越性的,宇宙的和谐,不是在形体上表现出来的,它在里面。借助外形把里面的东西描绘出来你就是高明的艺术家了。

所以他提出于不同以往简单的模仿,这个就是灵感说。两个要素模仿说和灵感说,如果你有一种天才,那么你某些时刻可以陷入一种迷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带神说话。灵感在它的客观论美学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过度位置。从一种模仿自然的客观、模仿自然、转移到精神的客观、模仿精神、就要通过灵感。有人说他有时像个神经病,有时候灵异来了,他就被控制,有一次朋友喊他去喝酒,突然发现他没到,回头去找,发现他站在那里两个小时没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灵异来了。他认为诗人不如哲学家,因为诗人的迷狂状态,不能支配他的灵感,职能把自己的灵感忠实的模仿下来。哲学家的灵机是一种知识。

二、 美是理念(柏拉图)

柏拉图把美作了区分,即“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在他看来“美的东西”就是具体的一个个美的事物,比如美的风景,美的建筑,美的绘画等等。而“美本身”才是一般的本质,把美的研究从感性经验推到概念和超越经验的领域。美的德本质,美的本体就是美的理念。心灵本身的美就是情感、理智、和意志三者和谐,知情意三者和谐就是心灵的美。美德本质,美的本体就是美的理念。

柏拉图学院,一进去就要学习音乐,你要学会欣赏美,欣赏感性的美,音乐诗歌。然后是几何学,学习各种知识。政治学,一直提升,最后是理你论。应该把万事万物看作由这个抽象的事物而来的,不是说抽象的概念是从具体的经验概念里面的来的。所以绝对的美,早已经在理念世界中了,不是说你看到这个美那个美才把它抽象出来。而是在你没有看到它之前,它已经存在于理念之中。就像是你的一个多年未见老朋友,你看到挂在墙上的7弦琴。就想起你的老朋友,这就是它的回忆说。认识神是美学和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就是它的理念论和回忆说。

举例阐述如何理解美学中的美(客观美学的创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