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你最近听过雨声吗?夜里落下一场雨,淅淅沥沥,在安静的夜显得格外清晰,正伴人好眠。春天鸟啼唤醒大地,夏日蝉鸣驱散炎热,秋天树叶簌簌落下,冬天大雪压弯枝头,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陪伴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聊起。

每天都被鸟鸣声叫醒(人类的声音就要盖过所有的鸟鸣了)(1)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些声音存在于自然运转的每时每刻,雨滴坠落地面,微风吹过树梢,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发出独特声音。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生产历史中,就处处蕴含着人类从大自然的声音中获取信息、指导生产的智慧。比如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就表示春雷始鸣,雨水增多,农民往往自此开始春耕。鸡鸣而起、闻鸡起舞等词汇,也体现着古人与自然声音的互动。

说它陌生,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声音和声音提示的生产生活方式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钢筋混凝土浇筑起高楼大厦的同时,也隔断了来自自然的声音传播。人类活动制造了各种声音,也让听取自然的声音变得没那么容易。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认为,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发展,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的声音就要盖过所有的鸟鸣了”。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投入快节奏的生活,在匆忙的脚步、现实的压力下,人们慢下来、静下来的时间少了,也越来越难有耐心去细细聆听清晨鸟儿欢快的“破晓奏鸣”、去用心品味清风拂过脖颈时的柔和细语。即使是在闲暇时间,人们也有了更多样的消遣方式、视听娱乐选择,甚少能将耳朵留给自然。

每天都被鸟鸣声叫醒(人类的声音就要盖过所有的鸟鸣了)(2)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现在人们已经不依靠自然界的声音指导生产生活,但很多声音在与人类生活长期的相伴中,已经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听到蝉鸣,人们也许会很自然地想起童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悠闲的午睡时光。听到雨声,脑海里也总会浮现“枕上欠伸犹懒起,更听檐外雨珊珊”的悠然之情。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这些在情感浸染中跃动的声音,更加勾起人们心中的向往。如今,在很多视听平台上,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受到青睐。风声、雨声、溪水潺潺、海浪拍岸、篝火燃烧的声音……在繁琐的工作中感到压力、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烦恼时,不少人选择在声音的世界里得到慰藉,在大自然的律动中得到纾解。而这些频率相对均匀且音量在人体适应范围内的声音,也以自己独特的安抚作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解压助眠的选择。

声音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体验,也是一种关于安静的体验。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渴望听到自然之声?是因为只有当你静下心来,才能听到自然的呢喃细语,才能听到大自然的生命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而这样的听觉体验,不仅有让人放松的魔力,更会转化为我们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在日益喧嚣的时代、日益忙碌的生活中,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压力、焦虑,我们需要涵养一份静气,来荡涤身边的浮躁之气,寻得“此心安处”的慰藉。“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当我们能从自然的变奏交响中寻得更多“真意”,当自然之声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感受到,我们不仅能收获更多来自大自然的治愈力,也能更深刻地意识到保护自然之声、守护自然之静的重要性。

鸟叫虫鸣是自然韵味,车水马龙也是另一种美。教室里朗朗书声,传递出学子们的蓬勃朝气;街头巷尾喧哗的人声,烘托出人间烟火的可贵;列车飞驰的轰鸣,奔跑出社会向前的节拍。只有当生产生活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交汇在一起时,才有最美的和谐乐章。

这正是:鸟叫虫鸣有真意,自然天籁多治愈。

(文|徐之)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每天都被鸟鸣声叫醒(人类的声音就要盖过所有的鸟鸣了)(3)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与时代谈谈心 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