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子曰:一个热爱读书且认真读书的头条号!读水浒系列第040期

欢迎各位朋友交流读书心得,我们一起读书!


引言:李逵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戏份较多的英雄,对于他人们往往抱着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爱他的喜欢他的天真烂漫、质朴纯真;恨他的讨厌他的滥杀无辜,毫无人性。但是你知道吗?这并不是李逵的错,而是他的人设在作怪!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设呢?这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呢?

一、无丑不成戏,这是传统!

京剧中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虽然丑行排在最后一位,但是丑行在京剧或者说戏曲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古今梨园大戏,无一不包含丑角,只不过是戏份的多少轻重罢了。因此在早年间的京剧戏班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丑不成戏"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1)

京剧中的经典丑角

当然,这种说法不单单适用于戏曲行业,在其他相关行业也是一条准则。就拿平话行业来说吧,丑角也是必不可少的。平话是在宋代比较盛行的一种口头文学表演形式,表演者通过说和唱,将生动的人物故事表达出来。平话又称评话,和我们现在听到的评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评话或者评书中为了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就在其中添加了丑角的形象。如:《说唐全传》中那个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西游记》中好吃懒做、愚蠢地出尽洋相的猪八戒;《白眉大侠》中一肚子坏水又不失正义感的细脖大头鬼房书安;《三侠剑》中说话不利索却句句占理的金头虎贾明……

伴随着他们的出场,紧张的气氛都会随之化解,他们是整部书的搞笑担当,有些事情只能由这样的人来做,没错这就是丑角的魅力所在。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2)

白眉大侠中的房书安

《水浒传》一书并不是作者施耐庵一个人的心血,他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丑角这样的因素自然也被施耐庵,带入了《水浒传》之中。而李逵就是《水浒传》中的丑角,丑角也就成了李逵身上的人设。

那么,李逵粉墨登场后,究竟给《水浒传》这部大戏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二、 丑角之丑,丑在滑稽,他们是气氛的调节剂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这是李逵出场时作者对他的整体描写,浑身黑亮,双眼通红,任凭怎么想象这个模样也不算英俊,甚至可以说丑得很。但是李逵对于自己的样貌却浑然不知,在第一次见到宋江的时候甚至问出了这样的话"哥哥,这个黑汉子是谁?"想想也是滑稽,让人为之一笑

宋江和吴用商议引诱卢俊义上山入伙,吴用想下山亲自走一遭,但是需要一个胆大的伴当一起前往,这时候李逵就毛遂自荐起来。我们看一下宋江的反应:

宋江喝道:"兄弟,你且住着!若是上风放火,下风杀人,打家劫舍,冲州撞府,合用着你。这是做细作的勾当,你性子又不好,去不的。"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3)

跟随吴用下山的李逵

听到李逵的要求后,宋老大急的连声音都变了,在他的心里,李逵只适合杀人放火,杀人犯的长相是不适合做敌后活动的。但是在李逵的强烈要求下,吴用只好和他约法三章,才同意带他下山。在吴用的要求下,李逵但办成了道童:

李逵戗几根蓬松黄发,绾两枚浑骨丫髻,黑虎躯穿一领粗布短褐袍,飞熊腰勒一条杂色短须绦,穿一双蹬山透土靴,担一条过头木拐棒,挑着个纸招儿,上写着:"讲命谈天,卦金一两。"

一个白净书生模样的算命先生领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脑袋上竟然绑了两个浑骨丫髻,怎么看怎么觉得不伦不类。本来敌后工作是异常紧张危险的,但是因为李逵的加入,却让人怎么也紧张不起来。

深入敌后的活动不仅有吴用去大名府,还有宋江等人去东京看花灯,虽然名义上是看花灯,但实际上宋江是想为梁山泊寻找出路——招安。

在想起宋徽宗和当今名妓李师师打得火热,宋江决定走"后宫"路线,去拜访李师师,讨好她,让她在皇帝身边吹枕边风。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4)

东京名妓李师师

在燕青的公关下,宋江成功的见到了李师师,李逵被派去看守大门,宋江等人在室内密谈。李逵等得不耐烦在外面闹了起来,宋江只好把他叫了进来:

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圆睁怪眼,直瞅他三个。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像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李师师笑道:"我倒不打紧,辱莫了太白学士。"

看李逵的反应简直绝了,瞪着眼睛在那气呼呼地看着他们三个,尽管李师师不断地调侃他,由于用词太文雅了,李逵完全听不懂,依旧在那瞪着一双圆眼看着几人,这个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李逵瞪着眼睛的形象简直呆萌至极。

李逵枯井救柴进的情节写得也颇多趣味,柴进被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陷害入狱,梁山泊众英雄打破了高唐州营救柴进,在得知柴进被困在枯井后,李逵再次主动请缨:

"后牢枯井约有八九丈深,吴学究道:'谁人敢下去探看一遭?'话犹未了,转过李逵来,大叫道:'等我下!'宋江道:'正好!当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报本。'李逵道:'我下去不怕,你们莫要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滑。"

高唐州被攻克,此时的柴进生死未卜,人们都在为柴进而感到担心,读者此时的心想必也在为柴进而着急、担忧。李逵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一点小聪明,众人紧张的神经被李逵"奸诈"的疑问顿时放松下来了。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5)

水浒传中的丑角李逵

在李逵出场之前,作者刻画了诸如林冲、鲁智深、杨志、武松、宋江等一些列英雄,在他们的传记里,都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紧张的感觉,读起来虽然过瘾但是不免神经紧绷。随着李逵的登场,文章愈出愈奇,一场场滑稽诙谐的喜剧,令人捧腹喷饭,读者的情绪得到了调节。

三、 丑角不"丑",他们往往美在心灵。

李逵这个人虽然相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纯净无暇的,这个成年的黑汉子,心里有成年世界中难得勇气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李逵大闹东京后,一路逃回梁山泊,半路借宿在一户人家,半夜听到主人啼哭后,急忙探听缘由。原来主人家的女儿被自称梁山泊头领宋江的强盗抢走了。李逵听后大怒,当即表示自己是梁山泊的李逵,他会负责帮助主人讨回女儿。

回到山上李逵直奔忠义堂,先是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几个大字撕得粉碎,最后拿起双斧直奔宋江,若不是有五虎将拦住,恐怕宋江早已成为李逵斧下的冤魂了。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6)

李逵要打宋江

虽然最后证明这个宋江是别人假扮的,但是李逵身上那种嫉恶如仇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毕竟宋江是梁山泊的一寨之主,李逵只是他手下的小弟,敢于"以下犯上",并且当堂叫板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换作别人可能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任由"宋江"作恶。为此作者专门用了一首诗来赞扬李逵:

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

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

也只有耿直如李逵这样的"直男"才敢于站出来吧。李逵还是一个比较注重孝道的人。

在公孙胜提出要下山看望老母亲的时候,李逵放声大哭:"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在李逵的执拗要求下,他终于实现了接母亲的愿望。

在接母亲的途中还有一段插曲:正当李逵走到一座树林的时候,突然跳出了一个大汉,"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李逵碰到大劫的了。

估计李逵在听到劫匪的时候,会很兴奋,平时他不去劫别人就不错了,哪有人敢来劫他啊。劫匪被李逵三下五除二搞定了,就在李逵要一板斧结果这个冒充自己的劫匪时,劫匪的一番话打动了他:

"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

听了李鬼的话,李逵动了恻隐之心,自己是下山接母亲的,这个人为了养老娘而被迫劫道,若是自己杀了他,连老天都不会庇佑自己的。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7)

真假李逵小人书

于是李逵不但放了李鬼,还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去另谋生路,奉养老娘。只有孝顺之人方恤孝顺之人,若是李鬼碰到的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恐怕李鬼早已身死当场了。

古人常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很有道理的。李逵不但是个孝子,还是一个"忠臣",对于宋江,他忠心耿耿,即便最后宋江怕李逵造反毁了他的名声而用药酒药死他,他也没有丝毫的怨言:"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是一个多么忠诚耿直的汉子啊。

虽然也有缺点,但是总体上来看李逵是一个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强权、反抗权威,忠孝两全的性格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尽管相貌有些丑,但是他的内心还是美的。

水浒人物小传手抄报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丑角)(8)

影视剧中的李逵形象

结语:李逵这个人虽然是一个成年的大汉,有时却像个孩子一样质朴,他内心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正因为像个孩子,所以也极容易被人所利用,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甚至丑事。这就构成了李逵身上的矛盾,这就是他的人设。

《水浒传》一书中若是没有李逵这样的英雄就会无趣的很,李逵的存在使得整部书的可读性增加了很多。难怪有人说:在人物塑造上,"完人"型的英雄常常不能生动可爱;相反,一些有缺陷型的英雄却使人喜欢。

我想李逵这样的丑角形象的美学价值就在于他是一种天然美、纯洁美与缺陷美的和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