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为何要写《诗人之死》?

说到莱蒙托夫,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说起普希金,相信很多朋友就都听说过了,毕竟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那莱蒙托夫和普希金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普希金生前,两人确实没什么关系,普希金甚至都不认识莱蒙托夫,而在普希金死后,莱蒙托夫却十分悲愤,甚至为普希金写了一首长诗《诗人之死》来纪念普希金。这是为何呢?接下来就听我来讲一讲,莱蒙托夫为何要写《诗人之死》吧。

普希金对诗人的使命有怎样的认识(莱蒙托夫为何为)(1)

既然这首诗是用来纪念普希金的,那自然和普希金的死有关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位伟大的诗人、"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是如何去世的。

1837年, 普希金死于与逃亡俄国的法国保皇党徒丹特士的决斗中。丹特士在一次舞会上偶然结识了普希金的妻子——美貌的冈察洛娃,于是开始对她展开猛烈追求。普希金对这位"第三者"自然是非常气愤,于是,普希金毅然答应了丹特士的决斗,而奸猾的丹特士在普希金尚未准备好时便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要害,"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就这么不治身亡了。

普希金对诗人的使命有怎样的认识(莱蒙托夫为何为)(2)

但是,一个逃亡的法国人又怎么敢直接开枪杀死一个当时赫赫有名的作家呢,他的背后其实是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授意的,所以,这场决斗实际上是上流社会对普希金的侮辱所酿成的恶果,而官方舆论却掩盖了诗人之死的真相。

普希金对诗人的使命有怎样的认识(莱蒙托夫为何为)(3)

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愤恨,莱蒙托夫写下了这首不朽名诗:痛揭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猛追凶手的宫中后台,在十二月党人失败后,诗人最先喊出了与 沙皇抗争的口号。这也是人民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形象描绘塑造了鲜活的具体意象。如:"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凋谢了,这顶绚丽的花冠。"此处运用借代来说明诗人的死是民族文学的一大损失。

普希金对诗人的使命有怎样的认识(莱蒙托夫为何为)(4)

在表明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后,莱蒙托夫以讽刺的文笔向"黑暗王国"喊话:"你们这帮以卑鄙著称的与先人们不可一世的子孙,把残存的遭受命运奚落的世族用奴才的脚掌恣意蹂躏!你们这群蜂拥在沙皇宝座两侧的人,就是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向整个世界发出了最强音:"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莱蒙托夫创作《诗人之死》使得自己闻名于世。但这首诗歌也给诗人带来了灾难。经过两次流放之后,莱蒙托夫在与花花公子马尔蒂诺夫的决斗死去。从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点。两人同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是文坛上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阶段的巨匠。他们都曾被流放到高加索,心醉于高加索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在那里涌现出创作的源泉。而最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死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残酷迫害。

莱蒙托夫一直是一个勇于抗争、追求光明的年轻诗人,他的心中充满了阳光和热血。而这种勇于揭露现实、执着追求的诗人,也是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开出了小小花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