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1)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

大丑嘴(四川乐至)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叙到结海棠社。咏诗的诗题、体裁及限韵,都是随机生成。见奴仆抬进两盆白海棠,题目定为《咏白海棠》(限内容:咏物诗);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众人都该做七言律(限体式:七言律诗);丫头正倚门站着,便说了个“门”字,“就是‘门’字韵,‘十三元’;起头一个韵定要“‘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限韵脚:依次押“门”“盆”“魂”“痕”“昏”韵)。迎春又命丫鬟点了一支“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以其易烬,以此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受罚(限时间)。

以时限吟诗,难度何其大也!能吟出文质兼美之诗,难上加难!能遇上乘之作,真是“难于上青天”!大观园儿女,才思敏捷如神,恐为灵异附身,小说家言也。我辈吟诗,若有兴会,更似岛郊,苦思冥想,披肝沥血,千锤百炼方可;偶有神助,亦不可恃之。

要之,咏物之动机,不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若欲落墨,必写物之形色、姿态及属性,以关合人之情志、性格与德行,须使二者若即若离又不粘不脱,仿佛其形,精采其神。如此,则咏物之作,庶几成焉。

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2)

1 .贾探春(蕉下客)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点出其环境。“斜阳”,含衰败意,并遥呼末句“黄昏”;“寒草”暗寓秋节已至;“重门”,暗示富贵之家。若是“柴门”,当是贫寒或隐士之家:上句交代大环境。下句写小环境:“盆”中之花;“苔翠”以衬海棠之白;“盈铺”以示养育已久;“雨后”以引出下文之“洁”。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刻画其形神。“玉”“洁”以比其精神,“雪”以写其肌骨——海棠花之色白,故以雪玉为喻,联系前文“雨后”,进而联想为洁净、高洁、贞洁。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描绘其风韵。“芳心”承上,花和人合一,花之芬芳常喻人之美行。“娇无力”状其体态,是为眼前之海棠花;“月有痕”,写其风姿,是为想象之海棠花:一实一虚,尽展海棠风韵。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赞颂其气质。“缟仙”以归结白海棠之特质——“缟”,形色之洁白,操守之贞洁,“仙”,气格之不染俗尘。故而“多情”“咏”之。

结语:高洁

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3)

2 .薛宝钗(蘅芜君)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概写其态度。首句提挈全篇,并引出下文。“珍重”是诗眼。“昼掩门”回护“珍重”一词,极周到。“芳姿”既括其形色,又是申发的节点。下句写其勤谨,亦关系“珍重”。○古人吟诗,精细周密如此!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描绘其表里。承上文“芳姿”而展开,洗却“胭脂”,即摈弃调香弄粉、浓妆艳抹,而珍宝“素心若雪”,此正洽切白海棠之外色特征。有诸内必形诸外,由外亦可详其内;形洁,心亦多净。“秋阶影”勾勒其风神,“冰雪”暗示其内美。侧重于写形,亦兆其神。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议论其本质。“淡极”“更艳”极具辩证精神——质与妍、平淡(质朴)与绚烂(华丽)的关系,东坡有云: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大朴大美,大拙大巧是也。它表明作者对美(仪态、品质、德行)的追求。“玉”既比海棠之白,亦比人之品质,“痕”既比海棠之露痕,也比人之泪痕。愁多难遣,必欲自珍自重,压抑之苦,如白玉之有伤。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强调其精神。偿,报答。白帝,主宰秋令,西方之神。“清洁”关合中间二联,且回应“芳姿”,顾盼“婷婷”,妙哉!“不语”照应“昼掩”,淑女风范尽之矣。

结语:端庄

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4)

3.贾宝玉 (怡红公子)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概写环境形色。由大及小:由“秋容”到“七节”:秋容,秋色,大也;七节,海棠之茎节,小也。由“重门”到“满盆”:重门,院落,大也;满盆,盆栽,小也。由“浅淡”到“攒雪”:浅淡,秋之全景,面也;攒雪,花之特景,点也。并且有形有色,概括力非等闲辈可及。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摹绘风姿神韵。“出浴太真”,色白如凝脂,意态丰满;“捧心西子”,愁绪隐眉梢,病身窈窕。以人喻花,以花喻人,古已有之。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韩偓《哭花》),“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是坠楼人”(杜牧《金谷园》)。冰,白寒也;玉,贞白也。俱为白而性有不同。○先觉其不雅,反复味之,始觉甚洽。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画其特定情状。双关法:将“露珠雨点”“愁点泪痕”关合一处。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寄其幽怀怨情。由物及人。

结语:怜惜

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5)

4.林黛玉(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概写环境。既写人又写物,妙在人与物不粘不脱。上句出人,下句植花;上句含情待发,下句借风传声○冰玉之高洁坚贞,才作生长之泥土盆瓮,借以衬托白海棠之高洁无染,超凡出尘。小说中宝玉喝彩“从何处想来?”岂不煞费精血!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刻其神质。质,洁净,以梨蕊比;神,幽香,以梅花拟。“偷”“借”二字,活泼灵动俏皮风流之态毕矣!无尘无染,洁来洁去,通脱无执,玲珑剔透。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绘其姿态。由物及人。神韵,写其洁白,写其飘逸;风姿,写其态度,写其哀怨。○虚处着墨,想象之景。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抒其情怀。“同谁诉”,无处可诉。“娇羞”与“半卷”“半掩”呼应,妙极!半卷者,欲诉也;半掩者,羞于诉也。“默默”者,终不得诉也。“倦倚”,倚之久也。“西风”,勾连前之“秋”,悽恻之状也。○小说中写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衡稿。”“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探春代表正统卫道观念。“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宝玉代表反正统观念。○按:李纨的批评至精至当,而探春的强分轩轾,无此必要。从艺术上评判,难分伯仲;从思想上比较,蘅诗从儒,潇稿唯心;从气质上区分,宝钗桂芳静仪,含蓄大气,而黛玉蕙质冰心,孔窍玲珑。

结语:悲心

红楼梦咏白海棠有名的两句(大丑嘴红楼梦咏白海棠诗批注)(6)

5.史湘云(枕霞旧友)《白海棠和韵》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出身不俗○想象,虚起。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境遇无奈○拟人,正反。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神态可怜○比拟,实画。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引人吟赞○归于和韵,议论。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形迹随处可见,不择地而生○平凡之形躯○自身境遇写照。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花之洁无匹,既赞之;无匹则孤,又哀之。人如此花之孤洁,焉得不断魂?花开秋日,人亦悲秋。故花人同写,前后相参,语意浑成○出为因,对为果○命运根由写照。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紧承“断魂”,灯下之态,泪尽之悲,是为大悲;月下之影,帘隔之痕,有谁知晓?○自身性格写照。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紧承“月”,欲向人诉,“虚廊”无人,诉不可得,故转向月诉;欲向月诉,夜色既昏,月不可见,故终不得诉!○悲摧之极,幽怨之极。

作者简介

大丑嘴,本名唐巢中,男,汉族,四川乐至人,乡村教师。古典文学爱好者。

更多推荐

大丑嘴:化虚为实写愁绪

大丑嘴:李白《宫中行乐词》批注

大丑嘴:李绅《江南春暮寄家》批注

大丑嘴: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批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