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1)

黄克诚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大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病逝前夕,黄克诚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常常是前一分钟还在跟家人说话,后一分钟却说起了战斗、枪炮,冷不丁地还着急地说:“我得赶快到朱总司令哪里报告情况!

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大将,逝世前还在关心曾经的战斗,令现场人员无不落泪。在战争岁月,黄克诚是冲在最前线的勇敢战士;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改革开放初期,黄克诚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在开国元勋中,黄克诚被罢官的次数最多,人们称他是“九上九下”。黄克诚又称“黄瞎子”,可以饿肚子、穿草鞋,但没有眼镜万万不行。只要攻克一座城,黄克诚往往就要去眼镜店配上两副眼镜,防止一副镜片被打坏,可随手掏出另一副戴上。

本期文章将大家了解黄克诚大将的传奇经历。如果大家对开国大将的事迹比较感兴趣,可以静心下来阅读完,或许有所收获。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2)

抗战期间的黄克诚(中)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偏僻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贫寒子弟能读书在那个时代很难,黄克诚父母颇为开明,卖掉一担谷子凑足了学费。黄克诚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

当时省立第三师范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黄克诚受到了影响,开始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5年,黄克诚加入共产党。黄克诚晚年回忆自己入党过程时说:“我的这个决心不是轻易下定的,而是认真、郑重的,经过长期考虑的,因而是不可动摇的。

1926年,黄克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在朱德、陈毅发动的湘南起义中,黄克诚参与并领导了永兴年关暴动,后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1930年,黄克诚被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担任第八大队政治委员,从此和彭德怀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堪称是生死之交。

1930年5月,红五军攻打修水县城,黄克诚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直接登上城头与敌人肉搏战,取得了胜利。彭德怀上了城墙后立即问那个戴着眼镜冲上城头的人是谁?士兵们自豪地说:“那时八大队刚来不久的黄克诚。”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3)

抗战期间的黄克诚

黄克诚的勇敢让彭德怀印象深刻,他说:“打一仗认识一个人,打修水让我们认识了黄克诚。”彭德怀高兴之余也对黄克诚“训斥”,“下次作战,老黄你能跟着抡大刀冲锋,你带着那么厚的眼镜片子,敌人一看就是大官,容易遭到枪子儿。”

对于彭德怀的教诲,黄克诚铭记于心。黄克诚勤于思考,以坦诚敢言出名。“九上九下”的经历中,以1931年最为惊险,差点被抓捕处决。1931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肃反运动,即打“AB团”。

看到肃反给军队带来的危害损失,黄克诚强烈抵制,还保护了一些遭到冤枉的同志。黄克诚的行为很快被肃反委员盯上,判处死刑,罪名是“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黄克诚被抓的消息很快彭德怀知道了,他生气地质问肃反委员会负责人: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4)

彭德怀

“你有什么权力把我的师政治委员抓起来?证据在哪里?”肃反委员会负责人自然拿不出证据,黄克诚得以死里逃生。彭德怀救下黄克诚这件事只字未提,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众人批判彭德怀时,康生当众揭露了这件事,黄克诚感动地泪如雨下。

黄克诚晚年说:“我和彭德怀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性格作风比较合得来,如此而已。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黄克诚敢于直言,他提出了一些行军主张被上级误解。黄克诚再次受到处分,上级调他担任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

原本就高度近视,侦查又需要敏锐的视力。一次,黄克诚因侦查行动差点丧命,之后又闹出了很多笑话。在长征路上黄克诚几次受到处分,最后直接成为了一名普通战士,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得以重新启用。

一般人遭到如此打击,很容易一蹶不振,黄克诚却成为了例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克诚出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这个职位上,黄克诚提出了一项很重要的建议,恢复早就被废除的政治委员制度,极大地保持了八路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5)

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 (前排右三)

黄克诚双眼近视,头脑中却有一架“望远镜”。在重大历史关头,黄克诚的想法总能跟党中央的很多关键决策不谋而合。陈毅对黄克诚就比较欣赏,他曾对新四军三师干部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别看你们的黄师长戴着近视眼镜,可他的眼睛可看得远,是‘千里眼’!”

1941年1月,黄克诚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在苏北抗日。当时的苏北日军、伪军的接连扫荡下,军民生活极度困难。黄克诚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如果才能度过眼前的困难,一天黄克诚像往常一样穿着军装去开会,他拿着帽子准备出门时,他突然有了主意。

当时新四军的军帽是单军帽,还是沿用国军陆军军帽的风格。这种军帽有一个特点,位于后脑部门有一道双层布箍,一旦放下来,前面部分可以拉到下巴。不过这种布箍没多大作用,黄克诚就像将布箍改为单层,这一定能减少不少布匹。

当时新四军第三师有两万人,每顶帽子改为单层,那将至少节省三四千尺布匹,这能节约一大笔开支。黄克诚越想越激动,他先上妻子唐棣华用自己的帽子做实验,结果一举成功。试验成功后,黄克诚在全师官兵照此方式去做。

此后黄克诚又打起了军装的主意,比如上衣翻领改成直领,去掉两个口袋;裤子由宽大中式裤腰改为西式小裤腰;不再发绑腿布等。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6)

黄克诚(左一)

这一系列有效去世大大减少了第三师的开支。1942年3月,刘少奇从苏北回到延安向中央汇报时,称赞黄克诚是“经济学家”,还说“全军7个师,第三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少。”

周恩来对黄克诚比较了解,他对刘少奇的报告不意外。周恩来说:“黄克诚这个人,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克诚敏锐觉察到当前局势,他认为蒋介石以假和平之名,行内战之实。与此同时,随着苏军消灭关东军从东北撤离后,他意识到这是八路军进入东北的最好机会,于是立即向党中央发电话,提出八路军应该立即进入东北,人数至少5万,如果能达到10万人,那最好。

当远在重庆的毛主席看到黄克诚的电报后,非常认可,他拿着电报连说两个“好”字。当年9月19日,中共下发《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这说明党中央决策层已经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7)

黄克诚在工作

黄克诚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建议对党中央的影响,“中央当时已决定派部队到东北去,但派10万人这样多的部队,还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9月23日,黄克诚接到命令让他率领第三师立即开赴东北。考虑到路程很遥远,上级建议黄克诚在山东可休整一段时间,黄克诚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现在必须以最快的时间进入东北,上级同意了。

11月25日,黄克诚率部抵达锦州。此时的东北历经战乱,土匪多如牛毛,时局一片混乱。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黄克诚向延安发出一封广为流传的电报,里面提到“七无”,即“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

黄克诚认为此时如果立即作战,很可能四处为敌,于是做出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建议。黄克诚的这个建议非常及时,这对后来解放军在东北的迅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根据黄克诚等人发来的电报,毛主席于12月28日给东北局发来了名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电报。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8)

解放天津

电报中,毛主席明确现阶段在东北工作的重心,集中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的大城市较远地区的城市和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上,好为将来的反攻打下基础。1947年3月,鉴于李富春调任东北局工作,黄克诚则被党中央任命代理西满分局书记,由他全面负责西满的各项工作。

这个担子可不小,黄克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在根据地进行了深入的土地改革,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障。当年7月,黄克诚的职位再次有了变化,党中央任命他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全面统管东北我军的后勤工作。

辽沈战役期间,黄克诚圆满完成了补给和战勤任务,自己一度亲自前往一线组织支前民工,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前线战士的需要。

辽沈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亲自点将黄克诚,让他准备南下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1949年1月14日傍晚,天津解放。解放军正式入城前,黄克诚做了细致的安排,有力地保证了接收任务的顺利进行。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9)

新中国首次授衔

天津局势稳定后,黄克诚将接收天津的全过程以及经验教训等方面向党中央做了详细的报告,这份报告也很有意义,为后来解放军接收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黄克诚这份报告让毛主席也很高兴,决定当面跟他深入谈一谈。

当年5月,黄克诚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见到了毛主席。见到黄克诚来了,毛主席笑着说:“你们接管天津的工作搞得不错嘛!你的报告我看了,今天再请你来谈谈。我需要向你们在第一线的同志讨教啊 ! 你善于从实际抓工作,又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很可贵呀!谈完了这个题目,再谈谈你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黄克诚很感动,他将自己在天津的工作情况详细报告了一遍,期间毛主席不断点头。会谈结束后,毛主席告诉黄克诚党中央已经决定让他去主持湖南的党政军工作,让他做好准备,这是毛主席的第二次点将。毛主席对他说:“是我点名让你去的。你有天津的经验,又是去我们的家乡,风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开国大典结束不久,黄克诚南下湖南,出任湖南省委书记。就在黄克诚准备为建设新的湖南做出更大的贡献时,1952年7月毛主席第三次点将,党中央调他北京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短短两年后,黄克诚的职位再次得到提升,出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黄克诚的职务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10)

庐山会议旧址

1959年7月2日到8月16日庐山会议召开,彭德怀接到开会的通知时,本不想去参加的。会议期间,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政治生命也提前结束了。彭德怀受到了错误批判,黄克诚拒绝参与批判彭德怀。

多年之后,黄克诚回忆时说:“我平生受过无数次斗争,感到最严重、使我最难以支持的还是庐山会议这一次。我一向有失眠症,经常吃安眠药,但最多不过两粒,这时每晚吃六粒,还是不能入睡。

7月19日,黄克诚在庐山会议慷慨陈词,他的发言和彭德怀的总体看法类似。彭德怀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黄克诚自然受到影响。庐山会议结束后,黄克诚的职位被撤销,还被戴上了“彭黄反党集团”主要成员、右倾反党的帽子。

面对他人提醒,性格倔强的黄克诚表示:“落井下石’也得有石头,可是我一块石头也没有。我决不做诬陷别人、解脱自己的事!

离开工作岗位后,黄克诚的所有待遇几乎都被取消。黄克诚的住所没有改变,还是在北京大水车胡同四号院,只是一直处于赋闲的状态。黄克诚赋闲后,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面,阅读大量世界名著。

1965年10月,黄克诚被分配到山西,担任山西常务副省长。山西是黄克诚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想到受冤的彭德怀,他连夜以《忆彭德怀》为题,填了一阕“江城子”,词曰:

“久共患难自难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阻隔,无从话短长。两地关怀当一样,太行顶,峨眉岗。犹得相逢在梦乡,宛当年,上战场,军号频吹,声震山河壮。富国强兵愿必偿,且共勉,莫忧伤。”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11)

黄克诚和妻子唐棣华

按照黄克诚自己的想法,自己在这里度过余生,很快特殊时期来临了,黄克诚再次回到了北京。每当批斗彭德怀时,黄克诚总是被拉着去批斗。

从1959年到1977年,黄克诚蒙冤18年,可是他从没有后悔。1977年,黄克诚被平反,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克诚被选举为中纪委常务书记。

有一件事让黄克诚久久不能释怀,彭德怀因病逝世。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喊冤病逝。当时两人都在一所医院,可是黄克诚不知道彭德怀病逝的消息。黄克诚在《自述》中提到,

彭总因癌症逝世,我虽同在一个医院,竟完全不知情。后来才得知此事,又听说他死时,因癌症剧痛,把被头都咬烂了。一代英雄,如此萧然辞世?选虽说死生是常事,苦乐也是常情,但彭德怀这样死,实在不能不令人为之痛惜。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12)

黄克诚在投票

彭德怀临终之际已经说不出话来,他忍痛叮嘱侄女彭梅魁代表他去看望黄克诚,并将他自己留下的书籍“送给我的好友黄克诚”。后来彭德怀即将被平反,彭梅魁把私藏的回忆资料(《彭德怀自述》)交给黄克诚,让他转给党中央时,黄克诚看到发黄的手稿,加上彭梅魁告诉他彭德怀病逝的全过程时,他泪如雨下。

1978年底,彭德怀得以平反,黄克诚内心激动万分,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在北京病逝,他的追悼会在次年1月7日举行,当天有3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致悼词。悼词中给黄克诚很高的评价:

“黄克诚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他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撤职、降级,但始终保持刚直敢言、为人民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

十大奇冤黄志忠晕倒(九上九下蒙冤18年而未悔)(13)

黄克诚(右一)出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晚年的黄克诚除了对自己工作要求极其严格,对子女、亲人以及身份工作人员也是如此。黄克诚不止一次对子女们说:“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