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当年红军在贵州期间,沿途打土豪、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群众,赢得了“干人”(意为贫穷的人)的信任。老百姓献门板、砍毛竹、搭浮桥、架木桥,帮助红军两渡乌江、四渡赤水,为红军带路、送情报、抬担架,积极参加红军……

虽然硝烟已经散去87年,但当年留下的军民鱼水情、红色革命故事还在代代流传,并不断激励着后人前行奋进。为充分挖掘用好贵州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多彩贵州网特推出“‘红军桥’上看巨变”系列报道。

乌江有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两源自化屋基汇流,二水合而为鸭池河。河水穿山东行,劈出峡谷天险。中游的鸭池河段,是清镇与黔西两市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来往交通,全靠木船摆渡。

鸭池河渡口,是曾经贵阳通往毕节的唯一渡口,从渡口到鸭池河北岸山顶,小路如登天梯,大路曲折盘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冲。

贵州清镇鸭池河风景(清镇鸭池河村红绿皆成景)(1)

鸭池河渡口

“眼前的河岸,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搭建浮桥的地方。”站在鸭池河渡口旁,指着眼前清澈的河流,清镇市新店镇鸭池河村村支书郭建国向记者讲述了一段86年前的红色往事。

1936年2月2日,由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各路官兵在修文乌栗汇合后,经过搭建的便桥抢渡猫跳河进入清镇境内。

随后,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声东击西、佯攻贵阳,成功地迷惑了敌人,蒋介石把布防在贵阳以西、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二十三师急向贵阳收缩。红二、六军团抓住清镇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的时机,虚晃一枪,绕道黔北,奔袭鸭池河渡口。

2月2日凌晨,红二、六军团选派了120多名精锐战士组成侦察队,由排长王绍南带领,兵分两路,一路由清毕公路直下鸭池河,争抢时间控制渡口;另一路由茶店走小路,经韩家坝,过铁锁屯,直取陇上渡口、过鸭池河后,迂回到敌后,夹击鸭池河渡口西岸的防堵之敌。

贵州清镇鸭池河风景(清镇鸭池河村红绿皆成景)(2)

美丽的鸭池河

在鸭池河村民的支持和帮助下,消灭东岸敌军一个连的守军,缴获一支小船,保证了红二军团先头部队过河。上午10时,红六师抢搭鸭池河浮桥,保证主力顺利过河。

“红军在横渡鸭池河搭浮桥时,借用了河岸边部分群众的门板、木枋等,在大部队过河后,后卫部队拆除浮桥时,专门召开赔偿大会,把借用的东西全部归还,损坏的当面致歉,并用粮食、猪肉等折价赔偿。”郭建国介绍说,顺利过河后,红军在深入群众中了解到当地盐商垄断食盐,造成群众吃盐困难的情况后,红军带领老百姓一起打土豪,开仓放盐救济穷人。红军离开时,有57名青壮年主动参加了红军。

此后,红军顺利将敌人甩在鸭池河南岸,成功向黔(西)大(定)毕(节)挺进,建立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拉开了转战黔西北的序幕。

贵州清镇鸭池河风景(清镇鸭池河村红绿皆成景)(3)

鸭池河旁的美丽乡村

85年后的今天,站在渡口四望,当年红军战斗的地方,已是一片美丽乡村。

当初靠浮桥奇袭敌人的鸭池河上,历经铁索桥、钢混水泥桥,如今已修建起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世界最大的山区斜拉桥——鸭池河大桥。三桥飞架,不仅连通贵阳与毕节方向高速公路,拉近了贵阳与毕节的时间距离,更见证了鸭池河两岸新日月异的巨大变化。

一步一畦皆是景。近年来,新店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四月李、酥李、蜂糖李等各类李子12000余亩。2021年园区内成熟的四月李和酥李即达1500亩,预计产量达3187吨,镇、村两级通过微信、抖音广泛宣传鸭池河酥李,远销至上海、浙江等地,收入可达637万元,人均增收1000余元。果园还吸引游客入园采摘,推动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贵州清镇鸭池河风景(清镇鸭池河村红绿皆成景)(4)

鸭池河两岸城镇快速发展

在大力发展李子产业的同时,新店镇还在探索一条“一产 三产”的特色发展路径,以“鸭池河酥李”的名片,融合新店镇的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开展“吃红军饭、穿红军鞋、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听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将鸭池河村打造成为可视、可听、可体验的红色教育阵地。

清镇市成功入选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鸭池河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金仙群告诉记者,这片红色的土地早已是美丽的家园,这里的人们正迎来幸福的美好生活。

记者:文/孙凯 陈晓雪 彭典 张鸿杰

图/陈晓雪

一审:朱一姝

二审:王滢渔

三审:彭奇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