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分析鉴赏理论(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1)

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外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广泛运用于数理学科、逻辑推理,体现为精确、精密。 当然也运用于写作的构思布局,如果一个人的文章章法凌乱,我们就说这人的思维缺乏逻辑性。 而形象思维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换句话说,是文学作品却不能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表明观点,说明问题,那这一文学作品就是比较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太合格的作品。 比如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多角度地表现了其主题: 它用贾府的盛衰荣辱反映封建社会的大厦将倾; 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用众多人物的结局,尤其以贾敬、惜春的出家,说明贯穿始终的佛学“四大皆空”的理念等等,无一不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作为文学样式轻骑兵的诗词,往往数十字就足以形象地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比如: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除表层意思三峡下行船速之快一日千里之外,深层的意思是说,任你诬告我者们叫嚣,而我老李已冲出你们的牢笼。唐诗还有全篇用形象思维的,如: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十分形象地把一个临考的考生惴惴不安的心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而张水部读罢朱庆馀酬和的佳作也非常巧妙地用了形象思维,《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张水部读到如此好诗,非常高兴,对朱诗作了高度评价,等于肯定的说:此次京考,你一定行。

只要上过小学的人都对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耳熟能详:“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十分含蓄委婉地指出唐代边关士兵环境的严酷,待遇的低下,生活的艰辛,实际上得不到皇帝这个“春风”的光顾。可见那时的下层人民其实是不能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

诗人王昌龄蒙冤被贬,为了向一时不能见面的亲人表白自己的清白无辜,并对亲友表示安慰,他在送朋友辛渐归去时的诗中寄意亲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玉壶是怎样的明澈与洁净,就是说你们大可放心,我有一颗冰清玉洁的赤子之心,我的冤情终究会水落石出的。

而先后被贬廿四年之久,最终得以平反的直而方的才子刘禹锡两度被贬敢怒敢言:“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亩中庭尽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先后两首,成姊妹篇,同一手法,嘻笑怒骂,入木三分,但仍用的形象思维。正如他的赋体文《陋室铭》,戏骂奸贼,不留情面,同时又是何等的文雅而高明。

宋代大学者大教育家一代宗师朱熹对读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诱导人们刻苦攻读,终生学习。他认为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广读博览,在《观书有感》中很好的用了形象思维的手法:“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把书本比作方形的池塘,把从书本中得来的学问比作天光云影,比作活水,这天光云影,这活水便是不断阅读的收获。

而宋代著名宰相、文学家王安石罢相后急切盼望重回朝廷继续他未竟的改革大业,在《泊船瓜州》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自觉年事已高,时不我待,但仍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皇上,希望回到朝廷而有所作为。

作为南宋大学者爱国诗人的陆游,把他抗金的正确主张得不到采纳的急切、悲愤与无奈的心情完美准确形象地写进了《卜算子·咏梅》一词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以梅自喻,积极抗争,当无济于事时,最后喊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心声。这是无可奈何时的自我安慰,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每当我们读到这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愤然,不由自主地敬佩。

古典文学作品分析鉴赏理论(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2)

明代诗人于谦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石灰吟》就是他自己的写照,诗中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的烧制过程这一看似平常无奇的工艺流程,比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国人应有的节操与品格,读后令人振奋,令人肃然起敬。

不仅中国古代的作品典范地运用了形象思维。现代作品也是如此,比如毛泽东诗词,也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当然毛诗也属于旧体诗。如《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昆明池就是颐和园的人工湖。这两句诗的深层意思是,你不要隐居在富春江,还是来北京参政议政吧。这里应顺便说一下柳亚子的原诗,临近全国解放,柳亚子在香港寄诗毛泽东:“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你获胜坐了江山之时,我便去仿效汉朝隐士严子陵,隐居于富春江边去钓鱼。后来柳亚子读了毛酬答的和诗“观鱼胜过富春江”句,还是来北京做了官。

古典文学作品分析鉴赏理论(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3)

不只中国的古今文学作品应该讲形象思维,外国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里举俄国十八世纪伟大诗人普希金流行在中国的脍炙人口的童话诗《金鱼和渔夫的故事》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篇优美的长篇叙事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在机遇面前应取的态度:要适时的抓住机遇,但决不能像渔夫的老太婆妻子一般的贪得无厌,尤其告诫那些贪官们,不要过火,过火将会噩梦般地变成一无所有的令人不齿的穷光蛋。

这就是形象思维这一方式的表达效果。假如这些作品的内容政治说教般平板地叙写出来,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读了可能也会有一种差不多同样的认识,也会受到一些较好的教育,但是那种认识那种教育,远不及通过形象思维这一手法来得深刻,来得彻底,来得永志不忘。(作者:任笃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