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人输在一个“急”字,有人输在一个“恨”字,有人输在一个“色”字,也有人输在一个“贪”字。很显然,和坤就是输在这个“贪”字上。

和坤一生共贪了多少,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加上古玩等珍宝,财富总价值超过了清廷15年收入的总和。可惜,再多的钱也救不了和坤的命。乾隆驾崩后,还没等丧事办完,嘉庆帝就迫不及待地罗列了他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6天后,廷议就出了结果,要把他凌迟。后来有老臣建议,还是应该给他留点面子,于是改成赐白绫。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1)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和坤人生的最后几天,在狱中又会想些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他当时写的几首诗里窥见一、二。在狱中,和珅一共写了3首作品,前两首是写于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别人家都热热闹闹,自己却如此凄惨,于是有感而发,他写下了这样两首诗: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

从这两首诗来看,至少我们能肯定3点:首先,和珅确实是挺有才华的,这两首诗的遣词是颇为讲究的,诗中既有如“缧绁泣孤臣”这样的典故,又有今昔的鲜明对比,写得颇有感染力,这种诗在清朝算得上是不错的作品了。其次,和珅写此诗时就知道嘉庆不会放过自己了,诗中没有任何为自己辩解和求饶的话,从“余生料无几”上来看,他早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再次,从“廿载枉劳神”等句子来看,他确实是想明白了,一生掉进钱眼里,最终都是白忙活了,这也算是一种顿悟了。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

身在狱中,又逢元宵佳节,写这样两首惨兮兮的诗是再正常不过的,后世也没什么争议。大家有争议的,是他的最后一首诗,也就是绝笔诗。据说这首诗是他死的当天,看见嘉庆赐的白绫时写下的,此诗没有名字,一共28个字,大家且看: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文化名人马未都先生,曾在自己的节目里,认真赏析过这首诗,他认为这首诗写得是真的牛。他认为从此诗来看,和珅在死之前,真的是活明白了。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

首句,和珅是49岁死的,所以说是50年来梦幻真。次句是绝别了,今天就要撒手人寰了。令人争议的点就在最后两句,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说哪一天世间再现真龙时,他就是龙身后的那缕青烟,要伴在真龙左右,为他鞍前马后。从正在理解,这是在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这个真龙指的应该是像乾隆这样的主子,他愿以后再续主仆缘。

本来这么理解,挺符合一个将死者的心态,但偏有些史学家觉得和珅是个狠人,他的绝笔诗应该不会这么简单。他们想起了关于乾隆和和珅的一段传言。据说乾隆还是宝亲王时,曾爱上雍正的妃子你马佳氏,后来被皇后发现了,就赐死了马佳氏。乾隆不舍,咬破手指在她额头上点了个红点,40年后乾隆发现身边的侍卫额头上有个红点,觉得这可能是马佳氏的后身,对他青睐有加,此人就是和珅。这个解释,其实是民间对乾隆为什么会宠信和珅的一个趣解,偏就有人真的相信这一点,认为“五十年来梦幻真”一句和珅在暗示自己的前生是马佳氏。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5)

按这处理解,如果前身是马佳氏,那“留取香烟是后身”说的就是他将来要再化身成女子来报今日之仇。于是大家猜来猜去,便觉得这个女子只能是后来的慈禧了,毕竟很多人认为大清就是毁在了她手里。这样理解后,这首绝命诗就被传得神乎其神,和珅也被传成了神人。

和珅写绝命诗写得如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6)

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理解方式完全是无稽之谈,和珅若真有这样的本事,又怎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他的这首绝命诗,其实体现的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忆往昔,他才发现过去的种种都不过是一场虚幻,为了敛财费尽心机,最后误了性命是不值得的。想将来,他只愿还能有机会再与乾隆做主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只是一切都太晚了。和珅的一生就是一个反面教材,点醒无数执迷的人,他这首绝命诗也值得一读,它能时刻警醒我们,让我们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