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德安岭(散文)

陈玉璧

若干年前,福建漳平除城区外,大多乡镇,地势不平,开门见山,举步爬岭,是平常事。倘若登上东部象湖的德安岭,这种感受便油然加深。

德安岭处在戴云山脉西段,感化溪南岸。从山麓到山顶二十多里,几乎全是上坡。即使全力攀登,也得费两个半钟头,才能到达山顶。这一带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坎坷蜿蜒,攀登者奋力而上,往往还能体验到履险如平的无穷兴味。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1)

原先,登德安岭的沿途曾有三亭。从山麓到山頂,“三亭”依次为革命亭,跃进亭,红旗亭。这些亭名,显然有特殊年代的印记。不过,“亭”的最实在意义是,“亭”,停也。顾名思义,是过往行人登山一段后,累了,在“亭”里停一停,休息片刻。坡陡路长,在几痤亭上稍歇,确实恰到好处!这大概是建亭者的美好用心了。

德安岭下段山凹里有深洋村,下地村,德安岭顶两翼有上德安村和下德安村。这几个村都有我班的学生。我是班主任,也是语文科任教师。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2)

有一次假日,我决定去这几个村子家访,并决定步行登山,由班里的学生带路。登德安岭时,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也是逐亭休息,逐亭观赏。

我们登山不久,先到了“革命亭”,已把象湖乡(今已为镇)政府所在地撂在山下,环顾四周,群山兀立,古松参天,山风吹来,松林竹海间即刻响起阵阵涛声,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前面的山坡处是深洋村,下地村,不时传来小学里孩子们的读书声,田地里村民们劳动的笑谈声和小树林里鸡鸭牛羊的欢叫声。村前屋后,瓜连棚,豆满畦。新栽的柑桔、桃树、棕树长得青葱可爱。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3)

此时深洋村口有一位熟悉的学生家长向我们招手,示意让我们到他家坐坐。熟人难得一见,盛情难却,我们本有此意,便走出亭子到他家里。他的家是一幢砖混结构的农家小院,厅堂宽畅明亮。厅中摆一张八仙桌,桌面上有个茶盘,茶盘里有精致的陶瓷茶杯,电茶壶,桌子四面各放一张木头靠背椅。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然后一边取电茶壶去盛水,准备煮水泡茶招待我们,一边说“这里的山泉水沒污染,很清甜”。待他用电煮开水后,取出一包水仙茶,放到茶壶里,先倒进开水,稍等片刻,便把笫一遍茶水用来洗茶杯,然后把茶杯里的茶水一一倒掉。再取开水冲到茶壶里,再等几分钟,茶壶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而来。主人此时提起茶壶给我们一一倒茶。我们顺手拿起茶杯放到嘴里喝起来。果然香醇可口。稍等片刻,喉舌便有甘味,顿觉浑身清爽,精神倍添。我脱口称赞:“好茶!”主人笑荅:“你们还真有口福。这是前几天我托好朋友从南洋老茶农那里买来的。”我们与他叙聊一些家事。他说,孩子去城里上班,老伴去帮带孙子,自己在城里住不惯,回到老家来种些瓜果蔬菜,养些鸡鸭,不时送进城,让城里的家人吃些无公害的农产品,闲时找左邻右余舍的老伙伴泡茶聊天,寻找乐趣。他又说,村里阿荣自己沒有多少文化,但三个孩子很争气。两个男孩都曾是你们学校的学生,后考上漳平一中,又先后考上北京大学,一个女孩后来也考上上海财经大学。现在他们都在很远的大城巿工作。他们的父母也跟去帮带孩子。这在十里八乡都把他家三个孩子都考上好大学,尤其是一门双北大的事传为佳话。农家人碰上好时代,孩子可以跳农门,冲出山沟沟,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如今象湖乡的每一个村子都有大学生,有的村子还出硕士研究生,博士。我们听着,频频点头赞同。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4)

我看了时间,心想还要赶路登山,于是就此告別热情好客的主人,继续循原来的山路前行。不知不觉便到了“跃进亭”,这亭子不大,亭子里人声鼎沸。有挑山货下山的村民,有送支农物资上山的城里售货员,有像我下乡家访的教师。他们也许像我一样,不雇车,图个自由方便。大家不约而同进亭歇脚,虽然大家互不认识,但也免不了相互招呼攀谈起来。一时,亭子里叽叽喳喳,十分热闹。城乡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新闻便在这里交流传播开,入亭的人,简直像不曾接到通知,而来这里参加一次宽松自由的文化经济论坛,亭子里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此时,我和亭里人都兴致勃勃。有一人用毛巾边擦脸上的汗水,边说“我还要赶路。”说着,便挑着担子出亭。我也是,与学生一起跨步出亭,继续登山。因为刚才受到亭里热气的感染,我们脚劲十足。但渐渐地,额头沁汗,身上也汗水淋漓。不过心潮澎湃,往山顶攀登的意志却十分坚定。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5)

终于到了“红旗亭”。这是德安岭上最后一座亭。此时,与我同行兼带路的学生笑咪咪地说:“老师,到了这里,离我家就不远了。”

仿佛运动员登上顶峰,战士们攻占山头一样,我登上亭子站台上,回首来路,顿觉境界如浮云端,薄雾缭绕山间,,群山苍莽逶迤,巍峨壮丽,云中山峰,昂然挺立,气象万千。好一派山际美丽风光,宛如一幅浓淡相宜多姿多彩的山林水墨画卷,慢慢地向东边的安溪,永春,西边的溪南,菁城迤逦舒展而去。那磅礴的气势,豪迈的身姿,与相邻的象湖乡杨美村红军留言墙纪念馆,国宝古人类遗址象湖奇和山洞,交相辉映。红色象湖,这仿佛就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缩影!

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 回首我们刚才走过的山路,这条山路,已是一条水泥公路,犹如一条飘绕德安岭的彩带。千百年来,德安岭的山村居民,走的是羊肠小逍,如今展现的是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奔驰的坦荡的公路。这在“不平”的德安岭,不是一个奇迹吗?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6)

它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组织起来,“不平”是能变“平”的。一部中国史就是这样写成的。当年工农红军进击闽中,路过德安岭时,白匪设置了许多障碍,人为地制造“不平”,然而,在朱德神奇的指挥下,红军所向披靡,铲除了重重障碍,扫平了进军的道路。建国七十多年来,征途多奇险。十三亿人民在坚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是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宽广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吗?

山路到“红旗亭”开始分路,往上一路是去上德安村。那里是出大学教授,博士的山村,往下一路是去下德安村。这村里与明朝爱国志士、溪南人陈六韐有历史情缘。据说他夫人的娘家即在此村。这村里也出博士,前些年曾出过泉州海关关长邓光文(他曾是漳平象湖中学,漳平一中的学生),漳平卫校校长邓光柏,漳平象湖中学校长邓光舜。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7)

德安岭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要知道,这象湖与安溪县,永春县,大田县交界,传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多少居民有文化。有些村的生产队要记账,还得请安溪人或永春人。后来,上级派了一位永定籍的老师朱清贤来办中学,当校长。他,高挑的个子,中年男子汉,有爱心,有热情,有干劲,有智慧,带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又在一位热心改变象湖文化教育落后面貌的中共象湖党委书记张瑞才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发动群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办起了漳平象湖中学。这在当时人口仅八千多的偏僻山乡是盘古开天的大事。从此,象湖所属各山村的学子,挑着竹笋炒咸菜,大米,行走几里或十几里的山间小路,来象湖中学读书。这比从前读中学要到漳平城里,或到龙岩,或到漳州,方便太多了。再后来,一批批学子从象湖中学走到漳平一中,走向全国各高等院校,有些成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了国家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漳平有位教育局长在一次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说:“象湖不大,可考上全国十大名牌大学都有。”这是因为象湖的文化教育搭上祖国新时代飞奔的列车。

福建的土楼散文(福建龙岩漳平登德安岭)(8)

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振奋起来。

我 双脚已到这红旗亭双叉路口,往上走,是去上德安村,往下走,是去下德安村。或上或下,行人可以自由选择。我决定先上后下。但登山歇亭的见闻滋味却久久萦绕心间。

小注:此文是回忆多年前一次登德安岭的情景。如今,那三座带有时代印记的亭名连同亭子都已不知何时被风吹雨打去,不见影子了。

2022年9月22--29日

修改于岩小洋新城居室

来源:漳平融媒体

编辑:杨雪平

审核:刘佛保

监制:黄必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