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举等级(你在古代能当武将吗)(1)

古代武术“高考”——武举制度正式建立是在武则天时期。据史书记载: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颁旨,要求每年都像选进士一样,在全国招选善习武者,并由兵部统管。考中者称“武贡人”,并委以重任。武举之制,从此确立下来。

古代武举等级(你在古代能当武将吗)(2)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

武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坐射

射箭在当时称为“长垛”。应试方法为:在105步开外,立有能,垛上设有标明“五规(环)”的环首。应试者以坐姿用石弓和六钱之箭每人引射三十发,不出第三规者中选,射入中心者为上入第二规(环)者为次上,三规(环)以外为次,淘汰。

骑射

“骑射”又名“马射”。应试方法为:立土垛上面覆盖鹿首,应试者于马上持七斗力的弓,驰马弓射,全部射中为上,或中或不全中为次上,全都不中为次。

马枪

“马枪”是测试习武者马上用枪技能的方法。应试方法为:在比赛场地四周分列四个木人,应试者骑马持枪在快速奔跑中以枪击倒木人而应试者不能堕落。“马枪”课试法规定,“所用枪长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刺中三个木人以上者高中,其余被淘汰。

举重

举重在唐时称为“翘关”。应试方法为:应试者手举“翘关”(即门关)十次。“翘关”是一种举重力课试方法,长一丈七尺,径三寸半。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

古代武举等级(你在古代能当武将吗)(3)

负重

“负重”是测试负重力和耐力。应试方法为:背负米五斛,行走约二十步,为中第。

材貌

“材貌”是身体素质外形挑选。应试者须在以身高六尺以上,“躯干雄伟”。不到六尺者被淘汰。唐代一尺约合30.7厘米,六尺就是184厘米,这个要求有点高。

按应试方法还有“筒射”、“步射”、“案答”等。考试最后还有就习武、制敌、统兵、守备等题目的课试提问,应试者须“应对详明”方可被录用。

隋唐时期创武举制度,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武举内容的确立,实际上是对武术精炼化、规范化研究发展的结果。另外,武举的创立,实际上又是对武术本身的推广。武举制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低估,这种面向社会各阶层选拔武勇之才的方法,为此后历朝历代所沿袭。

节选自《探秘武术源流》

作者:邓在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