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树上的芒果,熟了,生虫了,自然要掉下来,但翠屏舍不得他们。”

这本书便是她为他们留下的痕迹。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1)

作者谢翠屏,2010年读大二时开始到麻风康复村做义工,2012年成为麻风康复村的社工助理,2013年在泗安医院院长的邀请下成为医院康复中心专为康复老人服务的文员。

在朝夕相处中,谢翠屏和康复村老人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那些微小的生命史,在翠屏心中有了分量。

这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他们或年少或年青时突患麻风病,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身心之痛,后来到麻风院医治,康复后却没有可回的家,只能把康复村当作自己的家。

★提到麻风病,民间总是给他蒙上一层暧昧的颜色,认为这是“下等人”“乱搞”才会染上的病——他们的尊严被无知践踏。

★“他从不敢白天回去,也不敢在家过夜,他怕邻居知道这家人跟麻风病人还有接触,怕坏了家里人的名声。”——麻风病人承受歧视,家人跟着受牵连。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2)

✅20世纪80年代中期,麻风病人纷纷治愈,麻风院也从负责治疗的医疗机构转型为收留无家可归的麻风康复者的福利机构。

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老天派去小天使谢翠屏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更多的的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3)

✨刘大见:

生于1918年,劳动能手,两个手掌脚掌严重残疾后,就种了一大园子的玫瑰花,每天担水浇水只为看花开,谁想摘都可以。

他是康复村最长寿的一位,享年99岁。44岁时被检查出麻风病,几年后病治好了手脚却落下残疾,儿子不接纳他。

95岁时,他摔伤了,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让翠屏帮忙找到侄儿阿林。那次他将自己在麻风村挣的钱及老年补贴4万元平分给了四户亲戚。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4)

✨张献:

他是康复村里的美食家,会吃也会做,参加过传统美食菜谱评选活动,赢得全国前十名。

他生于1936年,33岁得的病,病好后不想影响子女,想赚点钱补贴家用,就留了下来。

他爱干净,喜欢请客吃饭,乐于接受潮流信息,养小动物,不仅养别人家的狗,还养壁虎。

78岁胃癌折磨他,但他还是那么幽默有趣——“我”去医院看他,他笑:“你看我现在这样,比叙利亚儿童还瘦!财主佬见了,肯定抢着来捐钱。”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5)

✨彭伯:

有人称他作“无指画师”,又夸他是“身残志坚的慈善天使”。

“不是我画得有多好,只是人家好心想帮助我这个残疾老人家,可是我现在都生活无忧了,这些钱应该拿去帮助困难地方的人。”

他出生在1937年,幼年丧父,14岁得麻风病。他不想拖累家人,曾两次轻生。

33岁入麻风院,50多岁时,因手残疾得拿不起锄头,终于不用劳动了,他就拾起小时候的兴趣,自学画画。

没有手指,就请人帮忙用铁丝和皮具做了一个皮圈,把毛笔捆在手掌上,慢慢画。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6)

79岁,彭伯在翠屏她们的帮助下,回到了阔别46年的老家,见到了一别46年的哥哥。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见面的情景,一太催泪了。

像光一样的彭伯,终于沐浴到亲情的光辉。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7)

✨还有许多可敬可爱的老人:

说“人就是离不开为别人服务的”,已80多岁了,腰痛腿痛,还柱着拐杖下田干活的谢伯。

没有双腿,23岁起一个人住在大山里58年,历尽艰难却保留天真,真诚待人的杨四妹。

12岁得了麻风病,16岁进麻风院一呆就是70多年,最喜欢安安静静种花的德妹。

在入麻风院前,一个人在山上的铁棚里住了8个月。从20多岁到80多岁,自己右腿残疾却一直默默照顾其他老人的阿芳。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8)

✨……,翠屏笔下26段微小的生命史,26段忘年情谊,照见了命运的残酷与生活的尊严。

他们坚强而温情地活过、爱过,然后一个个离开。

一个人的一生,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他们不会消失的,因为翠屏记得他们,因为翠屏在向我们介绍他们。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却能远远地从他们的故事里获得温暖和勇气,把自己的生活点亮起来。

毫无人性对待麻风病患者 我不知道麻风病是什么(9)

END

我是爱读书的沛沛妈Ally,关注我,我们一起共读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