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咸丰七年,公元1861年,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在热河龙驭上宾。诏令载淳即皇帝位。

咸丰帝临终之前呢,曾选派了八位大臣来辅佐新皇帝,我们称之为“顾命八大臣”,遗憾的是,这里面并没有才华出众的奕訢。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1)

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

同时也出现了两位太后,她们分别是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这两位可不是消停的人物,她们正在热河和奕訢等人密谋一件大事情——夺权!

两宫太后去找顾命八大臣希望执掌朝政。八大臣一看立马恼火,你们算什么人物?先帝的遗诏什么时候说让你们掌权了,就算你们可以掌权,论能力,你能和当年力挽狂澜的孝庄太后比吗?如果真让你们干这事,大清就离灭亡不远了!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2)

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孝庄太后

他们吵着吵着,还未登基的载淳便从旁边吓得哭了起来,八大臣经过一番周旋,最后只好先答应两宫太后的要求,想着以后再想办法。

但是八大臣低估了太后集团的实力,皇太后和奕訢走一条道,清朝唯一的两支嫡系武装都依附他们,面对这些,八大臣只看到了奕訢在他们面前谦虚退让,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即将到来!

不久,咸丰帝灵柩由热河回京,而两太后和载淳却提前赶回北京,太后集团奏请两宫太后听政,亲王奕訢辅政。

面对这种局面,八大臣最终被打败了,但是慈禧太后却并不开心。因为她最终的目的是要一人掌权,但是碍于奕訢的高度威望,不得以进行暂时的妥协。

终于,经过了紧密的部署和众人的有力配合,太后集团取得了政变的成功,史称“宫廷政变”。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3)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

之后,朝廷又把原来拟定的新帝“祺祥”年号给废除,改用“同治”年号,有两宫太后临朝同治、太后和载淳与亲贵势力同治之意。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年仅5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在太和殿即位,次年改元同治。

由于同治帝太小,身子骨还没太硬朗,所以他只是装装样子,真正的事情都是由两宫太后说了算。

而在同治年间,由于西方列强放缓了侵略中国的脚步,加上不久太平天国运动也已经被平息,在屈辱与抗争并存的近代史中,大清王朝获得了十分不易的喘息机会。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里面一些开明的官员就看到了大清的落后之处,强调一定要让大清强大起来,由此,渐渐出现了一个力主富国强兵的团体——洋务派,而与之对立的守旧势力,我们称之为顽固派。

后来,就掀起了一场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必修内容——洋务运动。

刚开始搞洋务的时候,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按照西方国家的方式来制造新式武器,兴办军工企业,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军工厂。

比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

后来,又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大批近代民用工业,同时还筹建海军,加强了海防建设……

虽然最后,洋务运动的成果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破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和国内危机动荡的环境下,清政府能够及时看到自身的不足,发展洋务运动这无疑是有重大进步的。

洋务派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尽管最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为了真正使人民幸福和国家太平,但从客观上讲它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逐渐改变了延续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4)

北洋水师

这些清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期间出现的安定局面,被人们称之为“同治中兴”。

虽然这和当时尚未亲政的同治皇帝基本没有啥太大的关系。但是也不妨碍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5)

同治帝剧照

他面对云南的起义势力,下令废除同治十一年以前的所有欠缺税赋,并选拔有才能的官员治理西南。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同治帝懂得笼络人心,安抚百姓,又明白如何对地方进行治理。

同治十二年,越南爆发农民起义,清王朝作为越南的宗主国,同治皇帝找来有能力的冯子材等人商议,并下令清军南下援越,虽然最后战斗还是失败了,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同治帝也并非是没有主见。

对于洋务运动,同治皇帝也是大力支持,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也不想看到大清朝一直处处挨打,也想要有所作为。

综上来看,同治皇帝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在洋务派力争强国的时候,同治帝也不甘示弱,加入到这场自救运动中来。

他有远见,有能力,本来他能够带领大清帝国走向更远的地方,但是奈何他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同治帝,年幼的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两位母亲又只是把他当做执掌权利的工具,他伤心欲绝,荒废学业,出宫作乐,在花街柳巷中游走,像极了现在疏于管教的社会青年。

但若不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治帝就算贪玩,又怎会变得如此不堪?

这是同治皇帝一生的悲哀,也是大清王朝走向灭亡的不归路。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在养心殿英年早逝,享年19岁。

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

——《清史稿·穆宗本纪》

同治皇帝和康熙关系(清穆宗同治毫无作为)(6)

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