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第一坑,夸别人家孩子贬自己家的娃

有个家长来咨询说,姐姐回家探亲,她的孩子读书很好,大家都在夸奖,说以后是清华北大的料,自己的孩子也在听着,家长不免给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上课不够认真,做作业也不够仔细,以后要向姐姐学习,要在学习上多努力努力,这样夸别人家孩子而贬自家家的娃的行为无疑是孩子教育第一坑。

孩子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孩子要有自信心,这些都是要一点一滴地从学习小事情上建立起学习的自信的,孩子一旦认为自己学习上是不行的,内心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少,主动性越来越差,孩子会觉得既然自己不行,那么就不需要花那么大力气了,有时间还是拿来打游戏更有趣。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来源于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的肯定和表扬,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受到贬低和批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折扣,从而变为被动学习。孩子是感性的,需要的是家长的情感支持,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1)

夸孩子,都要夸

孩子教育第二坑,全靠老人带大娃

有家长来咨询,他的娃总是不听他的话,跟他顶撞得很多,我了解了一下,孩子从小由老人长大,平时只有节假日才能跟他们年轻夫妻在一起,孩子3岁要读幼儿园了,开始由年轻夫妻主力带娃,然而孩子却总是不听话,这个就是孩子教育第二坑,全靠老人带大娃。

全靠老人带大娃会带来很多的孩子教育隐患,全靠老人带大娃第一个影响就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建立不好,孩子跟父母不亲近,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不听话,跟父母顶撞,孩子不愿意由父母来管束,而是总想回到老人带娃的随意状态,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全靠老人带大娃第二个对孩子教育影响很大的是,老人带娃一般都是比较保守,主要是顾好孩子的吃饱和穿暖,总是把孩子保护得紧紧的,不让孩子去尝试和冒险,这个就大大减少了孩子去探索世界的机会,也让孩子的智力发育比较迟缓,影响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人际关系;

全靠老人带大娃第三个对孩子教育影响很大的是,孩子的语言词汇接收得比较少,老人词汇不够,跟孩子交流得不够,老人对新鲜事物比较少感受,这样也就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新鲜词汇,孩子与孩子的差异,有时候就是词汇的差异,这个会影响孩子后续的学习。

孩子作为家庭重要的后续力量,需要年轻父母更多的亲自参与培养,这样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2)

孩子教育第三坑,不舍得用孩子,怕累着孩子

刘老师发现在孩子教育咨询中,有一类孩子就是懒、不愿意劳动,这些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愿意宅在家里,等着家长煮好饭,等着家长叫他吃饭,然后又宅进自己的房间了,自己的碗筷也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也不打扫,全都由家长来处理,家长虽有怨言,但也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总是不能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独立;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其实就是家长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宝贝得很,不舍得用孩子,怕累着孩子;其实孩子小时候是有劳动的积极性的,比如扫地,摆碗筷和擦桌子等,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怕孩子摔了碗筷,就认为孩子捣乱,就对孩子又打又批评的,孩子觉得劳动不能获得家长的肯定,还招来一顿批评,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劳动了;

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有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累,但是孩子还是要大人抱着走路,旅游登山也好,逛街爬楼梯也好,家长但凡松一下口,孩子就会耍赖,需要大人抱着,这样的一件一件事情积累下来,孩子就会逐渐的变得懒了,变得依赖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帮忙扫地、摆碗筷、收拾桌子,洗碗筷,洗衣服等等,力所能及的让孩子帮忙做一点家务的事情,也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一份子,家务活有孩子的一份;

带着孩子出去,也要坚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登一段山,多爬一段楼梯,多走一段路,一定要让孩子有累着,体验累着、渴着、饿着后再休闲喝水、吃饭的快乐。

进化论中的“用进废退”,其实也是适合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要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怕累着孩子,要舍得用孩子,这样的孩子才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孩子就会成长得更好,长大后才能更加的独立,成为有用的人才,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3)

孩子教育第四坑,把功劳均归于家长

刘老师经常听到某些家长的口头禅是这样的,我当时就跟你讲过了,当时你如果听我的话,你按我说的话去做就对了,巴拉巴拉等等这样的言辞。

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是,把功劳归于家长,把过错归于孩子不听他的话;比如孩子成绩考好了,家长就会说,我说得没错吧,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成绩就会上去;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又说了,你看,没有听我的话,你做作业都不仔细认真,成绩能好才怪呢。其实这样的言论是很伤害孩子的积极性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外部他人认同到内部自我认同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需要外部他人的认同,家长、亲戚、周围邻居,一起玩的伙伴,老师和同学们等,这样的他人认同会让他确定自己做得是对的,然后就是走向自我认同、自我肯定,孩子只有走向高度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了,他做事就会信心十足,并且积极性高,能够坚持。

某些家长为什么会把功劳归于自己呢?其实他就是不自信,还需要一个他人认同。那么这样做就会妨碍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肯定。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认同和肯定。如果孩子成绩考好了,家长要说,我就知道宝贝是最棒的,宝贝最近的勤奋努力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家长就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都有看到宝贝最近的努力,一次没有考好不要紧,只要宝贝坚持做好复习计划,然后按照复习计划去做好复习,下次计算认真点,一定可以考好的。家长这样把功劳归于孩子的勤奋努力,强调孩子做得对的地方,轻轻点出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孩子就会成长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4)

把功劳归于孩子

孩子教育第五坑,家长互相否定、互相埋怨

刘老师在咨询实践中发现,有个孩子性格犹豫不决,总是找不到方向,后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家长经常互相否定;

很多家庭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在陪伴孩子,母亲对孩子教育得比较用心和细致,父亲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但父亲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对母亲的教育方式大大质疑,母亲也不甘示弱,质疑父亲没有好好陪伴孩子。这样因为孩子的教育的事情,父母在孩子面前吵了无数次。

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母亲平时教孩子的方法,到了父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被父亲全盘否定,比如母亲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别人,要有集体观念;父亲则说,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从小就要灌输竞争的意识,只有强大的个体才能会强大的集体;这样父母南辕北辙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变得做事犹犹豫豫,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方向;

父母因为各自的学历、经历和思维不同,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父母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然后就各自给孩子灌输各自的教育观念,导致孩子没了方向。父母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的参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互相商量好,一起制订适合孩子的教育理念,让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健康的成长,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5)

互相埋怨

孩子教育第六坑 代替孩子做难题

刘老师在孩子教育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孩子,读书也是很努力,就是难题不会解,或者说孩子碰到难题会想轻松地解,不想自己下苦功夫去啃下来,这样的孩子的成绩就是很难达到优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个是很多家长都会踩的坑,孩子教育的第六坑,代替孩子做难题。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难题,遇到困难就会找家长,我们家长呢,这个时候呢,就是显示家长的能力的时刻了,就会代替孩子做难题,虽也会告诉孩子解题的过程,孩子也会记住这个解难题的过程,然后就过去了,其实孩子对这个题目的知识点是没有很好掌握的,因为记忆下来的解法,孩子就依样画葫芦的去做。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忽略了,孩子解难题的过程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家长如果代替孩子去解难题,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这个思考过程,以后孩子碰到难题就无法自己独立解决了,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对解难题避而远之,后续孩子学习依然勤奋努力,成绩总是差那么一点,孩子要达到优秀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刘老师建议家长遇到孩子来求助问难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留一个心眼,可以先带着孩子去复习一下难题里面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以装一装傻,跟孩子说,宝贝,你这么聪明,你肯定可以解决的,妈妈是不行,这么难的题目,妈妈是解决不了的,这样把事情推回去,让孩子自主解决。孩子遇到难题求助家长,家长更多的是要采用智慧的处理方式,而不能简单地给答案或者代替孩子做题,这样才是真正帮助到孩子,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6)

孩子教育第七坑 专制决定孩子的人生

刘老师在值班心理咨询热线的时候接过一个电话,是一个中年男子痛苦地陈述:他说他的人生没有意义,因为都是由家长(主要是妈妈)来主导和决定的,升学选择、就业安排和婚姻都是有妈妈决定的,妈妈觉得为孩子做了最好的安排,虽然自己也因此有一个躺平的人生,自己顺利的完成学业,如愿进入公务员体系,还被安排娶了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太太,外人都羡慕自己有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父母。而自己临近中年,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很凄凉,自己不过是妈妈的木偶,完全由妈妈来安排自己的一生。

求助者抑郁的状态值得做家长的深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人生抉择,那么该由谁来抉择呢?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的监护人,家长作为过来人,思想成熟、理性,有很多的话语权,可以更好的为孩子做出有利于孩子人生的选择,有些家长就在孩子不同意的状态下做了决定;

然孩子的人生终究是要由孩子自己来走,由孩子自己来实现自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的决定权应该越来越大,在孩子升学、工作、谈恋爱和婚姻的人生大事情上,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归于孩子。家长的权利是要有限度的,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宰,家长在做好辅助工作的同时,应该支持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7)

孩子教育第八坑 盲目地给孩子补课

有不少家长来咨询刘老师,我家孩子数学比较差,老师有没有比较好的数学老师推荐啊,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就盲目的找老师补课,这给家长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孩子对于课本中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好好掌握,从低年级开始,有些孩子就没有好好的复习功课,没有认真的做作业,该背诵的没有去背诵,该阅读的课外知识没有去阅读,该理解思考的没有去理解思考,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这样日积月累,孩子逐渐就跟不上了,甚至有些孩子连课堂老师的讲解都听不明白了。

那么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第一还是要回归学习的本质,还是要把学习习惯先养好,课堂内容要理解,课本知识要预习、复习和认真做作业,该背诵的要背诵,该阅读的要阅读,该练字的要练字,着眼于先把课本知识掌握好,在课本知识上下苦功夫。这个时候会碰到孩子的自律性问题,这个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不断地打磨,靠课业辅导老师是无法解决的;

有些家长在碰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后,没有找到孩子的问题点,就盲目地找辅导老师补课,既浪费家长金钱,又让孩子疲于奔命,效果也不好。家长应该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力,让孩子多花点时间在掌握课本知识上,把基础的东西掌握好,有条件的话再来找辅导老师提高,这样才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8)

孩子教育第九坑 忽视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

有个妈妈带着她的宝贝儿子来咨询刘老师,孩子瘦弱,经常鼻炎、感冒和发烧,刘老师就跟这位妈妈说了一句话,第一要务是把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起来。

忽视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也是有些家长常踩的坑,世界冠军马龙小时候也是身体比较弱,父母就让小马龙从小就练乒乓球,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马龙身体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而且成为了世界冠军;孩子的教育培养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其中的一个基础就是身体素质基础,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就好,这个是有点低要求了,孩子要面对以后激烈的学业、就业和家庭事业的竞争和经营,都需要孩子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不少家长自己就非常不重视自己的身体锻炼,生活毫无规律,有些家长还有酗酒、吸烟和熬夜等等的不良习惯,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

孩子教育首先是要重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训练,而且要把这个放在第一的位置,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家长就要注意带着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跑步、舞蹈、球类运动和游泳等,要上一定强度的训练,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孩子学业紧张的时候,也要带着孩子有规律地去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紧张的神经,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孩子面临大考的时候,都会紧张,身体都会有反应,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比较好,那么孩子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所以孩子小时候,家长就要带着去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9)

第十坑 心中有恨,激发孩子对另一半或者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

在刘老师的家庭教育咨询中,会碰到离异的家庭,离异的家庭经常会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抚养孩子的家长(比如妈妈)会去诋毁另外一方(比如爸爸),有些甚至会说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或者说女人都是物质女,都是拜金的等等一些片面的、糟糕至极的语言;

还有一些做生意失败的家长或者职场、官场失意的家长,对社会有恨,然后就会在孩子的面前说社会是如何的不公平,社会道德风气是如何的败坏之类的,这样的语言大部分是家长的情绪发泄,然而却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

孩子就似一张白纸,家长一开始就往上面吐口水、泼脏水,那么这张白纸很快就会污秽不堪,这样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不公平;假设孩子是个女孩,你跟她说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那么以后她的婚姻会这么样呢?她能够由信心寻找爱吗?假设孩子是个男孩,你跟他说社会是如此的不堪,只有使用暴力、狡诈和欺骗才可以获得成功,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可能就会变得仇恨社会,那么他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公敌。

作为家长,是有可能遇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那么自己首先还是要先检讨自己,这里面有没有自己的认知和过错,你怎么对待社会,社会可能就会怎么来对待你,这个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

在前辈们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最好时期,作为家长,更应该为了这个社会的和谐作出一份贡献,让孩子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健康的成长,同意的家长请点赞!

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忠告(孩子教育家长要避免的十个大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