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莫斯科,一位俄罗斯公民走进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申请前往中国的签证。负责办理签证的工作人员向他询问前往中国的目的,他回答说是探亲。
既然是探亲,那么需要你提供那些亲戚的相关信息。这个俄罗斯人当时有些激动,他说我要去看我的奶奶,她叫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妻子,我是他们的孙子!
工作人员听到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名字,顿时就惊住了。刘少奇主席的孙子?怎么会是一个俄罗斯人?中国驻俄大使馆对俄罗斯非常熟悉,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紧接着,工作人员让这位先生稍等,他立即向上级报告。片刻之后,大使馆的领导便出来见他,向他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俄罗斯人名叫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中文名字叫刘维宁,他还有一个乳名叫阿廖沙。据他自己介绍,爷爷和奶奶就称自己为阿廖沙。
大使馆的领导告诉阿廖沙,具体情况需要向国内核实,需要一点时间请他耐心等待,不过问题应该不大。因为5年前,新华社方面曾经受王光美的委托来找过阿廖沙,这件事情他们有所耳闻。
不久之后,北京方面传回消息,王光美确认了阿廖沙就是刘少奇的亲孙子,并且希望他能够尽快去北京。
大使馆方面立即为阿廖沙办理了签证手续,并为他在中国的一切行程做了妥善的安排。
看到这里,我们也会有大使馆工作人员同样的疑问,刘少奇怎么会有一个俄罗斯孙子,这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数十年间,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呢?
故事还要从刘少奇说起。刘少奇的第一任妻子叫何宝珍,也是一位赤诚的革命青年,1923年在杨开慧的介绍下,她嫁给了25岁的刘少奇。
在那个年代,从事革命工作具有极大的风险,夫妻二人也是聚少离多,尽管如此,何宝珍还是为刘少奇生下了二子一女。
而这三个孩子生来就注定了无法过上正常安稳的生活,刘少奇与何宝珍在全国各地从事革命工作,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孩子就只能寄养在亲戚家中。
1934年,何宝珍在南京从事地下工作时,遭到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刘少奇得知爱妻牺牲,悲痛万分,但那时革命正处于艰难时期,红军刚刚结束长征,刘少奇暂时无法将孩子们接到身边。
实际上三个孩子并不在一起,长子刘允斌被寄养在老家亲戚家中,次子刘云若和三女刘爱琴下落不明。
1938年,国共合作之后,延安方面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子女安排了教育和生活单位,刘少奇这才将长子刘允斌接到延安,次年便安排他到苏联去学习。
三女刘爱琴出生之后便被送给汉口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抚养,后来由于他们家也吃不上饭,只好把小爱琴卖给了另外一家当童养媳。
1938年,武汉方面的同志终于找到了她并将其送到了延安。
而刘云若依旧下落不明,刘少奇心中一直牵挂着他的安危,但也只能委托组织上帮忙寻找。
1946年,组织上经过多方查找,找到了四处流浪的刘云若,并将他送到了刘少奇的身边。
1948年,刘少奇在西柏坡和王光美结婚,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王光美的身上。王光美对这两个孩子视为己出,非常关心和疼爱他们,母子三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只是对于长子刘允斌,王光美并不熟悉,因为那时他已经出国将近十年了。
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有很多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子女或家人受到牵连和迫害,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众多革命功勋都有亲人遭到迫害或牺牲,同时也为革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为了减少这方面的顾虑和阻碍,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开设专门的幼儿园和学校,安排专人照顾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子女和家属,让一线革命人员无后顾之忧。
国民党反动派以及日本特务,穷凶极恶,心狠手辣,将我党主要领导的子女视为绑架和刺杀的主要目标。
为了安全考虑,中央决定送一批干部子女去苏联学习,避免这些孩子年纪轻轻就遭遇毒手。
当时即便是在延安也不能保障绝对的安全,刘伯承元帅的爱女,年仅6岁的刘华北就是在延安惨遭神秘刺客的毒手。
此事也成为了刘伯承元帅一生的痛,直到最后一刻嘴里念叨的依旧是他的“小华北”,刘帅也因此未得瞑目!
刘允斌到达苏联之后,和毛岸英、朱敏等人都是同学,并且他们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非常优秀。在苏联,他们也并不是一直受到优待,也经历过非常困难的时期,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他们依旧以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相比之下,刘允斌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由于童年时期生活在湖南老家所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但是他非常能吃苦耐劳,据同学们回忆,他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一个。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基础知识和成绩很快就赶上了其他同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完成了中学学业。
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核弹的巨大威力直接促成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此事在苏联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苏联人对原子弹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刘允斌此时已经进入了钢铁学院学习,他原本希望学习工程学,因为那时的中国实在太过落后,急需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
不过,苏联对原子弹的热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刘允斌,他认识到未来的军事强国再也不是以飞机坦克为标志了,中国要想自强自立,不再受人欺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1949年,苏联成功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世界上其他几个强国也在加紧原子弹研究的步伐。
刘允斌见到这种情况,立即申请转入莫斯科大学,转而开始学习核物理专业,立志为中国将来的核事业贡献力量。
常年在苏联的生活使他适应了那里的一切,并且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在莫斯科他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玛拉·费多托娃。
这位俄罗斯姑娘不仅年轻漂亮,还和刘允斌一样都是从事核能物理研究的高科技人才,二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并且玛拉的家人对这个来之中国的小伙子也非常满意,这让刘允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
很快他们就结婚了,玛拉还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儿一女,长女叫索尼娅,次子就是阿廖沙,一家四口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尽管莫斯科的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是刘允斌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在莫斯科求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回到祖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自己的父亲是刘少奇。
对于自己的想法,刘允斌并没有向玛拉隐瞒,而玛拉也非常理解他,一个能时刻心系祖国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
不久之后,刘允斌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署名刘少奇。这是一封父亲召唤他回国效力的电报。
收到电报之后,刘允斌既高兴又失落,高兴地是多年来的努力就等着祖国的召唤,而失落的是,即将和妻儿离别。
玛拉非常理解丈夫,并且支持他回国效力,她也非常想带着儿女同丈夫一起去北京,但是由于她所在的核能研究工作属于苏联的高等级机密事业,成员严禁出国。
因此,他们只能暂时分开,待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再到北京相聚。
刘允斌很快回到北京,与父亲、弟弟妹妹以及继母王光美团聚,一家人终于团圆,只可惜生母何宝珍不在。
刘允斌强烈要求要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并且拒绝一切照顾,刘少奇对他的选择非常满意,不因为父亲是国家副主席而搞特殊化,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不久之后,刘允斌就以一名普通的苏联归国研究员身份进入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中国研究原子弹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零开始,其中的困难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并且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即便是高科技研究院,也时常吃不饱饭。
但即便如此,刘允斌和其他核能工作者一样,始终坚持研发,从未有过一刻放松。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的侵犯中国领土。
原子弹的成功试爆,离不开像刘允斌这样一大批在艰苦条件下不懈努力地研究人员。
尽管,努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成功的结果,但是刘允斌也遇到了生活上的难题。由于中苏关系交恶,玛拉在苏联的情况并不好。
她和孩子不能再来中国与父亲相聚,甚至连写信都不行,并且还受到了苏联当局的严格限制。无奈之下,玛拉只能选择和刘允斌离婚,以保障孩子们能够正常成长。
刘允斌理解玛拉的选择,他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这份离别之苦。
玛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苏联生活,尽管生活上还过得去,但是依旧受到严密的监视,毕竟苏联当局非常清楚,索尼娅和阿廖沙是中国国家主席的孙子。
为了安全起见,玛拉从那时开始很少再对孩子们提起爸爸的事情,并且几乎不再告诉他们和中国有关的一切事情。索尼娅和阿廖沙因为年幼,也一直不知道自己有中国血统,而自己的爷爷竟然是中国的国家主席。
岁月飞逝,时光荏苒,转眼间数十年一晃而过,索尼娅和阿廖沙已经长大成人,而刘允斌也在那场政治风波中逝世。
改革开放开始之后,中苏关系也开始慢慢缓和,王光美此时非常挂念玛拉和那两个孩子。
由于身体不太好,王光美便让三女儿刘爱琴设法请人在苏联寻找玛拉一家,最好能够和他们取得联系。
刘爱琴也一直惦记着自己这个苏联嫂子以及那两个可爱的孩子,现在他们应该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几十年里音信全无,但是这份血脉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二人一拍即合,刘爱琴便开始委托前往苏联出差以及和苏联方面有联系的朋友开始设法寻找玛拉一家。
经过不懈努力,费了好大力气总算联系上了玛拉。收到刘爱琴的信息,玛拉非常激动,她完全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亲人依旧惦记着他们。
玛拉告诉刘爱琴,现在孩子们都已经长大,阿廖沙非常出色的已经到了苏联航空局工作。
而直到这个时候,玛拉才知道刘允斌和父亲刘少奇都早已去世,母子三人为此悲痛不已。
王光美盛情邀请他们母子三人来中国团聚,当时玛拉已经退休,可是阿廖沙的工作保密性要求极高,暂时无法离开苏联,索尼娅也有自己的事务。最终,只有玛拉一人来到中国。
在刘爱琴的陪伴下,玛拉来到北京与王光美团聚,后来又去了刘允斌工作的地方以及湖南老家,那个丈夫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
王光美等家人的热情接待以及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玛拉感动不已,她回到苏联之后告诉索尼娅和阿廖沙,将来一定要回中国去看看,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是刘少奇的孙子。
实际上阿廖沙那时就非常渴望能和妈妈一起去中国看看奶奶,去祭奠父亲和爷爷,但是由于工作原因而无法成行。这成了他心中的遗憾。
为此他曾经无数次向上级申请,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同意,后来由于玛拉身体状况不佳,阿廖沙一直在身边照料,中国的探亲之旅便一直延后了。
1998年,新华社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刘少奇的传记纪录片,其中有一段需要前往苏联探寻刘少奇当年的足迹。
王光美听说之后,还特地派人找到摄制组负责人,并给他500美元,请他们到苏联之后转交给阿廖沙,让他有空一定到北京来。
阿廖沙收到钱和奶奶的期望之后,非常感动地表示自己一定要来北京看望奶奶和家人。
为了中国执行,阿廖沙向航空局申请了提前退休,俄罗斯规定航空局员工必须在退休三年之后,才能获得离境批准。
后来玛拉因病去世,阿廖沙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之后便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申请前往北京的签证。
阿廖沙终于见到了奶奶王光美以及姑姑刘爱琴和刘家众多亲人,几十年期盼的团圆终于实现了。
阿廖沙和玛拉一样去了中国很多地方,也跟着父亲的足迹感受了他当年的学习和生活。对爷爷刘少奇的革命经历更是敬佩不已。
阿廖沙还到了湖南老家,亲自去给父亲祭奠,还看望了当年照顾过父亲的亲戚和老乡后裔,对他们表示感激之情。
中国的巨大改变也让阿廖沙非常震惊,他此后决定长期留在中国,并且申请了永久居留权。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告诉他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是刘少奇的后代,一定要为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多做贡献,两国要永远相亲兄弟一样相处!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