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在青岛的日子
初识闻一多,是小学时听老师教唱《七子之歌》,深深被打动。后来,更多的认识到他慷慨激昂的民主战士形象,“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其实,他更是一名学者,身上有着民国文人的性情。1930年夏天,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先生之邀,闻一多赴青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和国文系主任之职,从而与青岛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初至青岛
1930年的夏末,他与梁实秋一起漫步青岛街头,探访这个三面环海,风光旖旎,处处绿荫葱葱,碧砖红瓦点缀其中的海边小城。赏心悦目的美景打动了闻一多的心,给他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具体我们可以在他一生少有的一篇即景抒情文学散文《青岛》中得以一窥。
© | 师造化
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在右边崂山无数柱奇挺的怪峰,会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进湾,先看见小青岛。就是先前浮沉在巨浪中的青点,离它几里远就是山东半岛最东的半岛—青岛。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唇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
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稍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但是在榆树丛萌,还埋着十多年前德国人坚伟的炮台,深长的雨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机,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水映涣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毁了。
堤岸上种植无数株梧桐,那儿可以坐憩,在晚上凭栏望见海湾里千万只帆船的桅杆,远近一盏盏明灭的红绿灯漂在浮标上,那是海上的星辰。沿海岸处有许多伸长的山角,黄昏时潮水一卷一卷来,在沙滩上飞转,溅起白浪花,又退回去,不厌倦的呼啸。天空中海鸥逐向渔舟飞,有时间在海水中的大岩石上,听那巨浪撞击着岩石激起一两丈高的水花。那儿再有伸出海面的站桥,却站着望天上的云,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过清明节以后,从长期的海雾中带回了春色,公园里先是迎春花和连翘,成篱的雪柳,还有好像白亮灯的玉兰,软风一吹来就憩了。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婉蜒在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樱花落了,地下铺好一条花蹊。接着海棠花又点亮了,还有哪踢在山坡下的“山哪踢”,丁香,红端木,天天在染织这一大张地毡;往山后深林里走去,每天你会寻见一条新路,每一条小路中不知是谁创制的天地。
到夏季来,青岛几乎是天堂了。双驾马车载人到汇泉浴场去,男的女的中国人和十方的异客,戴了阔边大帽,海边沙滩上,人像小鱼一般,曝露在日光下,怀抱中是薰人的咸风。沙滩边许多小小的木屋,屋外搭着伞篷。人全仰天躺在沙上,有的下海去游泳,踩水浪,孩子们光着身在海滨拾贝壳。街路上满是烂醉的外国水手。一路上胡唱。
但是等秋风吹起,满岛又恢复了它的沉默,少有人行走,只在雾天。里听见一种怪水牛的叫声,人说水牛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
亲身感受过这里山海的醉人魅力,于他的笔下,青岛是一片流泻的霞彩,一个浮笑的梦境。一片水、一湾沙、一树花,都饱含着他对岛城的深深喜爱。
一多楼
来青岛后,闻一多先是在学校斜对门处赁了一处房子,房子在楼下一层,因为潮湿、光线阴暗,数月后,他又搬到汇泉湾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楼(今八大关派出所楼)居住,也正是在这里,闻一多写下了《奇迹》。
© | 微博 大聪头CongCong
闻一多告别诗坛的压卷之作,徐志摩对此评价道:“闻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出了‘奇迹’。”
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
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
蔷薇的香,我不曾真心爱过文豹的矜严,
我要的婉娈也不是任何白鸽所有的。
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
比这一切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
可是,这灵魂是真饿得慌,我又不能
让他缺着供养,那么,即便是糟糠,
你也得募化不是?天知道,我不是
甘心如此,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
我是等你不及,等不及奇迹的来临!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谁不知道
一树蝉鸣,一壶浊酒,算得了什么,
纵提到烟峦,曙壑,或更璀璨的星空,
也只是平凡,最无所谓的平凡,犯得着
惊喜得没注意,喊着最动人的名儿,
恨不得黄金铸字,给装在一支歌里?
我也说但为一阕莺歌便噙不住眼泪
那未免太支离,太玄了,简直不值当。
谁晓得,我可不能那样:这心是真
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
权当作膏粱。
可也不妨明说只要你——
只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
我再不瞅着一张霜叶梦想春花的艳
再不浪费这灵魂的膂力,剥开顽石
来诛求白玉的温润,给我一个奇迹,
我也不再去鞭挞着“丑”,逼他要
那分背面的意义;实在我早厌恶了
这些勾当,这附会也委实是太费解了。
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闪着
宝光,我要的是整个的,正面的美。
我并非倔强,亦不是愚蠢,我不会看见
团扇,悟不起扇后那天仙似的人面。
那么
我便等着,不管等到多少轮回以后——
既然当初许下心愿,也不知道是在多少
轮回以前——我等,我不抱怨,只静候着
一个奇迹的来临。总不能没有那一天
让雷来劈我,火山来烧,全地狱翻起来
扑我,……害怕吗?你放心,反正罡风
吹不熄灵魂的灯,愿这蜕壳化成灰烬,
不碍事,因为那,那便是我的一刹那
一刹那的永恒——一阵异香,最神秘的
肃静,(日,月,一切星球的旋动早被
喝住,时间也止步了)最浑圆的和平……
我听见阊阖的户枢然一响,
传来一片衣裙的窸窣——那便是奇迹——
半启的金扉中,一个戴着圆光的你!
© | 师造化
如今,在我们看来,闻一多汇泉的房子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出家门就是海滩。但也正是因为距离太近,夜间涨潮时海水距门口不及二丈,潮声汹涌夜不能寐......这也算是一种甜蜜的烦恼了。
闻一多作品《夕潮拍岸》
后来,闻一多将妻儿送回湖北老家,只身留校,搬到当时学校编号为“第八校舍”的二层小楼,直到1932年夏离开青岛。
1950年,山东大学将这座闻一多住过的小楼命名为“一多楼”,后来海洋大学又在此为闻一多先生塑像立碑,碑文由先生当年的得意弟子臧克家撰文并书写:“ 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曷可遏止?立庭院以石,以为永念。俾来瞻仰之中外人士,缅怀先生高风亮节而又所取法焉。”
多年之前闻一多居此,沉迷文学,终日耕耘,多年之后塑像仍在,凝神沉思。
何妨一下楼
在“一多楼”,他全身心地致力于《诗经》、《楚辞》和《全唐诗》的古典文学研究考证工作,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书房就是闻一多精神的海洋,知识的海洋。他游弋于这个海洋中,“决心为颓废之中华民族,寻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文化良方”,已经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了。当然,除了上课,闻一多偶尔也会走下楼来,这是因为他听到了书商兜售旧书的叫卖声。他是准备下楼“淘宝”的,以便更好研究古典文学。他一心扑在学问上,默默的、严肃认真的、一点一滴在啃,在钻,在创造。
抗战后,闻一多随学校流亡到云南蒙自,仍浸润在古代典籍中不肯“下楼”,朋友们劝他“何妨一下楼”呢。闻一多还是坚持坐在书房中,由此他赢得了一个“何妨一下楼”的绰号。闻一多的这种“何妨一下楼”精神则始于青岛。
梁实秋、臧克家谈闻一多
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写道:“我有时到他宿舍去看他,他的书房中参考图书不能用‘琳琅满目’四字来形容,也不能说是‘獭祭鱼’,因为那凌乱的情形使人有如入废墟之感。他屋里最好的一把椅子,是一把老树根雕刻成的太师椅。我去了之后,他要把这椅上的书搬开,我才能有一个位子。”
臧克家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回忆:“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任它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红锡包’香烟,成为不离手的腻友,因它能为他思考问题助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澡白了四壁’。”
青岛大学文人学者合影留念
一篇散文《青岛》,纪念他生命历程中的美好时光,弥足珍贵。闻一多在青岛居住的时间虽然不过短短两年,但这两年却是他从诗人向学者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青岛,闻一多结识了不少好友,培养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他有时会躲在自己的“一多楼”里,潜心研究古代诗词,有时又会在鱼山路上策杖而行……
今日,青岛依旧是闻一多热爱的样子,悦耳的涛声、啾啾鸟鸣,湛蓝的天空、草木丰茂......先生留下的串串足迹和斑斑履痕,任凭时光磨砺,依然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游玩周边
大学路
© | 微博 李巢菜_NanFixier
闻一多最初便住在大学路,他的好友梁实秋住在鱼山路,两人选购了一根精致的手杖。每天闻一多去学校上班,路过梁实秋家门口时都会轻轻招呼一声,梁实秋应声而出。
两个诗人各策一杖,踽踽行走于崎岖小路,风神潇洒,旁若无人,构成一幅饶富诗意的生动图画。
汇泉湾
© | 微博 一人独钓一海秋
闻一多在汇泉的住所距大海极近,推开屋门即可见明净的海滩。月白风清之夜,大海涨潮,海水冲上沙滩,又急剧地消退,轰鸣呜咽,往复不已。
迎宾馆
© | 微博 摄影师么么锐
位于青岛信号山麓的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依山面海,居高临下,气势不凡。仔细听听馆内的解说,了解一下这座建筑背后的故事,在近百年时光中,虽历尽沧桑,但依然烁目。
信号山公园
© | 微博 摄影师么么锐
从迎宾馆出来可以顺道去爬爬信号山,它是青岛市区的最高处,360°俯瞰青岛,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皆入眼前!
倘若你在傍晚时分前来,看夕阳西下,昏黄的光影映照着天际的晚霞,树影婆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声明:部分素材、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欢迎投稿,小编扶你上墙
邮箱:qdswl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