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有哪些(镌刻上海美术馆)(1)

图说:“上海美术馆”石块安于新家 受访者供图

今天起,若你从上南路161号进入中华艺术宫,将会与一位阔别十年的老友不期而遇——一块刻有“上海美术馆”字样的巨石稳坐于转角处的绿化带中,坐实了“上海美术馆”一直在中华艺术宫这幢建筑中。10月1日是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迁址浦东十周年的正日子,镌刻了“上海美术馆”这五个字的石头回归正位。

找到石头


为迎接馆庆十周年,年初就开始征集与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相关的纪念物,今年8月,上海美术馆原馆长李向阳的手机里不断有旧同事要加微信,对方第一时间发来一张照片,李向阳打开一看,顿时眼睛发亮,心潮奔涌,那正是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美术馆门口伫立了十余年的大石头,上面刻有“上海美术馆”的字样。2012年上海美术馆东迁成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之后,上海历史博物馆进驻美术馆原址。

拍下这张照片的朋友是一位美术爱好者,成天挟着画架四处写生转悠,不爱在高楼林立之处停留的他,无意中发现了身处偏僻处的这块大石。正因为心中久存的海派美术情结,他立刻把这个消息传播了出去,几番曲折,终于抵达了为美术馆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李向阳的心。

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有哪些(镌刻上海美术馆)(2)

图说:石头在野外被发现

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李向阳立刻托附近熟悉的朋友先行探路,第一次,没有找到,第二次,照片发来了,就是它!确定位置后,打开地图导航里一查,林德路林展路口,石头离中华艺术宫居然只有6.7公里的距离!

平板车、吊车沿着附近的土路一路颠簸开去,惊喜出人意料地在那一刻显现——刻有“上海美术馆”字样的大石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依稀是旧时熟悉的模样。

带回家园


拂去十年的灰尘,石头身上不见青苔,不见裂痕,十年分别仿佛只不过倏忽一瞬间。

李向阳太熟悉这块花岗岩了,1999年,上海美术馆改扩建工程,时任筹建处处长的李向阳觉得馆外西北角应该再多加点什么,他就带着当时馆里的同事去了苏州木渎的石矿,买回了这块石头,再请沈浩鹏设计,请匠人一刀刀凿出了“上海美术馆”的字样。“这块石头的出处,与百余年前兴建跑马厅时的建筑用石同出一个矿,这正是体现在百年建筑上的血脉相承。”李向阳说。这块刻有“上海美术馆”字样的大石头上凝结着美术馆人的浓浓情意。

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有哪些(镌刻上海美术馆)(3)

图说:上海美术馆现任馆长陈翔与原馆长李向阳在石头的新家前合影

昨晚,在现任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等人的护送下,大石头进入了中华艺术宫安家。绿化带空余的位置刚刚好,仿佛为石头度身定做一般容纳它。

石头无言,人有情意。此前,陈翔就告诉记者:“上海美术馆从未离开,上海美术馆的精神会回来的。”

出发跨越


今年10月,上海美术馆将迎来启用中华艺术宫新址10周年,“上海美术馆”的字样已经重新挂在门口。上海美术馆始终在中华艺术宫发扬光大,接续文脉,传承精神。在接下去的计划中,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将全面梳理上海美术史,推出“何谓海派”系列、“十年·海上风华”等一批以海派美术和上海城市精神为主题的重量级新展。

“何谓海派”系列展览首期将推出“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特展”“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诞辰百年纪念展”三项重量级展览,首次完整展示上海近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完成“海派”这一重要名词的探源和近现代上海美术发展历程的呈现。“十年·海上风华——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则是对当代上海美术主题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上海美术创作成果。展览汇聚国内外美术名家和青年才俊,描绘上海城市十年来发展进程,彰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以 “再出发、新跨越”的姿态,展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