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农民的劣根性,就莫名压抑,鲁迅的作品里多次提到过,国民劣根性,每每读到,也是压抑。笔者本身出身农民家庭,祖辈父辈全是农民,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对农民的劣根性很是感同身受,但也害怕真刀实枪地摆出来。这就好比揭自己伤疤,虽当时有些许快感,但过后就会疼,尤其心会疼。

乡村治理建言(村里人的劣根性)(1)

还有一点,怕遭致父母乡亲的骂,虽然他们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眼跟前的庄稼和利益上,人家没空搭理我,更没闲心读我的破文字,但父母辛苦供我读书,盼我离开农村这片穷苦土地,我倒是脱离了,却又趾高气扬地回转身嫌弃和指点,即使耳听不到,也总感觉会被骂白眼狼、没良心!

我不否认农民的勤劳、善良和淳朴,但也从不认同他们的自私、计较、狡猾和不思进取。

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每天跟农民打交道,有时候真的很惊讶他们的聪明和机智,但是,他们的很多聪明又没用到正地方,全将心思花在了鸡零狗碎上,所谓“大事犯糊涂,小事精打细算”。

下村入户,笔者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要么满脸堆笑假意迎合,要么装可怜自视弱势群体;很会斤斤计较,特别精于算计;为维护一己私利会不择手段……要说他们也没多大坏心思,所谓的“狡猾”也是千百年农耕文化创造的生存智慧,不对,也不错,不高尚,也不卑鄙,怕就怕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狭隘和浅薄,将“狡猾”进行到底,甚至言传身教给子孙后代!

乡村治理建言(村里人的劣根性)(2)

将“自私自利”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农民看来,有便宜不占就是傻瓜,而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了亏,就意难平,农村的“搂席”就是个集中体现。不论婚丧嫁娶,只要有席,村里人就来了精神,男女老少齐上阵,不为婚喜,不为丧悲,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吃不了就兜着走,礼钱不能白随,吃撑就平本,吃吐就赚了。

头几年,有个外地种植大户来我们这投资,大面积种植玉米,除了播种和喷洒农药,平时疏于看管,投资人也是低估了附近农民的搬运能力。从玉米青苞开始,附近老百姓就开始掰回家煮着吃,稍成熟就烤着吃,不管怎么吃法,总之不花钱的东西吃着格外香。不光人吃,家里牲畜也吃,后面更有甚者,嫌掰几个不解气,直接拎着麻袋去,家里吃不完也得往家弄,成群结伴去,要是别人都去我不去,会被笑话酸气。投资人承包了一年就拉倒了,人家开着大联合收割机来收庄稼,除了地头上,地里面几乎光杆儿了!

“安于现状”,是怡然知足,也是不思进取。要说以前,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又低,人们干不完的活,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心思学习?但现在,很多农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男子外出打工,妇女照看孩子,空余时间不是搓麻就是刷短视频!

这几年,为了改变农村精神面貌,各级政府没少下功夫:创办农村书屋,免费提供各类图书,但好几年前发的书塑封还没拆,有的摆在书架上,有的堆在角落里,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组织各种培训,农民不关心授课内容,只关心车接车送包食宿,听完课发不发东西,培训现场一部分人走神,一部分人玩手机,一部分人鼾声四起!

乡村治理建言(村里人的劣根性)(3)

我热爱农村,看不惯也爱,嫌弃是爱,批判也是爱。农民的劣根性得治,但是得慢慢治,这是一个政策、一项方针、一次培训、一场教育所改变不了的。要想治,就得因病施治,且得慢慢来:发展经济是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的劣根性根源之百分之八十来自穷。自身足够富足了,谁还愿意斤斤计较、偷鸡摸狗、勾心斗角啊;充分营造大环境。

农民很多时候因为无知而无畏,因为无畏而不知耻,无知却又意识不到,因为周围人都这样。所以,大环境很重要。但农村的大环境的营造过程会很漫长,在一代人之间都完成不了,须循序渐进,须潜移默化,更须新鲜血液的更迭;教育是“良药”。

老一辈很多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也很难提高,下一代的教育必须要抓起,通过反刺激,可能事半功倍。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农村教育需要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师资队伍,都配齐的话,谁家还愿意砸锅卖铁、费尽周折地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文/李雪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