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中的“绍兴成语” 在词典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成语在古越大地上流行(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绍兴成语”)这些成语,听起来似乎谈不上它们的高古或者高雅,但都语出有典;这些成语,虽然有的已经走了样,有的已经被加了料(参看注释),但依然经传不衰现撷取《成语词典》中的一部分“绍兴成语”,附上一些有权威性的绍兴方言祖师爷——鲁迅先生的成语典故;掺入一点时代更迭而带来的变异元素,以此说明绍兴方言的使用现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含浙字四字成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含浙字四字成语(词典中的绍兴成语)

含浙字四字成语

词典中的“绍兴成语”

在词典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成语在古越大地上流行(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绍兴成语”)。这些成语,听起来似乎谈不上它们的高古或者高雅,但都语出有典;这些成语,虽然有的已经走了样,有的已经被加了料(参看注释),但依然经传不衰。现撷取《成语词典》中的一部分“绍兴成语”,附上一些有权威性的绍兴方言祖师爷——鲁迅先生的成语典故;掺入一点时代更迭而带来的变异元素,以此说明绍兴方言的使用现状。

C

柴米油盐(此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绍兴人教育后代常说“要晓得~咯贵”)

长命百岁(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长生不老(意为永生、不死、不灭、不老。原为道教之语。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

趁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一说“称心如意”)

趁热打铁(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赤膊上阵(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形容作战英勇,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护地进行战斗。鲁迅《华盖集续编·空谈》:“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重温旧业(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绍兴人改称为“重操旧业”)

抽筋剥皮(形容剥削压迫非常残酷)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丑态百出(比喻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尺有所短(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常与“~,寸有所长”所连)

出口伤人(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喜欢出风头)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传宗接代(延续祖宗门户,接续后代。旧指生了独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头至尾(意思是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粗茶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寸步难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活动不得)

D

打草惊蛇(意为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借以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多指因做事不谨慎、泄密,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落水狗(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不使死灰复燃。语见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至于‘~’,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

打死老虎(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大发慈悲(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大动干戈(指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比喻大费手脚;也指大打出手)

大手大脚(原指人的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大吉大利(形容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大惊小怪(形容对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产生过分惊讶。绍兴人含有“少见多怪”之义)

大做文章(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鲁迅《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或毁或誉。”)

呆头呆脑(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还指一个人的长相呆板或做事呆板。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待到落在地上,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近义的有“木头木脑”)

待人接物(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一称“耽惊受怕”)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鲁迅《致曹靖华》:“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

当场出丑(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鲁迅《两地书》:“真是不怕~,好笑极了。”)

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心想全得)

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通常也形容没有地位,身份卑微)

颠三倒四(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绍兴人改说“丢三赖四”)

东倒西歪(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东拉西扯(形容说话没有中心或条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国的作文和做人,都要古已有之,但不可直钞整篇,而须~,补缀得看不出缝,这才算成上上大吉。”)

东拼西凑(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动手动脚(男女间挑逗、戏弄之类的举动;动手打人)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或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多此一举(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鲁迅《致胡适》:“《七侠五义》的原本为《三侠五义》,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

多嘴多舌(形容到处插嘴,说不该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