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旗”人在丰宁

八旗子弟哪个旗最高(八旗子弟上三旗人在河北丰宁县)(1)

“八旗制,是清王朝的军事、行政合一的组织。”其制,“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清朝文献通考》)。八旗旗号以黄、红、兰、白三角四方为标记。计有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兰、镶兰,正白、镶白。努尔哈赤在一六一五年编八旗满洲,皇太极在一六三五年编成八旗蒙古,一六四二年编八旗汉军,统称旗人。

旗人在清代处于较优越的地位,对户籍、住址,田产、背生、挑兵、选官、讼诉都有体制,与民人(汉族人)截然不同。长期保持着“旗民不交产”(不准互相买卖田宅) ;“旗民不通婚”(不准互相娶嫁) ;“旗民不同刑” (审判机关与服刑办法不同)。顺治八年(1651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宗族的统治,规定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领。在“上三旗”包衣佐领、人丁,由内务府管理,也称内务府“三旗。“下五旗” (正红、镶红、正兰、镶兰、镶白)归王公管辖。“正”“镶”只是有先后之分,没有大与小之别。

八旗子弟哪个旗最高(八旗子弟上三旗人在河北丰宁县)(2)

“上三旗”旗人在丰宁长期居于多数。从历史义献考察与座谈所得,主要原内有:

第一,地处京畿门户。丰宁北连蒙古,东北接木兰围场,东南街热河行宫,南通古北口御道.西与张家口、独石口相邻。清政府从绥服蒙古,保卫北京、热河出发,非常重视此地,清初将此地定为内务将直辖领地。派三旗官兵驻防,加强直接控制。同时在顺治四年至八年及康照初年。实行圈地在这里安置“上三旗”兵丁,旗军官兵、宗人府的领催、庄头及退役将士、兵丁携家带口到此驻防或定居,形成“上三旗”人云集这里。三间房村张、白、蒋各姓都是顺治三年由北京来到这里定居的满州镶黄旗人。他们初到此地时 尚‘亦兵亦农”,后渐成这里的老住户。张姓从世祖格尔玛(张清太)到这里定居至今已是十六辈了。

第二,丰宁这片土地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和草场,坝下有大片林木、荒地,适于采伐和农耕,坝上高原水草丰茂,视为天然牧场。为了供应京师粮米、木材、野味及军用马驼,清帝和内务府直接派官员、兵丁持“路引”圈占土地、山场、草场为“官地”,为其垦种、伐术、猎捕野昧和开设御马场和军马场。由拨什库和旗官,直接纳贡皇室。四间房苏性、石人沟木营、官木山的李姓、徐姓、范姓和南辛营满堂汤牛沟门刘姓都是镶黄旗的旗下户,他们专门给内务府交杨木槽(喂马槽)、杨木杆(支军帐用),“伐元木” (建筑宫殿用),交“野鸡”,“蕨菜”(宫庭谱食用)和皇帝祭祀用(祭牲品)等。内务府还专门发给苏姓伐木、运木专用的打有印记的铁制“号锤”。海留图(大滩)、骆驼场、杨木栅了、官场沟门等地是养御马和军马的地方。

第三,清朝初年,丰宁为清政府直辖领地。民间保存的碑文、钟铭、墓志铭,族谱,许多标镌和气着“内务府”、“顺天府”、“密云县”管辖的字样。三间房关帝庙乾隆二十六作铸成的大钟,铭文载顺天府古北口外,潮河川三间房旗民人等成器一口。”清统治者为政治需要。将“巡狩习武”,“垂为家法”。康熙初期,将今怀柔、滦平,丰宁、赤城的交界处设为围场(俗称西围)。乾隆年间派陈姓提督经管,并在“西围场”地带设林营镇、邓家栅子镇,设有把总,选派“上三旗”官兵驻扎护卫,这也是在丰宁增加“上三旗”人的一个因素。

第四,清初一批京官和将士的亲属、包衣,在京师“禁旅云屯”交置不下,就要化京畿安置。定居在丰宁的参领,佐领以上的将领及四至二品官员的家卷不下几十户。属‘上三旗”旗人,在京做官,而将祖坟埋在非宁也不少。有据可考的于成龙,是镶黄旗人,在康熙时期曾任都察院左都御灾,直禁巡抚、河道总督、镶红旗都统,谥号襄勤、封疆大史;王同升是正黄旗人,雍正朝官至都尉司守备;七十五,是满洲正黄旗人,官至二品;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赐汉姓傅,官至三品总提督;花子,汉姓金,满洲正黄旗人,见皇帝护卫;朱国善满洲正黄旗人,官至三品,掌仪司员外郎;克仆图,正白旗人,溢号他拉布勒哈番,兼拖阿拉哈番。他们述职在京,在外,家在丰宁定后。在南辛营满族乡有汉军镶黄旗籍的郭振财,是宗室奴才出身,后代直到清末,每年脂月还要去北京一趟,纳贡或述说社会民痹。

八旗子弟哪个旗最高(八旗子弟上三旗人在河北丰宁县)(3)

“上三旗”在丰宁地,分布大致是:

镶黄旗旗址,清初设在镶黄旗(现窄岭满、回族乡的镶黄旗)。雍、乾后改设大阁,占辖区约在滦河、潮河与汤河间,《钦定热河志》记载: 东至铁营梁、骆驼鞍鞍、官队宫;西至大草坪、十八盘梁,南至天桥、东山神庙官梁;北至四岔口、森吉图、天财梁、苏家店,皆属壤黄旗领地(防地)。”

镶黄旗辖地,居住旗户,主要有: 佟陈石潘,孟鲍威阎,张叶那苏,柯何张兰,赵钱刘李,周吴郑王,郭徐杜杨,缪舒蒋韩等三十余姓的镶黄旗满洲人及不另开户的旗下人。因清代正旗之下的户人及随旗人,有的经正身旗户允许,方可另开户。有的则是依附于正身旗户人口(人丁)之内,未另开户。所谓正身旗人,即;满洲人。丰宁县文保所保存有乾隆十六年五月礼部乾字造六千八百二十七号“镶黄旗第七牛录之印”,据调查,在丰宁除镶黄旗第七字录外,还有黑亚吐牛录,满洲二甲牛录,粉特牛录,永奎牛录等。牛录是最基层军事、行政、诉讼、户籍的长官,统辖一切。

正白旗。正白旗设在郭家屯。辖地东至安家营,西至大北梁,南至佟家栅子,北至苏家店。有白姓,赵姓等白旗人。

正黄旗。在丰宁县没有设置四旗厅以前,就有许多正黄旗户,杂居在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之中。如:上黄旗、吴营、姜营、杨营、石人沟、王营、就居住有王、金、吴、英、富、海、桂等姓正黄旗大户。如吴营、杨营、姜营满族村吴姓属满洲正黄旗,七古六家牛录五扎拉、七十五(档子名)的后代,其四世祥泰,是内务府佐领下扎拉。马家窝铺朱姓,是满洲正黄旗后代,先人在康熙年间曾任内务府都尉司四品掌仪司员外郎,正四品,加一级。王营金姓,是满洲正黄旗人,高祖花子,是皇帝的护军,其二、三、四代,皆是内务府参领、看圆明圆、阿欹地、公主灵的护军将领。另在黄旗、乐国、盘道沟、北湾子、外沟门等地王姓同族,他们也属满洲正黄旗。王一义是庄头大院(现在乐国大院村)的庄头,其孙王同升是雍正年间江南建阳守备。

八旗子弟哪个旗最高(八旗子弟上三旗人在河北丰宁县)(4)

丰宁县“上三旗”户,约占全县满族人的五分之二。除少数的先世曾是清代的贵族、官吏、将士,绝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 《清史稿》《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志》《民国丰宁县志》《丰宁民间故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