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真的是一本书吗(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1)

今天,我们要就《山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怪书做一次深入探究。我对这本书的基本定义是:它是一本历史上最古老的全球博物志。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山海经》的成书的年代到今天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它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有人说它是汉代出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区间。另外,它记载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条水道,还有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种神奇动物或者精灵怪兽。可以看出,它毫无疑问是一部那个时代的博物志,因为它对世间万物进行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记录,它不但详细的描写了那些生物或者是非生物,它们的形态、产地、用途,还记录下它们被人类所附加的那些意义还有文本,比如说传说和神话。

有意思的是,古罗马帝国作家老普林尼,他也撰写了一本叫做《博物志》的巨著。这两部书年代相仿,遥相呼应,成为我们认识古代世界的非常重要的指南。

但是,《山海经》在被古人归类时就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不只是现在有分歧。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它是作为数术类放进去的。后来到了隋代,在《隋志》里它是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到了《宋史》,在《艺文志》里再一次把它放回了五行类,跟数术差不多。在清代《四库提要》里面,就把它放到了虚构性的也就是小说类里面去了。

基本上可以看到,对《山海经》出现过三种定义:一种是史书,一种是地理书,一种是巫术类的图书,基本上就是这些类型。但是这种简单的划分,其实每一种划分都是有问题的,我们今天把它当作博物志,是更加全面地展示了它的多种属性。至少我们现在发现,它概括了四个方面的主题:

第一,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蛇典。什么叫蛇典?整个《山海经》里面到处都是蛇,那些神他们通常都是跟蛇一起出现的。

比如说,它出现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叫珥蛇,也就是蛇挂在神的耳朵边上。还有一种叫践蛇,脚上踩的蛇。还有一种操蛇,就是手里面拿着蛇。三种形态,不管哪一种形态,都跟蛇密切相关.

但是,珥蛇真的是挂在耳朵边上吗?这就有一个分歧。从神话学的角度来讲,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在西方电影里经常看到古代的长老或者那些巫师,他们耳边挂着蛇,头上盘着蛇,身上缠着蛇,这很正常。但是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比较理性的立场出发,这个情况就不一样。

有人根据红山文化在2012年的考古发现推测,因为在墓主人的右耳边上发现了一个蛇形的玉耳坠。因此有人就推断,这是珥蛇的真正含义:所谓珥蛇,实际上是带着蛇形耳坠,这叫珥蛇。确实,那个珥字是有王字旁的,它确实跟玉有关系。

践蛇就不太一样,践蛇,它描写的是脚上踩着蛇,当然也有可能根据刚才那种思路,认为有可能是穿着镶有蛇形玉饰的鞋子。

第三种叫操蛇,当然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这种解释,要么是手里拿着活蛇,要么是手持蛇形玉器。所以到今天为止还是有分歧。但不管怎么样,蛇都代表着神的神力的强大性。

顺便说一下,跟蛇的参数有点相似的,是那些神灵或者妖兽,它们的头和尾的数量同样决定了他们拥有的神力的等级。比如说开明兽,它有九个头,还有那个财神陆吾,它是老虎的身子,九条尾巴。九尾狐就更厉害了,它跟一般的狐狸最大的不同是它法力高强,因为它有九条尾巴。这个数量是很有意思的,它标志着的神性高低。总之,《山海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一部蛇典。

山海经真的是一本书吗(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

第二,它是巫典,它跟巫术有密切的关系。上一回我们就讲到,《山海经》每一段山系的结束,都描写如何去祭拜山神,用什么样的东西和方式去祭拜。同时,《山海经》里又大量描写巫师,比如说,最有名的就是灵山上的十大巫师,是《大荒西经》里描写的。还有《海内西经》里,开明之东有六大巫师。《海外西经》还描写了一个巫咸国,群巫在那个山上,上下天地等等。

有意思的是,远古时代的“巫”,它的发音叫ma或者me,不像现在的发音。实际上就是祭司阶层,他们专门负责沟通人和神的信息,主持各种祭祀祈祷,然后占卜算卦,同时也从事医疗,治病,采药,炼丹。在宗教祭拜上面,他们也是仪式的设计者和表演者。有学者就认为,巫具有科学、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知识,所以他们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在西方神秘学里,巫师往往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古波斯语里,他们叫做magi或者是mago。当时最伟大的mago,或者叫magi,就是拜火教的创始教主,琐罗亚斯德,又叫查拉图斯特拉。后来他受到了大哲学家尼采的无限崇拜,这个大家都知道。

现在正在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里描写了一个魔法部,实际上是一个严密的国际巫师组织。但是J.K.罗琳很有趣,我也不懂她为什么这样写,她故意颠倒了mago、magi在古代语言中的意思,中文译成麻瓜和麻鸡。她把这两个称谓送给了那些不会巫术的广大人民群众,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其实magi和mago就是巫师的名字,就是古老的巫师的称谓。而且,中国人跟他们的叫法是一模一样的,他只是把那个go的发音ji的发音去掉,留下了一个ma,这个ma今天转变成了巫,弄得大家都不认识它了。

通过《山海经》我们就了解到,巫这种职业曾经广泛地存在于中国西南部和亚洲西南部的广大地区。后来它在东北,在通古斯族中也有很强悍的表现,在印第安地区——这个以后我们有机会会再说起。

第三,它实际上是药典。《山海经》表现出了那种药典或者本草一类的文献特征。那个时候巫和医是不分的。所以,医药同样是萨满或者巫术实践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成这几种效用:

一是对身体有作用。比如说人吃了鲑鱼不会浮肿,人吃了一种叫赤鱬的人面鱼身的怪兽,身上不会长疥疮。人吃了一种槐木以后,力气变得很大。有一种草叫萆荔的草,吃了以后可以治疗心痛的毛病。另外,他对性情也会发生作用。你假如吃了一种叫做像狐狸一样的,有雌雄同体的这种特点的怪物叫类,就是类型的类字,可以治疗善于嫉妒的毛病,这很好玩。

二,它又能改变个人能力和命运。比如说,有一种天狗,可以抵御凶险,上次讲过的那种叫鵸鵌的笑鸟,吃了它以后可以不做噩梦。还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九尾狐,也是可以吃的,吃了以后“食者不蛊”,就是说吃了它以后不会被巫术所魅惑。

三就是对外部世界的作用。比如说,凤凰,一看见它,那么就天下太平。还有一种蛇叫肥遗的,见了它,天下大旱。有一种野兽,像猿猴一样的,名字叫朱厌,见了就有战争的灾祸。

山海经真的是一本书吗(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3)

第四,它的功能是矿典。也就是它记录了各个山系的矿物分布情况,尤其是对于种类丰富的玉石又做了一个详细的注录。这些玉石是用于满足当时宗教仪式的需要,也就是说,玉石可以作为一种通神之物,在祭祀上大规模地使用。周穆王西征的一个主要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到西方去寻求更多的高级玉石资源。

这里很多山都有参与,比如说,《西山经》描写的槐江之山,藏着各种各样的美玉还有黄金,天山也是这样,右山也是这样,到处都有各种带有纹彩的玉石,或者黄金和玉石混合的那种状态等等,这个太多,不再举例。

总而言之,《山海经》具有非常明显的四大特征,又是蛇典,又是巫典,又是药典,又是矿典等等。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对它的这个博物志属性做一次初步扫描,下一次,我们还要跟大家说说《山海经》的意识形态:它到底要想跟我们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期待你跟我一起继续探索深藏在《山海经》里的千古秘密。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山海经真的是一本书吗(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4)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七月底已上市

山海经真的是一本书吗(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5)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五月底已上市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