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钱钟书通过《围城》幽默而机智的文字,描绘出抗日战争期间知识分子的群相画面。即使你没有看过,相信也会听过其中那句“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话指代的不仅仅是婚姻,在职业与人生中同样适用。

如今,《围城》依旧频繁出现在各种畅销书的排行榜中,大量的读者被小说故事所感动,被其中暗藏的哲理吸引。在当时的年代,《围城》的篇幅并不算短,其中的信息量密度却大得惊人。尽管有人认为想要敏锐体察到书中的悲剧味道,至少需要丰富的阅历,但我相信,在亲自阅读以后,你会对其中的角色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对围城最好的概述(什么样的故事能畅销半世纪)(1)

故事的起点

严格的说,《围城》书中没有明确的故事主线,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钱钟书先生人生所遇到的人和事的缩影拼凑而成,以主人公方鸿渐的视角,展示出不同环境的人与事。下面的内容仅仅是作为引子,简单梳理一下《围城》小说中的故事脉络,帮助朋友们快速了解小说的梗概。

小说最开始游船上的际遇,揭示出整部小说的基调,在闭塞的环境中,更容易展现出人们原本的一面,爱情也更容易茁壮成长。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多年,从一个爱尔兰人手中买了个虚构大学的博士文凭。在回国的游船上,邂逅了美丽的鲍小姐,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结果临近终点时才得知鲍小姐已有婚约,船刚一靠岸,鲍小姐就飞速跑掉,找“老实人”结婚过日子去了,而这一切,都被苏文纨默默地看在眼里。

之后的内容,我把它简单分成四个部分。

爱情与友情

肤白貌美而、富有才华而且有着高学历的苏文纨,给男人的感觉要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不过按照当时的礼数来看,已经属于“大龄剩女”的范畴,选择理想结婚对象的机会并不多。在她心里,大学同学方鸿渐是个不错的人选,她无视了赵辛楣的追求,主动选择向方鸿渐“表白”。

但是方鸿渐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拒绝了苏文纨的好意,直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当时的方鸿渐对苏文纨更多的还是友情。而在唐晓芙的价值观念里,她觉得选择心仪的男人就要“占据他的整个生命”,情感经历丰富的对象肯定不是理想的选择,再加上一系列的乌龙事件,唐晓芙与方鸿渐分道扬镳,彼此不再联系。

苏文纨退而求其次,嫁给了“长得跟个四喜丸子似的”曹元朗,唐晓芙学会了方鸿渐式的犀利吐槽,原本作为“情敌”出现的赵辛楣也与方鸿渐成为了朋友。

艰难的旅途

对于婚姻而言,很多人将旅行看作试金石,艰难的旅途会让人原形毕露。由于战争原因,三闾大学搬到了湘西一个非常偏远的山区。大学校长邀请赵辛楣担任教授,赵辛楣顺势推荐了方鸿渐,然后与孙嘉柔、李梅亭、顾尔谦一起,组成去三闾大学任职的五人小分队,踏上了去往湘西的旅程。

旅行的过程是痛苦的,尽管大学校长预支了差旅费,但现实很残酷,躲避战争的百姓太多,抢占了原本就匮乏的交通资源,再加上路况不太好,船只和汽车非常稀缺,一来二去耽搁了原定的计划行程。而路过的旅馆看到这些上海来的人,也会提高住宿价格,没过多久,一行人在经济上也出现了困难。

他们最终还是抵达了三闾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五个人也认清了彼此的人品。李梅亭和顾尔谦的行为风格,方鸿渐和赵辛楣实在看不惯,而方鸿渐的性格也渐渐打动了孙嘉柔,经过这种旅行后,只有仍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值得做朋友,后来在三闾大学内,方鸿渐成了赵辛楣唯一可以畅谈心声的对象。

不平静的大学

三闾大学表面上是传播知识的圣地,但这里却暗流涌动。

大学校长看不上方鸿渐的学历,不愿意给他正式的教授头衔,对于孙嘉柔也是百般刁难。方鸿渐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时常会受到排挤。赵辛楣个人能力出众,左右逢源,但是他看透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同事们,总是与方鸿渐相互吐槽日常的所见所闻。李梅亭很多行为上不得台面,但是在三闾大学中却如鱼得水,地位直线上升。

在我看来,大学中最让人啧啧称奇人物就是韩学愈,被校长十分看得起,工资也比普通教授强,任职历史系的系主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博士,而且是纽约非常著名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没错,他和方鸿渐买的是一样的学历,但是经过他个人的吹嘘之后,野鸡大学反而成了非常高大上的学校,他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借助身份,他总想着把自己的老婆也放在学校的关键位置任职,甚至挑起方鸿渐与学生的矛盾,以便将方鸿渐排挤出大学校园,为自己的老婆“腾地方”。

最终,赵辛楣与方鸿渐先后由于各种原因被排挤出校园,对于方鸿渐来说,唯一的收获就只有他与孙嘉柔的关系,经过校园内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以后,他们两个人准备结婚了。

婚姻生活

方鸿渐与孙嘉柔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结婚之前的方鸿渐可以四处游玩,但是在结婚之后,他需要将事业和家庭放在第一位,平日里在赵辛楣推荐的单位工作,晚上要回家应对各种家庭关系,亲生父母不断灌输传统儒家的思想,而孙嘉柔的姑妈又始终看不起他,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

结婚之后的孙嘉柔在性格方面变化非常大,从始至终这个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婚前的时候两个人你侬我侬,结婚之后反而大小吵架不断。尤其在一次吵完架以后,方鸿渐本想主动来消解孙嘉柔的怨气,结果孙嘉柔正在偷偷向姑妈说方鸿渐的不是,“本来不是说给你听的,谁教你偷听?”结果彼此的矛盾更深了。

最终,方鸿渐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幸福的婚姻。

对围城最好的概述(什么样的故事能畅销半世纪)(2)

(网络中某大神的设计)

复杂的人物

纵观整部小说,你会发现其中并没有脸谱化的角色,主要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处事逻辑与行为原则。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网络中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小说中方鸿渐的境遇是逐渐在走下坡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他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方鸿渐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的人,也不是那种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相反,在他身上反而能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人该有的品性,方鸿渐是一个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普通人,他待人接物很真诚,也很善良。

但是反观另一面,他不是那么精明,也不是那么世故,不是那么勇敢,也不是那么无畏,并不是那种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良知未泯而且心存理想,但限于自身能力,当时代的浪潮袭来时,反而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在21世纪里,仍能在身边看到很多方鸿渐的影子,或许正是这种普世性,让很多读者会对主人公的境遇感同身受,相信这才是整部小说得以畅销至今的缘由。

除了方鸿渐以外,其他的角色同样值得回味。比如喜爱研究诗词的苏文纨,“曾经不舍得穿的衣服,如今再拿出来就有些过时了”,在结婚之后变成了普通的家庭主妇。又比如做事上不得台面的李梅亭,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是那么光彩,很多事情他都在刻意减少旁观者,偷偷摸摸地完成,因为他要用这些手段来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在家人眼中,李梅亭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那个人。

结语

你可以将《围城》看作是一个人的成长史,看到方鸿渐在不断地寻找自己,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字字珠玑、用智慧的语言讲述人生哲理的指南。抑或是择一处僻静角落细细品读,感悟别样人生的机会,相信在亲自阅读以后,你会对其中的角色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有人之处皆是江湖,书里没有什么所谓的好人与坏人,更多的是面对生活是各自的选择与取舍,尽管墙外看过去繁华热闹,墙内人的辛酸苦楚又有谁能知?“围城”指代的不仅仅是婚姻,更像是具象化的一个意象,其中包括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包括你生活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子”中,逃不开也避不掉。

那么,你的“围城”又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