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爱过您。
爱情,也许还没有在我的心底完全熄灭。
但已不愿再让它打扰您,
不愿再引起您丝毫悲切。

这首1829年创作的《我曾经爱过您》是有“俄国诗坛的太阳”之称的伟大诗人普希金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之一。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1)

普希金(1799—1837)——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却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文学成就。他以诗和小说为人称道,其中爱情诗占了大部分。诗人总是多情,普希金可以说是为爱而生,最后他也是为爱而死。

普希金出身俄国沙皇时代的莫斯科贵族,他饱读诗书,向往精神层面的富足,爱情对他来说是灵感的泉源,也是精神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顾他的情诗创作史,也算是回顾了普希金的爱情史。

不过普希金的伟大就在于,他将这些对爱情的追求和幻想、因恋爱感到的甜蜜快乐、忌妒和伤害等等普罗大众都会有的情感,经过内化、提炼、润饰,将爱情化成艺术,再说进每个人的心里。直到今日,他的情诗仍是俄罗斯人朗朗上口的国民文化之一。

01 青春年少的暗恋

而普希金的爱情启蒙,最早应该是在他就读于圣彼得堡皇村中学时一个同学的姊姊——叶卡婕琳娜·帕夫洛夫娜·巴库妮娜。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2)

巴库妮娜

巴库妮娜当时常到皇村中学去探望弟弟,她善于绘画,艺术才能和优雅的谈吐吸引了普希金,但普希金只将感情维持在暗恋。1815年,16岁的普希金在自己的日记写下了《是的,我曾经感到幸福》:

曾醉心于恬静的安乐,雀跃的欢呼,
这欢快的时日现在何处?
它转瞬即逝,如同梦幻,享受的喜悦也一去不返,  
我重又寂寞、忧郁,周围一片黑暗!

普希金在1815到1819的四年间,为巴库妮娜写的情诗不下20首。普希金最重要的长篇叙事诗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他就是将这段暗恋,投射到女主角达吉雅娜对主人公奥涅金的情感之中。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3)

普希金毕业后,在圣彼得堡的外交协会担任秘书,同时也加入一个名为“绿灯”的文学团体,在那里他认识了许多有反沙皇专制的贵族青年,虽然普希金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活动,但他写下许多讽刺诗,终究得罪了当权者,在1820年被流放到南俄。

02 爱上风韵犹存的贵妇

当时管辖敖德萨(现属乌克兰)的沃隆佐夫公爵,在政坛以文化素养闻名。文化界的朋友便说服沃隆佐夫公爵为普希金争取流放到敖德萨。在沃隆佐夫公爵的地盘,普希金虽作为流放之人,但不至于受罪。在敖德萨,流放的普希金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经常出入公爵官邸,参与公爵夫人的沙龙。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4)

在敖德萨时,普希金对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深深着迷,受到拜伦的影响,他写出了《高加索的俘虏》这样的名篇,据说当时有许多俄罗斯人是因为这首诗才知道高加索的。
而同时使普希金着迷的还有那位风韵犹存的公爵夫人。
普希金钟情于沃隆佐夫公爵夫人,有关于两人的感情谣言也传得沸沸扬扬。1824年,发现自己戴了绿帽子的沃隆佐夫公爵发怒了,将普希金幽禁在米哈洛夫斯克村。普希金在这里被监视着,他将这份郁闷和对公爵夫人的想念写在诗里——《为了怀念你,我把一切奉献》:


为了怀念你,我把一切奉献,
那充满灵性的竖琴的歌声,
那伤心泣极的少女的泪泉,
还有我那嫉妒的心的颤动,
还有那明澈的情思之美,
还有那荣耀的光辉、流放的黑暗,
还有那复仇的念头和痛苦欲绝时,
在心头翻起的汹涌的梦幻。


03 与红颜知己的短暂岁月

不过,幽禁在米哈洛夫斯克村的普希金很快就度过了郁闷,他在这里又遇见了一位女神——安娜·彼德罗夫娜·凯恩。俩人相谈甚欢,一扫诗人原本的忧伤,女神的出现给了他灵感,写下了《致凯恩》这首诗: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狂喜地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神往,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片段)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5)

《致凯恩》被人认为是“普希金爱情诗排行榜前三名”。后来有作曲家为《致凯恩》谱曲,在俄罗斯传唱度甚高,普希金将私人的情书化成对美的赞诗,到现在还广为人所喜爱。

04 遇上挚爱 步入婚姻殿堂

1831年,普希金和娜塔莉雅结婚了。娜塔莉雅是俄罗斯当时第一美人,许多贵族对她倾心,包括沙皇尼古拉一世。普希金在1829年一场舞会初见娜塔莉雅后,对她一见钟情。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6)

娜塔莉雅

但娜塔莉雅却不像普希金之前遇到的女人们,那样醉心于他的幽默与才华。相反地,娜塔莉雅一开始对普希金不感任何兴趣。

普希金第一次向娜塔莉雅求婚未果后,心情太郁闷,便直奔高加索,去看望参加俄土战争(第八次俄土战争)的朋友们。

后来,普希金又来到莫斯科前往娜塔莉雅的家里,却只是得到冷淡和敷衍。这让普希金心灰意懒,只得回到圣彼得堡,每天以酗酒打牌度日。

事情转机出现于1830年,普希金在一个好友的舞会上偶然遇到了娜塔莉雅,俩人一起跳了舞。这次,娜塔莉雅对普希金产生了好感。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7)

当普希金鼓起勇气再次向娜塔莉雅求婚时,娜塔莉雅同意了,她的家人对普希金态度也改观了许多。求婚成功后的普希金写下了《圣母》:

她的神态庄严,他的眼中智慧无量。
他们慈爱地望着我,全身闪耀着荣光,
没有天使陪伴,头上是锡安的芭蕉树。
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造物主!
派你从天国降临到我家,我的圣母!
你这天下最美中之最美的翘楚。
(片段)

虽然普希金看似抱得美人归,但俩人婚后并不算幸福。娜塔莉雅对文学毫无兴趣,而是追求奢华的生活;普希金无法与妻子分享文学上的成就,却为了妻子负债越来越多。

05 与情敌决斗 为爱而死

作为俄国上流社会的名媛,娜塔莉雅即便婚后也不乏追求者。当然,普希金的红颜知己也不少。

1834年,一位法裔贵族丹特士介入普希金与娜塔莉雅的婚姻,他因为波旁王朝被推翻而逃到俄国。

丹特士能言善道,自命风流,当时受到许多贵族女子的青睐,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8)

丹特士

丹特士对已为人妻的娜塔莉雅展开毫不掩饰地追求与调情。他们两个谣言,暧昧的情事,漫天飞于俄国贵族之间。

普希金自然受不了头顶一片绿油油,决定与丹特士进行决斗。

那是1837年的一个寒冬,普希金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圣彼得堡的小黑河畔,与丹特士进行一场决斗,失败者将离开娜塔莉雅。

在普希金朋友的见证下,丹特士获得了优先开枪的权利。伴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枪声之后,普希金中弹、倒地。并在两天后,伤重不治身亡,这位伟大的诗人才38岁。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9)

普希金的死,在俄国上流社会似乎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沙皇尼古拉一世对此也反应冷淡,一来是普希金曾写诗讽刺沙皇专制统治,二来据说尼古拉一世也早已垂涎普希金的妻子娜塔莉雅。

但俄国社会对普希金的死十分悲痛,许多俄国进步文人曾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死后,丹特士被判了刑,但沙皇又赦免了他。难怪有传说,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是沙皇策划的,他有意要弄死普希金,丹特士只是他手里的工具而已。

被赦免后,丹特士回到了法国,还当了议员,晚年时还曾为拿破仑三世的半官方顾问。他在1895年去世,活了83岁。

06 普希金是俄罗斯人的精神食粮

时至今日,普希金仍出现在俄罗斯各级学校的课本上、传颂于人民之间,各大城市也有普希金的雕像。普希金的诗除了有优美的词汇、丰富的情感,纪录他当下的恋爱,同时也反映出他的遭遇与当时俄国贵族社会环境。这是当我们要认识俄罗斯的文化,绝不能不提普希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真实的普希金之死(普希金之死为爱而生)(10)

以爱情诗回顾普希金的一生当然有点狭隘、不够全面,但如果抽离了爱情这一块,相信普希金就不是普希金了,普希金也便不再伟大了吧。

好奇心驱使,挖掘史料逸闻——【好奇挖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