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反派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华佗,杀杨修,杀许攸,霸占刘秀的婶婶,种种都表明,曹操实在不是一个好人,实乃大奸大恶之人,但是纵观三国演义,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最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八件事说明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最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1)

1.曹操三哭郭嘉

曹操对郭嘉的喜爱毋庸置疑,郭嘉在世时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后来甚至曹操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郭嘉,可见曹操对他的喜爱。

郭嘉总是在关键时刻为曹操提出最正确的决定,征吕布时,曹操遇到困难,想撤军,郭嘉劝曹操坚持,最后大败吕布;郭嘉十胜十败论曹操和袁绍,坚定曹操打袁绍的信心,官渡之战时,郭嘉认为孙策在江东结仇太多,他又时常独出,命不久矣,不用担心孙策偷袭许昌,后又提出缓攻袁谭、袁尚。结果袁谭、袁尚不攻自败,坚定坚持曹操北征乌桓。

最后郭嘉重病不能随行,曹操哭了,郭嘉死后,曹操又哭了,赤壁大战,曹操又一次为郭嘉而哭,有人说曹操是哭给众谋士看的,但是难道这不是曹操对郭嘉喜爱的真性情吗。

2.哭典韦

典韦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宛城之战时为救曹操而死,曹操哭着亲自祭奠典韦,第二次在征张秀的路上,路过典韦遇难之处,曹操又哭了。要说做戏,哭一次就可以了,可以曹操哭了两次,可见是真的想念典韦。

与刘备不同,刘备哭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同情,或是为自己不能成事而哭,也没见刘备为谁死后而哭,就连自己夫人投井而死,刘备摔阿斗,哭的也是险因阿斗害死赵云,只是太过做作,曹操哭则是真的想念典韦和郭嘉,比之刘备更加有情有意。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八件事说明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最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2)

3.对关羽的爱

曹操自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就对关羽倾慕不已,一直想把关羽收为已用,最扣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操账下,曹操终于得尝所愿,但是最后在杀颜良,诛文丑以后,又弃曹操而去,要是一般人,肯定杀了关羽了事,但是曹操没有,曹操对关羽是真爱啊,他只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反而是更加的看重关羽。

4.曹操杀陈宫

陈宫与曹操初相识时救了曹操,但是后来看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就弃曹而去,吕布战败以后,陈宫直死不降,只救速死,曹操只得流泪送陈宫受刑,同时又将陈宫老母妻小送许都自己的府中恩养,这杀了别人之后,又将别人的家人送到自己府中恩养,历史上也不多见,大多都是杀其满门的比较多,从这也看出曹操还是感激陈宫当初救自己,同时也看生陈宫的才能,只是各自的立场不同,不得不杀。

5.曹操杀杨修

杨修是一个持才傲物之人,自持自己才能,目中无人,但是又没有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正确的地方,在为曹操行军打仗,出谋划策上没做出什么贡献,反倒是自视聪明,每每猜中曹操的心事,甚至还参与夺嫡之事,最后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其杀死。

可以说杨修死得不冤枉,杨修死后,曹操对杨家也没有过多的为难,反倒更加的善待他们一家,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八件事说明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最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3)

6.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各路诸侯各怀心思,董卓迁都长安,放火烧了洛阳,曹操建议追袭西去的董卓,袁绍等人皆按兵不动,只有曹操一人追击董卓,结果大败,心灰意冷的曹操见众人都各怀异心,料到事不能成,最后只引军投扬州而去。

从这也可看出,此时的曹操还是一心想要讨伐董卓的,也是想匡扶汉室,只是最后看到袁绍这些人的嘴脸,无奈放弃。

7.杀华佗

有人说,曹操杀了华佗,所以自己病了后也没人能治,只得等死,这也成了曹操是坏人的一个证剧,其实在历史上曹操在华陀死后又活了12年,华陀曾经为关羽刮骨疗伤,对关羽是十分佩服的。

到了曹操这里,华佗却建议拿斧凿劈开头颅,取出风涎,以当时的知识来说,这里不管是谁听了,恐怕都会以为华陀不是来治人,还是来杀人的。华陀这分明就是不想给曹操看病嘛,以他的医术,要是真心想救,完全可以先采取一些保守的治疗,大可不必一开口就要砍开别人头,再加上当时曹操头痛不已,心中正烦,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也是情有可原的。

8.临终之言

作为一方霸主,曹操死前没有像刘备那样托付后世,也没有表现出对自己身份权利的留恋,反而是念叨一些家常小事,安排一下伺候自己的侍女和婢妾的去处,可以靠刺绣等来维持生活,这些被后人称为“分香卖履”,尤其是那句“死而有灵,子修询问为父其母安在,为父将何辞以答?”更是体现出曹操的真性情,到死了都觉得对曹昂有所亏欠。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枭雄曹操一生,有爱有恨,有情有义,爱之人就极爱,恨之人也是一杀了之,但是也不牵连无辜,不搞满门抄斩,要那个乱事,也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了。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