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萌芽开始,人们就在探讨爱情。浪漫如《怦然心动》中:“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陪伴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深情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感情应该是一件感性且理性的充满想象和真实的事情。开始于美好冲动,经历克制与平淡,得于信任携手一生。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书中,作者米兰 昆德拉探讨了爱情中的灵与肉、轻与重。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爱情的本质以及人生的意义。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

爱与性能相互独立吗?

托马斯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治病救人、扶危济困,他的工作为他增添了一层滤镜---纯洁的形象。但是他的爱情信仰确契合的是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的:“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托马斯将爱情和性分离,在众多的情人之间游荡。用现代的词“海王”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他把性看得很轻,却遇见了一个将性看得很重的姑娘---特丽莎。她与托马斯完全相反,特丽莎觉得性只能在爱的前提下发生,无爱则无性。

两个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却莫名地相互吸引。托马斯不管特丽莎只是普通的一名女招待的身份,执着地认为她和自己所有的情人都不一样。

特丽莎则为了逃离自己的家,在一个暧昧的氛围下,“爱”上了托马斯。两人很快结了婚。但是,托马斯虽然结了婚,为了爱情破坏了自己的原则,但是他依旧认为性和爱是独立的。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2)

所以,他不断地出轨,不断地挑战着特丽莎的忍受度。两个相差迥异的人为什么还能继续相处下去呢?特丽莎有着悲惨的过去,她不断地忍受着痛苦,害怕失去。

对于丈夫的惯性出轨,她安慰自己,即使托马斯有很多的女人,最爱的是自己。所以在丈夫医生身份的设定下,特丽莎抓住那微弱的安全感,尝试接受丈夫。这无疑是在与自己博弈,无时无刻不在为对方找理由开脱,痛苦的也只有特丽莎一个。

爱情是纯洁的,是两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事情。如果掺杂了第三个人,所有的借口都不过是花言巧语。情到浓时,就是自私地占有,是希望自己只为所爱的人拥有。

性生活是一种爱到深处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需要的是爱的孵化。我们总说“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爱欲冲动的时候。但是这些诱惑对于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来说就会成为小小的考验,他会给你足够的安全感。

爱与性相依的。在感性的女人看来,爱就是可以把自己完完整整地交给对方,彼此契合。而如果有一方说着爱你,却和其他的女人做着最亲密的事情,这就是背叛。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3)

男人拥有最原始的冲动和野性,他们渴望征服世界。性便成为了最简单、不费力的手段。因为性发生的过程就是权力、占有、尊严、证明的过程。

性也是一种接纳。对于最私密的地方,你会把自己保护起来,既是给自己也是给爱人一份安全感。如果性与爱分离,不过就是打着爱的幌子满足自己的私欲。性发生在相爱的男女之间,意味着对彼此的接纳,隐藏的是爱和安全。真爱是爱与性的结合,在性中升华爱,在爱中美化性。

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束缚

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情始于对内心深处渴望的追求,过程中发现矛盾巨大。忍让,只是一时的风平浪静。画家萨宾娜是托马斯的固定情人。她和托马斯一样,秉持着爱与自由放荡不羁,认为忠贞与永恒是不值一提的。

她喜欢在一次次的背叛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萨宾娜既和托马斯有了性,又在和弗兰兹有了一夜情之后消失。她向往的是不负责任的快感、是刺激、是有波澜起伏的紧张。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4)

而与此同时,特丽莎也出轨了弗兰兹。只是她在后知后觉中感受到的是巨大的痛苦和恐怖。于是,她逃离到了乡下。托马斯是失去了特丽莎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内心深处的挚爱是特丽莎。

之前的荒唐行为既让他感到不堪,又在另一方面,自己终于认清了自己。于是,他追着特丽莎来到了乡下。终于和爱人身心都在一起的他们,这才感受到了自由。

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处在一个巨大的枷锁之中。”本书中讨论的轻与重,不是承担责任的重,而是逃避责任的重。满足一时的空虚欲望之后,紧接着的必然就是更加重的孤独感。

陈果曾写到“当你在欲望中放纵,可能表皮是自由的。但是,你的精神是被欲望牵着走的。”萨宾娜一次次地放空自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陷入到深渊巨网之中。曾经觉得很愉快的事情,会产生一堆的麻烦,牢牢捆住她。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5)

同样地,抱着试试的心态出轨的特丽莎也是心情沉重的。她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去验证一个自己坚信不疑的事情,最后连特丽莎自己也觉得荒谬可笑。我们以为自由是自由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自由是包含于约束力的。因为当你如果真的无拘无束的时候只会感觉到了无牵挂和无趣。在《小妇人》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马奇太太用一周的时间让女儿们自由发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前两天,她们当然很快乐。

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都可以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生活一团糟、心情一团糟。马奇太太不给她们准备饮食了,保姆也不干活了。不到一周,姐妹们叫苦连天。

原来什么也不做,极其自由的日子并不自由啊!这样的痛苦来自于逃避承担责任,来自于放纵自由的无节制。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如此。当然,偶尔的躺平并不危险,可怕的是清醒的沉沦。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6)

我们称之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愉快而消磨意志的事情总是绊住前进的脚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时不觉得有任何可惜。而当遇到有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我们所浪费的时间,就等同于我们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公平至极。所以,自我约束才是自由

我们彼此需要,才能一直走下去

在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情中,似乎后者看起来是弱者。但其实,她才是关系的主导者。她主动来到托马斯身边。在回国后看到奔波千里来找自己的托马斯,她说“我一直在等。”

托马斯问道“你在等什么?”特丽莎没有回答,却在心里说“我在等你。”她很自信,她相信托马斯一定会跟回来。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被信任、被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求。

特丽莎所要做的就是去满足这样一个需求。托马斯浪子回头,也是源于对特丽莎的爱之外的保护需求。我爱你和我爱你并且需要你在爱情中会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7)

前者是,我爱你,但是我可以没有你。后者是,我爱你,并且很需要你,我的余生里需要有你。在木浮生的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说爱你会怎么样?”“就像在明亮的房间点燃了烛光。”这就是不需要。不需要的、多余的爱就像这明亮的屋子里的一点烛光。

它,并不重要。短暂的爱情只要有兴趣就可以维持,但如果想要长久地走下去,则是两个人的彼此需要。况且感情的本质就是互相需要。当彼此信任、依赖时,就会感到莫大的价值感。

如《琅琊榜》中的静妃,《小欢喜》里的刘静。她们会在伴侣心烦意乱时安慰他们的心。爱情是这样,其他的感情亦是如此。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互相给予、互相需要。

正如社会学家霍斯曼所讲“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换关系。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这也就验证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莫过于“互相需要”。

爱情就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8)

彼此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一点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说说笑笑。只有旗鼓相当的人才有共同的语言和目标,你们的步伐才是一致的,也才能共同走到终点。

特丽莎和托马斯像是两个互相拯救彼此的存在,他给予她安全感,她回报他归属感。特丽莎是在托马斯的陪伴下,渐渐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感受到了被爱的坚定。而托马斯也在“弱小”的特丽莎那里实现了自己大男子主义的保护欲和英雄气概。

最后一个场景描写得是特丽莎看着托马斯变老,心安了,她知道托马斯会一直在这里。激情也许不在了,但是却有了一份想和对方一起慢慢变老的愿望。这也算是美好的爱情的模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