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一人挑两角”该如何理解?它不同于戏曲演出中的“一赶二”。这“一赶二”是说,一个名角能在一出戏中前后能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已故京剧名家李慧芳在《四郎探母》中,她前饰公主后饰四郎;在《吕布与貂蝉》中,她前饰貂蝉后饰吕布;在一场演出中,她前演梅派青衣的《宇宙锋》,后演言派须生的《上天台》,都可称为“一赶二”。在一出戏中扮演三个或四个角色,自然可称为“一赶三”后“一赶四”了。比方说,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在京剧《火烧连营》中,先扮黄忠,再演关兴,继演刘备,最后扮演常胜将军赵云,当然算“一赶四”了。

豫剧中一个演员在一场演出中先后扮演几个角色的也有,不再列举,不过像高兴旺在《春秋配》中的“一拿三”(小旦、小生及泼辣旦),不能列入“一赶三”,因为他是丑角插科打诨的即兴演唱。豫剧大师陈素真在《三拂袖》中,几乎要场场更换戏装,先后转换小姐、仆女、小生、武将等多个行当,因为还是演的同一个角色只是展示的行当不同,所以还不能列为“一赶Х”的范畴。

我查到陈素真的“一人挑两角”的戏有两出:一出是是她早期作品《柳绿云》,可以出演主角柳绿云,也可以出演配角 韩玉萍;另一出是50年代从桂剧移植过来的《拾玉镯》,既可以扮演女主角孙玉姣,又可以扮演男主角付鹏。但戏中扮演的人物都有在同一场景的对手戏,绝不可能在同一出戏同时出现,所以我使用了“一人挑两角”这个词语,以与“一赶二”相区别。

陈素真对豫剧贡献(豫剧皇后陈素真在戏中)(1)

陈素真得 豫剧《柳绿云》是樊粹庭先生1935年,专门为陈素真量体编写的七部大戏中的一部,陈素真可以出演两个主要角色。戏中柳绿云女扮男装阵前英勇杀敌救起了韩元帅,元帅把女儿韩玉萍许配与她。1936年灌制唱片时,其第一段是“柳绿云在洞房自思自想”就是在新婚洞房里柳绿云唱的,接下来第二段“忽听得谯楼上更鼓响亮”是韩玉萍在同一场唱的。陈素真没有分身术,当然不是“一赶二”,只能算“两角挑”,说明她可以在不同场次,戏中挑起这两个角色。

陈素真对豫剧贡献(豫剧皇后陈素真在戏中)(2)

当柳绿云与韩玉萍两个角色的两个唱段灌成唱片后,当时河南省省会开封“每逢街头唱机一开,行人立即围听,不少观众对唱 词和腔调都耳熟能详,常哼唱自娱,其艺术魅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剧作家王景中先生撰文中如是说道。可见,当时开封城内,《柳绿云》中两段唱腔也十分流行。

今天我们听78年前灌制的这两段唱腔,已与陈素真中后期的演唱风格有些不同。那时她年轻,嗓子很好,唱得花哨一些,拖腔里加了不少花腔音符及衬字,如“哪呀呀嗨呀”、“哪呀哈哈啊”等等。那时豫剧的音乐伴奏也单调些,比不上现在的伴奏乐器那样丰富饱满。但唱得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听来仍有一种时尚感,丝毫不落伍。

陈素真对豫剧贡献(豫剧皇后陈素真在戏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