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根脉 厚重穰邓】之八《沧桑变迁》之近代时期(一)

明清农业发展思维导图(千年根脉厚重穰邓)(1)

近代时期(1912-1949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10月10日武昌起义。11月初,南北议和。

民国元年(1912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民国正式成立,为中华民国元年。其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定都北京。

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从此结束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湖南、陕西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河南属于没独立的省份之一。

2月18日,湖北省安襄荆郧招讨使季雨霖率部进人邓州,赶跑满清政府的邓州知州李霁等文武官员,委任他的部下湖北应城人李宜吉作邓州知州,并成立议会。2月19日湖北军政府奋勇军首领马云卿派郏县人王治军率部入邓,被李宜吉所杀。旋即,马云卿派李福遐知邓州。2月28日,邓人孙玉璋率200人,攻占内乡县城,宣布共和,败退邓西境。

4月,马云卿率步、马两营由宛移邓驻防。

辛亥革命后,士绅阶层把持政权。军队来邓,商务会长杨兴俭出面维持。清时大绅李庭辉被推举为邓州善后会董事、南路清乡局局长、邓南巡缉队队长及保卫团团总等职。清直隶省东光县知县胡清岑被推举为公款局局长。清贡生杨毓章被推为县议会议长兼国会省议会初选事务所所长。奉令裁撤地方自治筹备处。

本年,邓人、湖北新军士兵马德和,在武昌起义中与熊炳坤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占据了楚望台军械库与中和门。后,德和被提升为协统(相当于今旅长),在汉口战役中阵亡。邓人、湖北第八镇32标炮队士兵孟华臣,在武昌起义时率领炮队起义同志,登上蛇山制高点,对准南边临江的湖广总督衙门和第八镇统制衙门、右旗三十标和宪兵营轰击。后,华臣任军政府革命第2协4标炮兵管带(相当今炮兵团长),不幸于汉口的市中心六渡桥壮烈牺牲。邓人、湖北新军学兵胡玉珍,在武昌起义时,率领第42标1营占领龟山及兵工厂。后,玉珍任独立第19标营长,不幸被倒向袁世凯的黎元洪杀害。

民国二年(1913年)

1月,袁世凯下令裁府留县。邓州改为邓县,属豫南道。县首改称知事,第一任县知事苏绳武,后换洪维霖。县署仍设三班六所,增设承审员、账房和劝学所、警察所。自此,沿用了1331年的政区之名“邓州”退出历史舞台,直到198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建制,设立邓州市(县级市)。县政府设在内城丁字口西,旧为春风书院。清咸丰七年(1857年),州治因毁于兵燹始移此。本年孙玉璋、余四娃等股绿林武装在邓境频繁活动。10月,白郎讨袁义军入邓,孙玉璋率章众响应。

本年春,成立县议会,高壬清为议长。继之成立参事会,县知事苏绳武兼会长。本年“邓州高等小学堂”改为“邓县第一高等小学堂”。

民国三年(1914年)

1月1日,接袁政府令:县议事会、参事会、自治会、农会、公款局,审查所等机构一律撤消。

邓县改属汝阳道。安徽阜阳人王松涛、山西闻喜人陈寿之、江苏铜山人崔雯先后任知事。冠军烟叶“邓片”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三等奖。

民国四年(1915年)

12月,江苏吴进人恽福鸿任知事。按袁政府教育部令,县初等、高等小学分别将《孟子》《论语》列入课目。

本年,奉令设置学务委员,邓13个行政区,各设1人。

民国五年(1916年)

10月,山东海阳人邓曰瑺任知事,奉令筹设农事试验场。

民国六年(1917年)

知事邓曰瑺重修金碑楼。邓县越调班到开封演出,对外称“南阳大越调”,饮誉省城。当时,《豫言》报评论,邓县越调旦角筱金钩“堪可并驾梅郎(梅兰芳)”。恢复劝学所,设所长1人,劝学2人,县视学1人。县西土匪日多,督军赵倜调派巡访第9营第18连赵起秀部驻彭桥清剿。

民国七年(1918年)

湖北襄阳人杨承孝、山西平定人郭名世、江苏江宁人金钟麟先后任知事。县电报局开通,恢复议、参两会。重设农事试验场。

本年,因匪势又炽,南阳、镇平、邓县等地戒严,南阳镇守使吴庆桐任剿匪司令。此后数十年,邓县特别是邓西南土匪横行,至新中国成立,才被彻底根除。

民国八年(1919年)

江苏淮安人韦联棣任知事,躬自捕匪,赈灾,修花洲书院,筑河堤。邓民为其立功德碑于东门内。邑人杨伊扈创红十字会。7月8日,刁、湍河交溢。

民国九年(1920年)

回民促进会会长马武云于县后街(在今市妇幼保健院前)北侧创办回族学校——私立同华小学。

本年在豫南蚕桑中学旧址(山西会馆)开办私立邓县商业学校,不久因经费困难停办。奉令续办自治。

民国十年(1921年)

春,河南安阳人赵琦代知事,贪赃枉法,民怨载道。秋,赵伯韩任知事。

7月,农民纷纷组织红枪会。

本年,邓县人温廷贤在县城开办印刷社,引进石印印刷技术,使工效得到提高。

民国十一年(1922年)

车云(江西金溪人)、杜钟麟、詹宝模(浙江嘉兴人)先后任知事。豫鄂两省边界划定,邓县等为“联防剿匪区”。

本年,在罗庄建立邓县县立初级职业学校,邓县解放前夕停办。

清末,城关人卢仙槎在县城创办“正利织布作坊”,用脚踏织布机生产平纹白布。1922年,卢熔轩开办织袜传习所,并自制手摇织袜机1台,招收学员传授织袜技术。抗日战争时期,构林和城关先后建立千锭纺纱厂。千锭纺纱机的使用,不仅是我县纺织技术的一大突破,也是我县采用机器生产的开始。尽管当时经营规模很小,而且因管理不善,不久就倒闭了,但它却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吸引着世人。

本年,县人饶火之开设“益文堂”印书局,购进小号圆盘铅印机1台,铅字架一副,进行铅印印刷,为本县铅字印刷之始。继之,印刷作坊日多,比较著名的有:邓县民报社、金星印刷铺等。主要承印卷烟装璜、学生讲义、年画、单据、帐簿、民间贴谱、官府布告等。

民国十二年(1923年)

河南固始人陈璟、浙江绍兴人石亮、安徽合肥人宣令传先后任知事。宣令传搜刮民财,声名狼藉。

本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吴佩孚部及南阳镇守使部,驻邓剿匪,支应浩繁,铤而走险者更多。农事试验场改名为实业局。

民国十四年(1925年)

3月,设县立二小于穰东镇。

本年,张孚襄(南阳人)、盛方斌、潘龙光(湖北麻城人)先后任知事。张孚襄加捐派款,渔利尤多。民众为自卫,纷纷设坛习枪,成立红枪会、大刀会等自卫组织。商会会长杨兴俭建立消防队,旋以款绌而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