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通讯员/文红武 胡琛 供图/株洲市环保局)湘江之滨,石峰山下,15.15 平方公里的清水塘老工业区,在山水环绕之中,透出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清旷与静谧。

武进水生态综合治理(背水决战清水塘)(1)

天空湛蓝,阳光正好的清水塘片区

走进这个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大路两边布满大片的瓦砾和空空如也的旧厂房。一些旧厂房边,零星的挖掘机正伸出钢铁的爪子,不紧不慢地破墙拆房……

聒噪的蝉鸣声中,清水塘老工业区就这样毫无遮拦地向世人展示着别样的“风景”。

这不是记忆中的清水塘:生产车间热火朝天、根根烟 囱烟尘直上、空气里刺鼻的特殊味道,曾经是清水塘的 “标配”。

这是人们期盼中的清水塘:水绕山围、空旷静谧,一 座以“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品质提升”为目标的的科技生态新城,正由蓝图化为现实。

武进水生态综合治理(背水决战清水塘)(2)

规划中的清水塘城市公园,水域面积将是神农湖的两倍。

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名为“清水塘 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攻坚之战……

而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株洲市环保局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之战中,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的踏实与坚持,推动着清水塘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聚共识,

一个“逐步整治”

还是“彻底搬迁”的艰难抉择

对于清水塘老工业区,株洲人民感情复杂。

这里,是工业株洲的起点和骄傲。

“一五”“二五”期间,株洲成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其中许多重点企业集中在清水塘。据统计,1949年以来,清水塘区 域里的企业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 480多亿元。在发展的高峰期,清 水塘聚集了261家大小企业,2007年年产值达到峰值近300亿元 。

这里,也是宜居株洲的疮疤和滥觞。

作为与沈阳铁西区等齐名的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在本世纪之初,清水塘工业区排放的汞、砷、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分别占湘江干流接纳量的90%、50%、30%和25%。2003年、2004年,株洲市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 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清水塘工业污染是主因。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逐步整治还是彻底搬迁,是株洲市曾长期面临的艰难选择。

“湖南要打造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示范区,株洲要建成生态宜居城、实现绿色发展,清水塘的问题不彻底解决好,一切都是空谈!”

秉持着这样的观点,株洲市环保局多年来,一力主张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关停搬迁、转型升 级,并为此多方呼吁,争取支持。

然而,看似简单的关停搬迁,其背后站着无数职工、无数家庭,攸关企业生存、社会稳定,何其艰难?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以株洲市环保局为主的相关部门,以及在株的各市、省、全 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呼 吁中,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关停搬迁和转型升级,成为全市、全省乃 至全国“两会”的重大议题。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作为湖南代表团全团建议, 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201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搬迁改造的具体政策;

同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清水塘老工业区为全国21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 间,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领衔,再次提出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建议,得到马凯副总理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高度关注。

湖南省省委书记杜家毫对清水塘一直格外关注。

从2013年至今,他已几次亲临清水塘考察,并在深入了解清水塘的历史和现状之后,提出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目标:从2016年起,一年初见成效, 三年大见成效。

来自国家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了株洲市前所未有信心和力量。

在去年1月召开的湖南省“两会”上,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斩钉截铁地 说:“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必须要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坚强意志, 动真格,下死力,让清水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不留尾巴,一次性彻底实现清水塘老工业区剩余企业的搬迁改造,还株洲人民一个真 正的‘清水塘’,还湖南人民一个美丽的‘清水塘’。”

武进水生态综合治理(背水决战清水塘)(3)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在清水塘工业区督察环境整改情况。

强防治,

一段治标难治本的艰难跋涉

8月的株洲,天高云淡。

位于清水塘老工业区的霞湾港 ,沿岸花树掩映,港内流水清清;霞湾港的一侧,是已经完成整治,并生出茵茵绿草的新桥渣场; 渣场的后方,是水质清澈、波光潋滟的大湖。

多年前,这条贯穿整个清水塘老工业区,最终汇入湘江的城 市内港,一度“污水五颜六色入湘江”,入江口甚至鱼虾绝迹,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龙须沟”。

而那个堆满含重金属工业废渣的渣场,以及蓄满含重金属污水、污泥的大湖,还是威胁长株潭饮水安全的“定时炸弹”。

2011年12月,包括霞湾港、大湖及新桥渣场在内的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

同年,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清水塘工业区的工业废水,统一收集至此处理,初步解决工业污水直排湘江的问题。

与此同时,株洲市环保局还分别在企业污水排口、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总排口以及霞湾港湘江入江口,全部加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实时监控外排废水水质。

在截断污水的同时,清水塘老工业区内的气、土、渣的治理, 也在同步进行。

至 2015 年,清水塘工业区关停淘汰搬迁了株洲选矿药剂厂、 天成化工公司、安特锑业、旗滨玻璃等污染企业近百家,拆除烟囱200余根;完成清水塘工业废水综合处理利用工程、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大湖治理工程、清水塘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以及株冶总废水升级改造工程、 株冶渣基夫赛特直接炼铅清洁生产工艺替代烧结鼓风炼铅工艺工程、柳化桂成化工总废水处理扩改工程、昊华化工含氰废水治理工程等一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环境监管执法的力度,也在不断升级加码。

建立环境监管区域责任制,落实区域片长制,建立24小时巡查大 队,加强节假日和晚间环境监管巡查,建成“数字环保”系统,对清水塘工业区所有重点污染源实现了全天候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

株洲市环保局统计数据显示,在清水塘老工业区,仅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一项,来自国家、省、 市的投入,就达70多亿元。

但是,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污染问题,没能得到根治:各厂区内被污染的土地、经年存储未处置的废渣,企业里偶尔发生的污染物跑冒滴漏,以及冬春时节频繁的空气异味投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彻底的搬迁改造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可以用‘去存量、 控增量’来概括,尽管环境质量有所改观,但仍是治标不治本。”株洲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促搬迁,

一场“无情关停”“有情服务”的全力攻坚

如果把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工作,当成一支正在谱写之中的战歌,2017年之前的节拍和音符,是前奏和序曲。

代表着全力攻坚的激昂鼓点,在去年2月18日奏响。

当天 ,株洲市隆重召开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动员大会,下达了最后“攻坚令”:举全 市之力,以决战的姿态打响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决胜之战,在规定的时间里坚决完成最后153家工业企业的整体搬迁。

武进水生态综合治理(背水决战清水塘)(4)

原株洲钢厂最后一根烟囱被爆破拆除,标志着清水塘搬迁改造工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具体来说,就是2017年关停148家,2018年关停最后5家。

决胜的战场上,株洲市环保局一马当先“,逼”“引”结合促搬迁。

2月22日 ,主要针对清水塘地区涉大气、水、固废等领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企业的“春啸利剑”行动打响,全市环保执法人员,向该区域内的企业,发出“最后通牒”。

行动期间,株洲市环保局对区域内所有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15家 ,助推关闭企业67家,立案查处52家,下达停产通 知42家,处罚金额逾187万元, 行政拘留企业负责人9名。

严格的执法 ,促使区域内企业实现了“从观望到积极参与,从 抵制到主动参与,从敷衍到全面参与”的根本转变。

株洲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法律的手段促使企业停产, 是为“ 逼 ”,但企业搬迁“ 伤筋动骨”,如何让这些企业搬得快、早投产、早收益,一直是株洲市思考的头等大事。

“企业搬迁,政府不能当作甩包袱,而是要对他们带着感情,以 ‘嫁女’的态度做好工作。”

秉持着这一原则,株洲市环保局在铁面执法、无情关停的同时,还积极当好“红娘”、结好“亲家”、做好“辅导员”,为企业提供 “保姆式”服务。

福尔程公司早在2015年6月 就谋划搬迁,公司负责人李永战先后考察了攸县、江西彭泽等地, 因配套不完善、园区功能定位太窄等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后来,他找到市指挥部,“希望政府出面,帮忙选址。”令他没想到的是,请求很快得到回应,市指挥部派出以环保工作人员为主 的工作小分队,陪他去了萍乡、岳 阳等地,积极推介。

最终,李永战如愿以偿。今年3月,福尔程在岳阳临湘工业园里的新厂,正式投入试生产。

采访中 ,许多搬迁企业负责人坦言,株洲市相关部门与搬迁承接地多次对接,不厌其烦走访上门,快速回应合理诉求,无情关停背后的真情服务,让“离别”变得很有温度、充满感动。

目前,清水塘老工业区已关停企业140多家,部分企业关停后选择彻底停产,但仍有61家企业选择转移转型,其中有51家选择留在株洲继续发展。

不少在株转移转型企业负责 人告诉记者,即便是传统化工企 业 ,在经历转型升级 、重新洗牌后,仍有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

在他们看来,搬出清水塘,继续留在株洲发展,是进入“ 新天地”的开始。

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信心。

治遗留,

一次“脱下污染服”

换上生态装”的再启程

153家企业 ,已经关停148家 ,剩余的5家,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关停到位。

关停不代表结束,相反,是另一项甚至 “比关停企业还难”的重点工作的开始。

清水塘老工业区里,大部分都是冶炼、化工企业,关停之后,退出之前,企业内部遗留 “三废”的环保处置,以及生产设备的安全拆除,都是巨大挑战。

早在2015年,株洲市环保局就对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关停之后的后续处置问题,向株洲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决策建议:一厂一策一名负责人、一支专家队伍、一个专业第三 方机构、一套严格的核查验收流程,确保遗留 “三废”清理到位,生产设备安全拆除。

2017年,企业关停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在 清水塘老工业区内,一次“精细到每一根纳污管 道”的污染大清理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

这一年里,株洲市的环保工作人员,走遍 了老工业区内所有企业的每一个边边角角, 全面清点遗留“三废”存量;与安监、质监、消 防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协作,以及企业主要技 术负责人的配合下,对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都做了细致检查。

“每一家企业,都有一本台账,‘三废’有 多少,种类有哪些,送到哪里去,处置方式是 什么,具体负责人是谁,哪些设备内还存有工 业生产原料等等,都有记录。”株洲市环保局 相关负责人介绍,细致摸排之下,部分连企业 自身都不清楚的污染隐患,被找了出来。

至目前,清水塘老工业区内,已关停企业 的“三废”清理以及设备拆除工作,已基本完 成,期间,未发生一起环境安全事故。

清理工业“三废”、拆除生产设备,只是清 水塘老工业区全面“消毒”的开始,更深层次 的治理和修复已经铺开。

去年10月 ,清水湖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 ,区域内660亩重金属污染土壤 及底泥,全部完成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今年年底,投资15.7亿元,涵盖清水塘老工业区 8.48平方公里的世界银行重金属污染 治理示范项目将完工,区域内历史遗留的重 金属污染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目前,包括株冶集团在内的多个场地污 染调查和治理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清水塘老 工业区内搬迁企业场地的土壤治理和修复, 也将于近期展开。

株洲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来, 清水塘搬迁改造已投入资金逾百亿元,区域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湘江株洲段水质已由 III 类提升 到 II 类,完全消除了湘江株洲段重金属污 染,清水塘地区已退出全省重金属重点防控 区名单,今年1至7月,石峰区的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32 天,优良率达到 83%,较去年同期增加 15.1个百分点。

渐次与污染作别的清水塘,又站在了全 新的起点。

清水塘片区内的清湖路已竣工通车,清 雨路、清霞路等正加紧建设,着力构建与主城 区及长沙、湘潭互联互通的主干路网格局,清 水 塘 城 市 公 园 已 具 雏 形 ,保 税 物 流 中 心(B 型)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

按照“整体投资、整体开发、整体见效”的 模式,株洲市将清水塘老工业区 15.38 平方公 里核心区中的 11.45 平方公里拿出来招商,引 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建设生态 科技新城,目前已与 60 余家知名企业进行了 多轮深入洽谈,有 6 家联合体通过资格预审。

褪去“老工业”的外衣,可以预见,具有战 略眼光的投资者与株洲携手合作,大批生态、 文化、物流、科技产业项目布局落子,清水塘 生态科技新城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