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该学会无情(人到中年终于明白)(1)

我年轻的时候,肝火旺,脾气大,动不动就发火。我发火的时候只顾自己痛快,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更不管事情的后果。而且我还天真地以为,我只要发过火就过去了,被我发火影响到的人也跟我一样过去了。好像泰戈尔的那句名言: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风过无痕,雪落无声。

后来读到了一个外国人说的一句话:“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知道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也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脾气上来,不发泄出来憋得难受!只有把心中的怒火全部释放完,我的心里才好受些。

小时候发脾气都是冲着自己的父母。因为只有对父母发脾气才没有风险,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无论我怎样地表示愤怒,我父母都不会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对别的人就不一样了。万一惹怒了别人,对我也发火甚至攻击,我可能承担不了后果。

我有两个哥哥。这俩人在我小的时候没少揍过我,我从来不敢对着他们发脾气,因为我怕挨揍!我发脾气的对象是有选择的,我不傻!以后我们哥几个年纪大了,平时大家各忙各的,见一面都难,更没有发火的必要和机会了。

后来参加工作,那几年的时运非常好,猪都飞上了天。像我这种德才不兼备的人,也做了个小单位的负责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便如我这等小小的芝麻一样的小领导,身边也如苍蝇嗜血般地聚了一批心有所图的阿谀之辈。

天天听得他们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词,俗话说“谎言一千遍,也成了真理!”久而久之,我还真信了他们的谀词,真的以为自己是个人物,真的以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汇聚了这么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得意忘形起来,我开始忘乎所以,任意而为。屁大的事儿也会引起我发巨大的脾气,出口伤人被我理解成心直口快;惹是生非被我理解成仗义执言!

一个曾经的朋友这样形容我当时的脾气和性格:“你对你的下级和对你有所求的人的态度,四个字儿,肆无忌惮!”

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人既然归我管,就要服从我;既然有求于我,就得听我的!难不成让我再巴巴地看着他们的脸色不成?

我老爹对我的秉性了然于胸。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尊尊教我:“既然你已经为别人做了事,对别人有了恩义,干么再说伤人的话得罪他?既然做了对方的恩人,为什么再反过来让人记恨?”对我父亲的话,我很不理解。我的理解是,既然你知道我帮助了你,对你有恩,你有什么资格记恨我?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一个人是不可能总走好运的。后来,我因为惹怒了一个直接的领导,此人处处给我穿小鞋,工作再也不如原先似的顺风顺水。我在单位里从曾经的正面典型变成了反面典型,那些原先围着我转的人纷纷转向掉头,再也没人鸟我这个茬儿。

最让我感触的是,对我最不感冒,甚至落井下石的那些人,恰恰是那些我曾经帮助过的,自认为对他们有恩的那些人!那些人的做法,全部被我老爹说中了!

残酷的现实,给我上了一堂沉重的课!

再到后来,我又接触到了一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还说发火是火烧功德林。我不太理解。只不过是发了个火儿而已,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吗?直到有一天,有人冲着我疯了一样的发怒,发火。声如豺吼,颜如恶魔,一句句伤人的恶言恶语从他的口里喷薄而出,全部喷洒到我的脸上和心上。随着对方的污蔑和攻击言语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我心里的不解和委屈,一点一点变成了愤怒和仇恨!而残存的曾经的彼此之间的温暖,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诅咒!

这时候,我忽然明白,当年,我就是这样对着别人发火的;当年,被我发火的那些人,他们当时的感受,也和我现在是一样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和睿智的民族!中国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耳熟能详的谚语格言。这些话,粗听很俗,但仔细研磨,其中包含的生活和做人做事的哲理,实在是不简单!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气的话,如春风,如暖阳,如一望无垠的离离芳草,让人心旷神怡;伤人的话,如寒冬,如冰窖,如密密麻麻的扎人利剑,让人悲恨难当!

冲动是魔鬼!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