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东方》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就争议不断,口碑不一,主要围绕剧中的男女主演吵个不停。
首先就是张嘉益饰演的陈毅,有很多网友对他的外形和走路姿势提出了质疑,认为有损我党高级干部的正面形象。
但是,从高希希发声的理由来看,当初选择张嘉益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考虑到这部剧的篇幅较长,需要找一位“有表演力量”的演员来出演。
我对高希希导演所称“有表演力量”的标准理解是,历史上这个时期的陈老总只有48岁,而出生于1970年的张嘉益今年52岁,在年龄上的确更合适一些。
比谁更合适呢?不言自明,这部剧没有找陈老总的特型演员谷伟出演,我考虑主要原因就是年龄问题。
今年,出生于1960年的谷伟老师已经62岁了,由他出演历史上48岁的陈老总,在年龄上确实有些偏大。
人的年轻状态,是很难通过高超的演技来弥补的,让一个六十多岁的人,演出四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样子的确有难度。
应该承认,高希希导演的担忧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剧中张嘉益出场讲话的次数来看,仅仅有大段台词的“唱独角戏”就有几十场之多。
对于这个角色来说,有如此之多的独角戏,又有如此之多的台词独白,对演员的表演功底是个巨大的考验。
个人认为,老许从开始对张嘉益扮相的不适应,到如今循序渐进的融入剧情角色当中,已经慢慢在接受张嘉益的表演。
希望观众们也要给张嘉益机会,毕竟谁都有表演的第一次,我们不要老盯着他的腰伤和走路姿势不放了。
再说了,就连陈老总的长子陈昊苏都出面表态了,认为张嘉益的表演有亮点。
1月6日,在陈老总逝世5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陈昊苏回应了此事:
“刚开始对张嘉益的表演不太适应,觉得不像,现在感觉进入佳境。他是出色的演员,冒着形象差异较大的风险出演陈毅这个角色,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很感谢。”
陈昊苏
你看看,陈老的格局有多大,尽管他也觉得张嘉益不像,但他仍然认可张嘉益的表演功底和表演风格。
说实话,任何人反对或者质疑,都没有作为陈老总儿子的陈昊苏更有发言权,他的话就是一锤定音。
其次,就是剧中虚构女主角纪南音。
我们讨论张嘉益的表演,是在像不像之间产生合理的争论。
而讨论纪南音这个角色,却是在可有可无之间开展激烈辩论。
老许也认为,这个虚构角色太失败了,完全影响了整部剧的观剧感受,也拉低了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含金量。
关于这个角色的弊病,我已经在多篇文章中阐述,在这里不再多浪费口舌,只捡重要的说几句。
说句实话,这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是由观众缘很好的海清饰演,说不定还能挽回一些流失的好口碑。
结果,角色不行,演员也不行,这个角色最终看来看去,更像是“某些人夹带的私货”,而且这个“私货”还充满了“量身定做”的味道。
为了这个虚构女主的角色,让这部总长度为37集的电视剧,至少多出了3到5集的戏份,这些戏份是一条专门为她虚构出来的剧情线。
为了她,可以歪曲历史,为了她无所不能的巨大主角光环,不惜把聂凤智将军促成刘昌义起义的功劳送给她。
为了她,可以把陈云当年对于上海实施的银元政策和金融手段拿过来,摇身一变就成了纪南音的手笔。
为了她,不惜让周总理说她“一人可抵百万兵”“著名经济专家”“留美学生”。
为了这条多余的剧情线,还要让起义将领刘昌义变成她的姑父,让上海投机商人林秉良成了她的表哥。
这些还不够,还必须让她有一位在海外荣耀和富贵加身的父亲,这位“父亲”可以搞来上海急缺的物资,也掌握着海上运输的安全通道。
有这些耀眼的光环加身,可能还是觉得她不够厉害,于是又让她充满大智慧。
不管陈老总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告诉她一声,她就会云淡风轻地出个点子,结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陈老总需要《英雄交响曲》找她,到证券交易所门外有妇女闹事也找她,最近这一次是陈老总请客吃饭也找她。
我本以为,陈老总请邓公吃饭吃不起,是为了体现我党高级干部的廉洁奉公,是从侧面反映解放初期的物资供应困难。
结果是我想错了,剧中设计“陈老总请不起吃饭”的剧情,是为了体现纪南音这个虚构人物的“无所不能。”
饭桌上,纪南音面对犯愁的陈老总,轻轻说了一句:“每人带一个菜,这问题不就解决了!”
你看看,她在轻描淡写之间,云淡风轻地一句话,就解决了大问题。
而我们的陈老总,在八年抗战中能带领新四军吃饱饭,这首“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英雄赞歌就是真实写照。
可是,他请客吃饭就搞不到几个菜,你说这种涉嫌“注水”的剧情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这个虚构人物,让她上天入地还不够,还要具备信手拈来的大智慧。
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再虚构一个男性角色,让观众产生“男欢女爱”的剧情联想,试图为这部剧加入恋爱元素。
为了女主的“圆满”,又不得不虚构一位男二号,让他和她之间擦出点火花,于是剧中的陆修远又向我们翩翩走来了。
你别不信,如果你观剧仔细,就一定记得陈老总让陆修远去找《英雄交响曲》,当看到该剧情时,我还猛地一愣。
难道说,陈老总刚刚进入百废待兴的上海,面对敌特横行无忌,投机商人暗流涌动,老百姓饿殍遍野,整个大上海都是危机重重的局面还不够忙吗?
还要由他这位一市之长亲自考虑新政府的挂牌仪式,而且还要他事无巨细地考虑到去借一张《英雄交响曲》的唱片。
这有点太不合理了吧,直到陈老总说出下面这两句话,我才马上明白这个“生搬硬造”的剧情是为了植入恋爱元素。
陈老总说,“你知道去哪里找吗?这是一首外国曲子,你恐怕是找不到,需要找一位在外国留过学的人陪着你去找。”
陈老总就差直接说纪南音的名字了,但是这位陆大秘书仍然不解风情,完全是一副装傻充愣的样子。
最后,陈老总莞尔一笑称,“傻小子,你请纪参谋跟你一起去买唱片。”
闻听此言,这位“冷面硬汉”陆修远才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估计暗地里鼻涕泡都冒了出来,这是“上天恩赐”的姻缘啊。
这秘书当的,完全就是个二愣子,不知道是靠啥本事当的秘书,要知道领导的秘书可是八面玲珑、头脑灵活、滴水不漏、谨小慎微的角色。
我为什么要反对加入恋爱戏?
因为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是都市男女情感戏,就以如何治理上海为主线就够了,不必加入恋爱元素,这会让观众们产生不适和反感的。
再说了,你让她俩在剧中谈恋爱?
我滴乖乖啊,饶了我吧,真是浑身起“小米”啊,真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一个是虚构的女主,一个是为了虚构女主才虚构出来的男二号,结果又要让这俩虚构人物在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产生不必要的恋爱关系。
你说尴尬不尴尬吧,反正我看到她们俩在一起的镜头就很别扭。
俩人一见面,仿佛就像不认识似的,一个张嘴就喊“陆同志”,另一个又装作高冷喊一声“纪南音同志。”
难道他和她忘了,曾经手挽着手前往刘昌义的第51军军部搞策反?
现在上海解放了,俩人一见面,还装出一副互不熟悉的感觉,难道曾经的同生共死和深入虎穴都忘记了?
是的,这俩是虚构人物,在虚构人物身上发生的剧情都来自于虚构,但至少要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吧。
你看看俩人说话,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请不要刻意塑造这种“男女朦胧爱情”的尴尬场景了,因为根本让人产生不了任何对爱情的美好想象。
此情此景,有的只是尴尬,有的只是画面的违和,有的只是不合时宜。
再看最近第21集中的唯美场景塑造,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感觉,月光下的大街一片祥和,远处的灯光秀映照着绿荫小路。
此时此刻,一对俊男靓女缓缓走来,一位西装革履,一位绿色长衣,多么像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
你千万不要忘了,她是剧中无所不能、家庭显赫的女军人、经济专家,他是这座远东最大城市中一市之长的秘书。
真可谓是一对春风得意,前途似锦,未来可期的佳偶天成。
他问她,“你喜欢什么样的男性?”
她回他,“反正不是你这样的。”
一问一答,没有年轻男女的娇羞,也没有面红耳赤的心跳加速,更没有男欢女爱的热切眼神和激情四射。
有的,只是如寒风般的凉意,如同“过来人”般的冷淡,更像是对台词的冷漠口述,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首先说,强行加入感情戏是大忌,如果感情戏再很假,就会让观众心生厌恶,因为这不是爱情的美好,而是对美好爱情的玷污和亵渎。
当剧中的纪南音说陆修远,“其实你也挺可爱的!”
闻听此言,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才能在通过头条审核的情况下,精准反映出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反正就是“想吐”的感觉,我不知道剧中的他,到底在那一方面可爱了。
说实话,陆修远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完全失败的,你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年轻军人那种热血青春、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男子汉性格。
有的,只是冷酷的表演,整个面部都是僵硬的状态,说台词时很生硬,整个人的状态就是装出一副高冷的样子,我甚至认为这个角色有损陈老总的高大形象。
该剧让两个虚构人物恋爱还不够,竟然在剧集过半的时候,又让陆修远“冒出来”一个失踪多年的弟弟陆士琪。
我很难理解,这种辅助剧情对于突出剧情主线的作用是什么,它除了让该剧看起来重点不够突出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陆修远是个虚构人物,他的职位只是一个秘书,在他身上加入恋爱元素之后,又要加入一个“无关紧要”的弟弟,而接下来就马上要找到这个弟弟了。
不但如此,这个出身低微的弟弟,还要和剧中大投机商林秉良的妹妹谈恋爱?
是的,剧中没有明说是谈恋爱,可是黑灯半夜的,你让一男一女在月光下畅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是资本家的大小姐,一个是流浪儿长大的底层工人;
一个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女,一个是连大米饭都吃不起的穷小子;
一个是高校的大学生女老师,一个是斗大字不认识一箩筐的男文盲。
我很想知道的是,抛开世俗的经济条件不谈,就说她和他的三观有什么相同点?
他身上又有什么优点,值得这位大小姐流连忘返,要和他在月光下畅谈人生?
这是对“门当户对”婚姻的颠覆,是对婚恋价值取向的歪曲,真有点乱点鸳鸯谱的浓厚味道。
刚才,陆修远在剧中找弟弟陆士琪。
结果镜头一转,弟弟又在找哥哥。
月光下,一方是表姐和哥哥秀恩爱,另一方是弟弟和表妹谈恋爱。
等着看吧,该剧即将加入轰轰烈烈的感情戏,男二又在找弟弟,结局一定是双喜临门,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