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从各种不如意的事件中走出来以后,再次回头看当时的情景,却发现仅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当时的问题,一切仿佛又太一样了。好像当时的困境是自己自设的牢笼,将自己绑缚于心灵与意识的困顿中。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些事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看似理性却实则不理性呢?为什么周围他人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我的行为呢?这些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心理学效应呢?接下来我将分几次来介绍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看完后在仔细去想想,你会发现自己好像都曾经历过。

心理学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一、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人人都应知道的10个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科普栏目--常见的心理学效应)(1)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一个乞丐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乞丐说:“我太冷了,我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一想这又不用给他东西,便让这个乞丐到厨房火炉旁烤火。乞丐把衣服烘干后,便对厨娘说:“我可以借用一下你们的锅吗?我只想用锅煮一点儿石头汤。”“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她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乞丐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我总得放点盐吧。”他自然地说道。厨娘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又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先后给了豌豆、薄荷和香菜,接着又把碎肉末放到了汤里。最后,这个聪明的乞丐把石头从锅里捞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从被拒之门外到喝上一锅美味的肉汤,上述例子中乞丐先是借一样较小的东西,然后再借另一样小的东西,慢慢一样一样,最后就凑齐了一碗肉汤。而那个厨娘却浑然不觉,只觉得他是借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便是登门槛效应的运用。

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当我们想要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而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发现,有这样三句话特别符合我们这个心理学效应的运用,他们分别是“大过年的” “孩子还小”“来都来了”。例如:当你与朋友一起出门吃饭,路过一家很好看的服装店,朋友想进去看看衣服,你的本意是想去吃东西的,但当朋友说“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待会再吃也不迟,这时你会发现,你会不知不觉的答应她一起进去看看。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二、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人人都应知道的10个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科普栏目--常见的心理学效应)(2)

人人都应知道的10个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科普栏目--常见的心理学效应)(3)

中国有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人人都应知道的10个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科普栏目--常见的心理学效应)(4)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感谢观看!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