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精通佛学,诗句富于禅意,人称“诗佛”。他是南山文人画之宗。王维精音律,工书法,善篆印,琴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即王维长得帅有风度,用诗句形容即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一、少年名动京城,玉真公主、岐王座上贵宾

王维出身为天下名门望族山西太原王氏,祖上世代为官。王维祖父是宫廷乐师,父亲精通书法,幼年王维便显现绘画天赋,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母亲虔诚佛教徒,王维字为摩诘,意为纯净,没有污染,但出自于他母亲之手。王维就如段誉这种世家公子一样,出身高贵,温润如玉,学问好,妥妥一枚小鲜肉,内心纯洁没污染的小鲜肉。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1)

当时是盛唐,科举考试不单纯拼学问,更要拼皇家考官人脉资源。因聪明过人早已饱读诗书,王维15岁便赴京城应试。

王维天生自身带圈粉魅力,到京城迅速走红,在诗词圈颇有名气。且弹得一手好琴,写得一手好诗,王维经常被邀请至皇亲贵胄宴座上贵宾,现场为贵族名流弹琴、赋诗,很受欢迎。

传说有人拿出一副奏乐图,不懂出自何处。王维一眼断定,画中人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不信者找来乐工演奏《霓裳羽衣曲》,演到第三叠第一拍,姿势神态果然和画中一模一样。

王维在京城呆了2年, 17岁时重阳节他到京城附近登高爬山。秋高气爽,思家之心顿起,他写了一首传诵至今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一出,名动京城,更受京城贵族欢迎,皆以在酒席上请到王维写诗、抚琴为荣。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2)

王维入京参加科举就是奔着状元而来。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闻状元已内定张九皋,名相张九龄的弟弟,这消息对于王维犹如晴天霹雳。

王维一筹莫展,只能找好友岐王李范商量对策。李范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让王维准备12首拿手诗,习熟一首拿手的琵琶曲。

几天后岐王李范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贵客云集,包括大唐地位显赫的玉真公主。身着白衣的王维,天生自带圈粉气质,以一曲琵琶新作《郁轮袍》得到玉真公主青睐。

李范不失时机地向玉真公主推荐王维的诗作。玉真公主一看大惊,这些诗作她平日早已读过,一直以为是年老的大师作品,没想到诗人竟然是一位温润如玉的翩翩佳公子。玉真公主对王维的诗作和音乐才华很满意,示意今届状元非王维莫属。殿试之上,王维状元及第,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天下。这便是《郁轮袍》的传说

二、入仕贬,漂泊数年、妻儿遇难。

21岁时王维高中了进士,任太乐丞,掌宫廷礼乐。但乐极生悲,当年被贬。据说是王维中举后马上回家娶了母亲为他定的婚事,一位娴静端庄的崔姓姑娘,惹火了玉真公主,以伶人彩排时舞黄狮子(正式演给皇帝看时才可舞黄色,平时只可用红色)而王维新官上任不熟悉规矩未加阻止贬职。另一传说是王维与玄宗弟弟岐王李范关系太密致唐玄宗起疑,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仓库管理员)。

但王维娶妻时已经做好贬官思想准备,既来之则安之,他淡定地带妻去山东上任了。5年后遇天下大赦,王维被调至较好点的地方任职。公元728年,王维漂泊8年后重返长安。

然而不久后王维31岁时,妻子崔氏因难产连同腹中的胎儿一同遇难。

元稹写过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身边女人不断;苏轼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时候,美妾在怀。就连“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纳兰性德初恋表妹,娶妻卢氏,红颜知己才女沈宛。

但王维没写过悼亡诗,妻儿难产死亡后孑然一人。或者深情难斌吧。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3)

二、重返长安,结识孟浩然

公元728年,王维返长安,孟浩然赴京赶考一年。两人在京相遇后,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结下11年的深情厚谊,次年孟浩然离开长安。

传说,一日王维请孟浩然到家谈论诗乐, 忽闻唐玄宗降临,孟浩然大惊钻至床底下。 王维不敢隐瞒,如实奏闻 。唐玄宗欣然说 : “朕素闻其人 。 ”孟浩然便硬着头皮见皇上 。玄宗说 : “卿能呈一篇你的最佳作吗?”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 ” 玄宗听之不悦 : “朕未曾弃人, 卿不求职,非朕过错”,孟浩然因此终身不得仕。

离开京城时,王维送孟浩然《送梦六归襄阳》: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4)

三、得张九龄赏识,重踏官场

公元735年,35岁的王维向张九龄(盛唐最后一位贤相,当时文坛盟主)写自荐诗得到了张九龄赏识,擢为右拾遗。次年为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时王维写下大量边塞诗:《从军行》、《陇西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

从边塞回来的王维在长安平静地做了四年监察御史。公元740年,他的恩师张九龄、好友孟浩然同年离世。路过襄阳时,得知好友孟浩然背疽复发病故,潸然泪下,写下感人至深的《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5)

四、居住辋川,山水田园诗创造达新高度

在恩师张九龄离世后,时宰相李林甫继续留用王维,但亦不过看中王维才子名士头衔,并非看中王维才干。王维44岁时,在京城南的蓝田山麓购置了诗人宋之问荒芜于此的住处,名为"辋川别墅"。公元756年至安史之乱12年中,王维一直半官半隐,在公余闲暇或休沐之时,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作画,吃斋念佛,修身养性。

王维母亲给王维取了佛语名"摩诘","净"的意思,寄望王维长大后可以实现""空宁"的佛家境界。公元750年,王维母亲逝后,在辋川别墅"丁忧"守孝,参禅悟理。王维写的很多诗中都带有佛理,因此得名"诗佛"。

王维居住在辋川期间,生活闲适恬静,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使山水田园诗创造成就新高度,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山居秋暝》《青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因此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评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和道友裴迪常有诗文往来,裴迪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酌酒与裴迪》等。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6)

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但人生无一帆风顺,王维56岁时险些命丧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进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入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被叛军俘获。被俘后,安禄山对他青眼有加, “迎”他到洛阳,囚禁他在普施寺,逼他做伪官。

此时好友裴迪来看他,谈及逆贼当道,旧人被逼演奏,王维心中十分悲伤,向裴迪口诵了《闻逆贼凝碧 池作乐》“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 池头奏管弦。”,抒发亡国之痛,暗示反抗之心。

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但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降职保兄,加上有诗《闻逆贼凝碧池作乐》以示王维身不由已,身在曹营心在汉。王维终被赦免死罪,降职为太子中允,弟王缙改任蜀州刺史。不久后王维重新升至中书舍人,晚年任尚书右丞。

王维评价大明宫 受玉真公主青睐(7)

他在《终南别业》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时王维杖乡之年,官至尚书右丞。政局变化无常,他已看淡仕途。他吃斋奉佛,过着僧侣般清贫生活,超脱尘世。次年,61岁的王维孑然一人,安然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