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蜀汉的灭亡,黄皓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因为三国志将这位三国时期唯一走上高层的权阉定性为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操弄威柄,终至覆国。(三国志陈祗传)

而陈寿在评价刘禅的时候则说他是被奸佞小人带坏的,如果能任用贤臣的话怎么也是个明事理的正常君王。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三国志后主传)

由此可见,在陈寿看来,黄皓祸国就是蜀汉灭亡最主要的原因。甚至当时一些士人也持有相同看法,比如李密就和陈寿有类似的观点。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晋书李密传)

蜀汉灭亡是谁导致的(蜀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

不过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刘禅说起。

刘禅幼年丧母,而父亲刘备常年在外征战,显然他是个缺乏家庭关爱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常伴左右的宦官黄皓成了刘禅最亲近的人。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要知道刘禅登基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岁,还是个孩子,哪里懂得什么亲贤臣远小人呢?在他看来,多年相处的黄皓既是自己的臣子又是自己的朋友,无论从各个角度看,都比那些古板的大臣要可爱多了。

比如董允,他曾反对刘禅扩充后宫。而当时刘禅后宫规模也就十二人而已,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根本就不多。

在董允在世时,黄皓尚不敢与其对抗,而是一直蛰伏。但是在董允去世后,属于黄皓的时代终于来了。

凭借刘禅的信任,黄皓开始步步高升,逐步走到了权力的核心。

为了掌控朝政,以黄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团体,按照史料记载,似乎朝中大多数人都和他狼狈为奸。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襄阳记)

而姜维也因为黄皓一党势大对其颇为忌惮。

维本羁旅自讬,而功效无称,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华阳国志)

黄皓确实拥有一批党羽,比如陈祗和阎宇这两人,都是地位较高而且明确记录的黄皓同党。

另一方面,黄皓也确实是在弄权,这一点不仅在蜀汉内部是不争的事实,连东吴也知晓此事。比如东吴丞相张悌就说蜀汉是“阉宦专朝,国无政令”。

这样看来,黄皓确实是个奸臣。不过尽管是奸臣,破坏程度也分大小,黄皓的危害真的到了导致国家灭亡的地步了吗?

这样说明显就太过偏颇了。

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与曹魏国力差距巨大,而姜维又改变了汉中的防御部署,才给了钟会长驱直入的机会。另外率领着蜀汉最后一支生力军的诸葛瞻在绵竹大败,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如果硬要归罪于黄皓,那只能说因为他的迫害导致姜维出屯沓中,结果形成了连锁反应。

但问题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是不是黄皓还很难说。

蜀汉灭亡是谁导致的(蜀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姜维不敢回成都的直接原因就是他惧怕黄皓废掉自己,而换阎宇做大将军,这一点在三国志姜维传和诸葛瞻传中都有同样的记载。

不过东晋史学家孙盛却有不同的记载,他认为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人其实是诸葛瞻和董厥。

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孙盛异同记)

虽然说孙盛是东晋时代人,距离三国有点久远,而且他也并非巴蜀本地人,在时间和地点两方面优势都不如陈寿,但他的说法还真不一定就是空穴来风。

孙盛曾经跟随桓温入蜀参加灭成汉之战,他在益州肯定也采访了一些当地人,于是也就得到了一些隐秘的史料。

作为一个中立者,孙盛没有理由去编造这样的故事,他应该只是把所搜集到的资料客观记录下来而已。

而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则就此事直接爆料,他说陈寿和诸葛瞻有仇,打压姜维其实就是诸葛瞻他们做的,但是被陈寿安在黄皓身上,诸葛瞻只是对此坐视不管。

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孙盛异同记)

这样一来性质就大不一样了,按照孙盛的说法,诸葛瞻与姜维只是政见不同,他用的斗争手段虽然不算光明正大,但也是合理的,无可指摘。

而按照陈寿的说法,诸葛瞻则变成了一个不作为且不辨是非的庸碌官员,黄皓乱政他要负很大责任。

这两种说法孰真孰假很难判断,因此不能说姜维外出避难就一定是受到黄皓的迫害,诸葛瞻等人也难辞其咎。

何况就算姜维真的因为惧怕不敢还朝,而只能驻军于外,他也不一定非要去沓中。延续当初诸葛亮汉、乐二城的防御体系,驻兵汉中,这是完全可以的。

当然,对黄皓的指责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在姜维建议加强阴平桥头和阳安关的防御时,因为黄皓从中作梗,导致这一部署未能实现,最终两地被魏军轻松占领。

蜀汉灭亡是谁导致的(蜀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3)

阴平桥头的丢失导致姜维差一点被邓艾和诸葛绪包了饺子,而阳安关的丢失导致进入汉中的通道被魏军堵死。

黄皓在这件事背后作梗确实一点不假,不过造成的后果却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姜维不去沓中,阴平桥头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而阳安关也并非是因为兵力不足才被攻破的,而是守将蒋舒因为办事不力遭到朝廷降职,于是怀恨在心最后投降,这件事和黄皓是没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即使蒋舒没有投降,阳安关仍在蜀汉手中,但就凭姜维和廖化那几万人马,真的去了汉中,能是钟会十几万大军的对手吗?当魏军杀入汉中盆地以后,局面就彻底无解了。

蜀汉灭亡是谁导致的(蜀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4)

所以说,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姜维才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既然如此,陈寿为什么要将黄皓作为罪魁祸首呢?我想陈寿在这里是有一点点私心的。

当年在众臣对黄皓曲意逢迎的时候,陈寿对其不假辞色,引起了黄皓的嫉恨,因此屡遭贬斥,有了这样的经历,陈寿不可能对黄皓有什么好印象。

三国志确实是一部良史,但毕竟是私人修史,其中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反正黄皓没有单独列传,因此涉及不到什么专美传主的问题,于是陈寿更多突出了黄皓坏的一面。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他本来就是个反面人物。

再加上姜维在后世口碑较高,而黄皓又被视为迫害姜维的小人,他的形象自然越来越差,最终就被定性为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了。但这种观点却是值得商榷的。

黄皓确实是个佞臣不假,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若说蜀汉灭亡主要责任在他,这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