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1)

很多人把其中的“善”字理解成善良、道德高尚的人、高尚品格的人…,这应该是有误区的,因为老子是反对推崇所谓的贤德高尚的人,在第三章第一句就是“不上贤”,前面我也分析过,这里就不重复了。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2)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道德经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所以老子是反对推崇所谓的贤德高尚的人,因此这里的善字我觉得应该理解成“选择”、“善于”…

上善若水这句话不是重点说的不是人,而是对“善”字的诠释,什么是上善,我理解的就是:什么是好的选择。这样的逻辑就通顺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好的选择应该是像水一样,顺其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处事。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3)

那么后面的句子就应该理解为:

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顺应地势;心胸要开阔,善于保持容忍;待人善于真诚;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图治;处理事情善于发挥自己所长;行动要顺应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