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还敲锣打鼓赛龙船,热闹得很呢。可是你知道,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气氛却完全相反。

那时,洞庭湖的上空,笼罩着一片悲哀,因为爱国大诗人屈原,看见秦国攻破了楚国,万分悲愤,抱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了。周围的老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纷纷赶来,簇拥在汨罗江的两岸。大家瞅着江水,抽抽咽咽,泣不成声。人们哀伤地划着小船,打捞屈原的遗体,又敲锣打鼓吓走鱼群,用竹叶包米,丢入江中喂饱鱼虾,免得它们去吃屈原的躯体。

汨罗江的悲歌屈原是谁(汨罗江的悲歌屈原)(1)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在江边用粽子祭拜他,并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五月初五叫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个为纪念爱国者屈原的节日,渐渐地也成为全中国和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许多国家的节日了。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湖北是楚国的中心地区。在湖北西部长江边上有一座山城秭(zi)归,就是屈原的家乡。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他不但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品德高尚。他曾担任过左徒(地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后来又担任三闾大夫,负责教育贵族子弟。最初,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在当左徒时,他处理过许多国家大事。

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他为了使楚国强盛起来,战胜秦国,坚决主张改革。开始,楚怀王也支持他,要他起草《宪令》(就是法令)。以郑袖(怀王最宠爱的妃子)、子兰(怀王的小儿子)为首的旧贵族们反对改革,他们嫉妒屈原的才能,于是在怀王面前挑拨离间,他们说:“每一条法令公布后,屈原总是自夸是自己的功劳,还对别人说,除了他屈原以外,谁也干不了。”

怀王听了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楚怀王不太重用屈原。

秦、楚、齐、燕、赵、魏、韩,是战国时期七个主要诸侯国。长期分裂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楚国的领土最大,也有一定的力量。屈原一心一意只想楚国强大。他的愿望就是由楚国来完成统。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联络齐国,抗击秦国。秦国最担心楚齐联合。秦玉见楚怀王不信任屈原了,就派张仪到楚国来活动。张仪对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就割六百里土地给楚国。”

事先被张仪买通了的郑袖、子兰,也都怂恿楚怀王断绝与齐国的关系,亲近秦国。怀王眼光短浅,贪图六百里土地·就与齐国绝交,还派人去辱骂齐王。

后来,怀王派人向秦国索取六百里土地时,张仪却说当初答应给楚国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才知道上当了,就派兵攻打秦国。可是打了败仗,不但没有得到秦国的一寸土地,而且连自己的汉中一带的土地也丢了这时,楚怀王又想到了屈原,他找来屈原,商量对策。屈原说:“如今唯一的办法还是联合齐国。”屈原决定亲自到齐国去,说服齐王与楚国联合。

屈原刚上路,秦国又派张仪来拉拢楚怀王。楚怀王又上了当,决定和秦国结盟。

屈原从齐国回来后,急忙进宫劝说楚怀王。但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忠告,还是要与秦国结盟,并且决定亲自到秦国去。屈原再一次恳切劝阻说:“秦国不守信用,它像虎狼一样,您千万去不得!”但是怀王根本不听。

果然,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扣留,最终死在秦国了。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承王位,当了楚王。顷襄王比他爸爸更糊涂,竟把屈原流放到偏远荒凉的地方。

可怜的屈原四处流浪,漂泊在荒山水畔,他用华美的文辞,将一肚子为国担忧,但又无法施展才能和委屈,写成一首首爱国的诗篇。在他最著名的长诗《离骚》中,写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意思是:我长长地叹息,我流泪,人民生活多么艰难。

屈原痛恨那些误国的贵族,他表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意思是:尽管道路是那样曲折、漫长,我也要反复探索。屈原下定决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多次去死,也决不后悔: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心头的愁闷,就像滚滚的江水,一波波起伏硬咽着,永远没有停歇。他的面容一天比一天悴,身体也越来越瘦弱。

有个朋友见屈原成天吃不好,睡不宁,披头散发地在洞庭湖边转来转去,唱着哀伤的歌,就劝他离开楚国到别的地方去,屈原却说:“鸟飞累了,还回到老枝上休息;狐狸死了,头还朝着土山。我是楚国人,怎能离开楚国呢?”

一天,一位老渔夫划着小船,口里哼着小曲,在汨罗江边行驶。他看见屈原,好奇地停船,说:“喂!你孤零零一个人在江岸上干什么?”

屈原叹口气,忧伤地说:“唉!我有家归不得呀!我一心一意要为国家做事,却得不到国君信任,将我赶了出来。”

老渔夫跳上岸,拍拍屈原的肩膀,说:“何必这样认真呢?很多大臣}不管国家多么混乱,他们还不是天天照样吃,照样睡,快快乐乐地生活。”

屈原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说:“您不了解啊!做一个臣子,就该尽本分,怎么可以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呢?如果要我跟他们同流合污,不如跳进江里喂鱼算了。”

“那你就学学我吧!隐居在这山水间,划划船,捕捕鱼,不是也挺自在逍遥吗?”渔夫笑着说。

“您老人家真是好福气啊!可惜我一看见痛苦的人民,一想到国家的处境,心就不能安定,哪里还有心情欣赏风景呢?”屈原苦笑着说。

老渔夫劝不动屈原,只好摇摇头,摆摆手,转身跳上小船,把船划向江心,捕鱼去了。

屈原心想:我既不能报效国家,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ying,在今天湖北江陵西北)。屈原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国家——楚国灭亡,写下了他的最后一篇诗《怀沙》后,就投入汨罗江自沉了。这时屈原大约62岁。

屈原在流放中度过了20多年,受到无数打击和迫害,但是始终不屈服。

屈原一生写了许多诗,保留到今天的有20多篇,其中最有名的是流放期间写的《离骚》。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世人们称这种体裁为“楚辞”体。

屈原的作品还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在国外,屈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隆重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