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都有学生在名句默写方面失分,一共6分,少则失去一两分,多则失去四五分,甚至一分不得。这些同学中的大部分都很豪爽地说:不就是6分吗?得背64篇古诗文,背会了不一定写对句子,写对句子不一定写对字,费心伤神的,我不要了!省下的时间,我不如做数学题,写英语卷子,背政史地,轻轻松松提高不止6分。对此态度,我甚是不取,故为此文以谏。

河南高考650分什么水平(在河南意味着什么)(1)

首先,高考中的6分在河南是什么概念?

很多学校都会有诸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之类的标语,看似充满杀气、危言耸听,却是实情。

拿2022年河南高考文科考生为例。从318分至567分,同分人数均在千人以上,其中462分和446分同分人数最多,为2029;318分同分人数最少,为1005;这个区间大部分分数的同分人数都在1500以上,482分以下的同分人数大都超过1800;即便250分至317分之间,568分至599之间,同分人数也均在500以上。你自己可以算一算,高考你能考多少分,大概在哪个分数区间,差一分同分人数有多少,差6分同分人数又有多少?

每年都有不少因一分之差而和一本或二本失之交臂的考生。一本二本线是如何划定的呢?一般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根据人数来划定,一般多于计划数,全省按考生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就是一本二本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线才有资格被投档,只有投了档才有可能被录取。还是以文科考生为例,2022年河南文科一本线为527分,二本线为445分,如果你考了526分,意味着你不够一本投档线,所有的一本院校和你彻底无缘,如果你和二本线差一分,也意味着你只能选择大专院校。想象一下,就多一分,原本只能上大专的你可以选择二本,原本只能上二本的你有了选择一本的机会,你还会觉得一分不重要吗?你还会觉得名句默写的6分完全不值一提吗?我大略查了一下数据,2022高考河南文科全省527分(一本线)以上的考生人数有23432,526分以上的有24075,意味着因差一分和一本失之交臂的学生有643人。445分(二本线)以上的考生有100731,444分以上的有101832,意味着因差一分和二本失之交臂的学生有1101人。你有什么自信确保明年你不是其中的一个?

可能有人说,距离分数线一分之遥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我真的不信我会遇上。也许你不知道,除了全省控制分数线,各批院校、各批院校的各个专业,也都有自己控制分数线。如果过了省控制线但没过院校控制线,你就会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如果过了校控制线但没过专业控制线,你就会和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一分如同蝴蝶翅膀扇动了一下,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引发你人生的大风暴,如果因为一分之差你就如《项链》中的女主马蒂尔德一样,付出几十年的艰辛,才终于有了和当初比你多一分从而有了另一种人生境遇的昔日同学共饮一杯咖啡的机会,我不信你会豁达如刘禹锡,洒脱如苏东坡,把这一分之痛像蛛丝一般轻轻抹去。

一分尚且如此重要,我们再算算差名句默写的6分是什么概念。比一本线低6分,全省位次往后推了3832名,比二本线低6分,全省位次往后推了6760名。这意味着什么?每个高校每个专业在河南招生人数是有限的,意味着又多了将近4000或者7000人和你竞争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个专业,而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在河南招生人数也就是几人而已,你觉得是多了6分少了这些竞争对手,还是反之,你的胜算更大?2021年暑假替我外甥报学校选专业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几天,我几乎睡不着,吃不下,反复研究一分一段表,研究有意向的各个学校历年的最低投档分数及全省位次,百度搜了几十个学校,研究完了,忍不住叹息。大部分的211院校,和一些985院校,就因几分之差,外甥的位次根本不敢报。如果多个两分,好几个好211稳报,如果多个七八分,可选择好学校就太多了。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录取结果出来,我真的是吓哭了,外甥考了610分,超一本线几十分,在全省排名4000多,算很不错的了,可是和所报的东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均差4分,和安徽大学差2分,和大连海事大学差1分。报了6个学校,前五个都是211,最后一个双一流河南大学保底。最终他被第五个211海南大学录取了,此校最低控制线609分,他只多了一分,如果少了一分呢?只能上非211院校了,不过至少河大也算省内名校。河大最低线是598分,假如他考了597分呢?那就只好去上二本院校了。后来我还替一个没过二本线的熟人的孩子参考报志愿,发现情况也大抵类似,多个三两分,可报的学校至少多一倍,可少了这三两分,是捉襟见肘、处处受限,真的是分儿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至不知难。由此我发现的一个真理是,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关键点只有几分。有了这样的觉悟,你就会分秒必争,你就会抓好关键,你就不会吃大亏。

河南高考650分什么水平(在河南意味着什么)(2)

其次,难道名句默写的价值就只有6分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诸如此类的名句我们倒背如流,我们就该知道,任何一个科目的成绩都是由一分一分构成的,这个一分你看不起,那个一分你也看不起,到头来就没有什么分是你能抓住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分之失,绝对是从轻视一分开始的。一旦你有了轻视一分之心,就如同千里之堤有了蚁穴,溃不成堤、一泻千里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梁衡的21堂作文课》中讲到:“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正如梁衡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连高考必背64篇都搞不定的同学,我不信他的记忆力可以搞得定数学公式和定理,搞得定英语单词和语法,搞得定经济原理和哲学概念,搞得定历史大事年表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搞得定形形色色的地理图表和概念规律。放弃名句默写的同学完全是以名句默写6分没有价值之名,掩盖自己拈轻怕重、懒惰成性、不愿付出的事实。表面上看他丢掉的只是名句默写的6分,实际情况是但凡需要记忆的科目的题目他其实已经全部放弃了,而如果没有记忆作为基础,他的学习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根浮萍,他的所有貌似学习的行为不过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最终他会如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一样,在真相面前无处藏身。

对待学习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轻而易举就放弃名句默写的同学,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马马虎虎的,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的。名句默写的6分其实在所有高考试卷中是最好拿的,连这个都觉得难不可攀,不愿尝试就直言放弃的同学,表面上看他放弃的是名句默写的6分,其实他放弃的是直面困难的决心,努力奋斗的行动,坚持不懈的意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同学,不过是温室中的花朵,金丝笼子的鸟儿,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将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他怎么可能应对得了?长大后他的人生,用《红楼梦》中的话说就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换个通俗说法,就是躺平、啃老、摆烂。对国对家都只有消耗没有输出,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逃避,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点滴之墨,心无半点进取之志,行无丝毫可取之处,没有攀登险峰的经历,没有品尝过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人生,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名句默写的6分,也就拒绝了高考取得满意的分数,考上不错的学校,迎来不错的人生,拒绝了主流社会追求的外部世界的美好。拒绝名句默写的6分,也就拒绝了接受刻苦、努力、奋斗、坚持等代表美好人性的词语,拒绝了解决困难、享受成功的经历,拒绝了对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因为目光短浅、愚陋无知,不仅关上了看到更加广阔美好的外部世界的窗,更关上了通往丰富精彩的精神世界的门。这样的同学,是可怜的,更是可悲的。

何况,背诵高考必背64篇所收获的,又岂能以量化的分数来计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64篇的构成。从书目来说,有《论语》《孟子》《荀子》《庄子》《诗经》《楚辞》;从时期来说,西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无所不包;从流派来说,有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从题材来说,读书求师、家国天下、羁旅漂泊、寓意讽谏、爱恨情仇、沙场征战、山水游记、论史讽今、放浪之情、隐逸之志,囊括殆尽;从体裁来说,语录、铭文、寓言、诗经、楚辞、魏晋文、唐诗、宋词、元曲,兼容并蓄;从表达技巧来说,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象征、借代、设问、反问、顶真等种种手法,俯拾即是。刘慈欣有个短篇小说《微纪元》,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必背64篇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文化的微型精华版。放弃了高考必背64篇,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意味着放弃了中华民族的根。

反之,如果你把高考必备64篇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在认真背诵这些诗文的同时,你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字词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文学文化常识,还得以穿越时空,了解远古时期的风俗人情、生活状况,领略儒家、道家的不同思想,吸收不同时期、不同文人、不同文体之精华为我所用,把握不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之妙,有了这些文学积淀打底奠基,你的语文素养形成了,你的个人思想建立了,你的理解鉴赏能力提高了,你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有本可依了。从小的方面来说,高考语文试卷上你的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作文都不用愁了,你的政史地尤其是政史两科也会受益无穷。从大的方面来说,吸收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你可以用前人之人生经验和处世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可以用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意识来熏染陶冶自己的灵魂。久而久之,浪漫如太白,真淳如五柳,爱国如杜陆,洒脱如刘苏,进取如孔孟,智慧如老庄,文如潘江,才似陆海,你的人生境界简直提高了64的10086次方还不止,那时候的你,还会喜欢此时连背一篇必背篇目都要纠结几天的自己吗?有的同学说,64篇我都背会了,可是并不像你说的那么有用啊,鱼儿生活在水里同样不会知道水有什么用,一旦离开水,它才会懂得水的重要,高考64篇于你而言也大抵如此吧。

河南高考650分什么水平(在河南意味着什么)(3)

一个人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的钱,一个人同样得不到和自己认知不匹配的分数。所以,走出井底吧,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挖掘出6分背后隐藏的宝藏,给它打上应有的价值标签。失一分有失一分之伤愁,得一分有得一分之欢喜,这才是对待名句默写的正确姿势,这才是应对高考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你对待学习才会有根本的改变,你的成绩才会有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