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1)

世间情爱,残酷者居多,公主概莫能外。

天时地利人和,两个人的情愫才能最终开花结果,不然只能是蓓蕾,或者花开了就谢,甚至被狂风吹折。

徽柔公主继承了其父宋仁宗的颜控属性。因而,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中,无论是她惊鸿一瞥的暗恋对象冯京,还是初恋对象曹评都是颜值与才华并重的顶男神,连与她一同长大的宦官梁怀吉,也是英姿俊秀,才华清雅的人物。

就像元稹诗里说的那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徽柔公主过去的情爱太过美好,以至于她始终无法接受平庸的现状,从而酿造了她婚姻不谐的悲剧。

冯京:惊鸿一瞥暗恋起

冯京三元及第、长相俊朗,“丰姿秀美而无清寒气,立于众举子中,如盛开的棠棣般炫目”,是宋代最俊美的状元郎。

公主见冯京,是才子佳人小说里经典的相见场景。太清楼上的惊鸿一瞥,让公主对冯京一见倾心。

那是贡举结果宣布那日,徽柔公主随皇后登上与集英殿相邻的太清楼,她从楼上俯瞰楼下,“冯京微微仰首,斜睨向太清楼上帘动处,柔和笑容带一点疏懒意味,半眯着眼睛,不知是在回避金色日光,还是在享受它的照拂”。两人四目相触后,公主的双颊微微红了起来。

然而,公主与冯京并无产生什么交集。公主再见冯京之时,他已成为侍郎富弼的女婿。

就这样,虽然公主的暗恋无疾而终,但冯京也在她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就此奠定了她的情感模型,暗示了她颜控、才华控的双重属性。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2)

曹评:情深缘浅惜初恋

曹评出现的时光太好了,他恰恰在徽柔公主为冯京新婚而伤心时出现,完美地填补了她的情感缺失。

曹评的人设太完美了,他是世家公子,身为曹皇后的侄儿,却无膏粱之气,濡染名士之风,他“容颜光洁明亮,意态爽朗清举,宛如怀蕴日月之光”。

月下烟敛澄波渺,一叶扁舟自荷莲垂杨处划出,舟上一头一尾的两人亦粉妆玉砌,如同画中人。那闲把木棹,徐徐拨水的少年更为公主唱了一曲“渔家傲”。

根据《孤城闭》中的描写,曹评几乎无所不能,他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武艺卓绝,而且擅长音律。

例如,他曾在骑射场上,显示宋朝的威风,灭了契丹的嚣张气焰。

又如,他在乾元节上的当众表演显示了超高的音律技艺。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表演,公主对曹评产生了误会,使得两人的感情只停留在懵懂的初恋,未有时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令人惋惜的是,在两人初次亲吻时被发现,这段刚刚开始的恋情就被拦腰折断了。由于宋仁宗的强烈反对,曹评不得不放弃公主。他出于对家族的保全,主动向官家请罪,放弃了和公主的这段感情。

即使徽柔和曹评有缘无分,既然与曹评这样举世无双的世家公子真心相恋过,试问公主如何能接受一个出生市井的,几无才华的,平庸庶子李玮呢?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3)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4)

李玮:凤凰男误了孔雀女

徽柔公主如珠似宝,李玮亦心生爱慕。

客观来说,李玮性格和善,为人端方。他因为出身原因,才华有限又长得平庸,但这并不是他本人的过错。

当然,他这样的才貌注定无法受到天之骄女、眼界极高的徽柔的喜爱,这也注定了两人只能成为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在两人的婚姻悲剧中,李玮出身市井的母亲杨氏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恶人角色。

李玮知道公主对他无意,若不是他的母亲横加干预,他自身也未对公主作出太过分的举动。即使李玮本人愿意和公主两相平静、互不打扰,但杨氏绝不满足于此,一直怂恿儿子早日拿下公主,并长期辱骂儿子无能。

杨氏对儿子的婚姻有强烈的支配欲,她全然不尊重公主和李玮两个人的想法,而试图按自己的想法将两人牢牢地绑在一起。为了让儿子儿媳早点圆房,杨氏甚至派人给公主下药,幸得怀吉发现,未能酿成惨剧。

在母亲的干预下,李玮出于对母亲的愚孝,也犯了许多错误,导致他和公主的关系渐行渐远,终于互相耽误、以悲剧收梢。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5)

怀吉:依依相伴是流年

怀吉和徽柔像极了曹皇后和张茂则的映射。

对身为宦官的两人而言,即使他们身旁的女子是世间的至美,他们注定无法拥有,而只能守护。

怀吉曾经向徽柔承诺,“若你是荷花,那我就做花叶底下的波浪,岁岁年年,随风逐雨长来往。”

怀吉像哥哥一样呵护着徽柔长大,陪着从宫中到公主府,两人同品银烛秋光,共渡天阶微凉,怀吉更在徽柔患难一般的婚姻生活中慰藉她几乎干枯的心灵。

严格来说,怀吉和公主之间并不是传统的爱情,他们间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和相守。

如果公主婚姻幸福,怀吉一辈子最多只敢偷偷地爱慕公主。正是公主的婚姻悲剧使得两人的感情发生了突变,最终创造了惨痛的后果。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6)

清平乐名句纳兰容若(清平乐徽柔公主的四段感情)(7)

​结束语

公主的几段感情,无论是她和曹评的美好初恋,还是她和怀吉在困境中的相守,都无法修成正果。

所有剧中人都生活在俗世之中,受到帝制、男权、礼制等客观因素的重重制约,倘若加以反抗,必然会遭到严重的反噬。

反观我们现实中的爱情,常常也遭遇了多重现实层面的束缚。如果不想落得一个并不和谐的收场,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尊重现实,加以妥协。毕竟,玉碎这种悲剧,还是让它更多地停留在故事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