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重点介绍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有关情况。市政府副市长常红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毕维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蔡全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常红军 市政府副市长

毕维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刘学俊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蔡全记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思路(权威发布形成1355)(1)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总体情况

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思路(权威发布形成1355)(2)

市政府副市长 常红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是贯彻落实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对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五个城市”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前期,经过多轮专家咨询,综合国内和本土高水平专家学者意见,鲜明的海洋特质、多元的文化特色、包容的城市情怀、优质的人居环境、幸福的生活感受是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基本内涵。我市对标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湾区,形成了“1355”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1”就是一个核心,即打造高品质湾区城市;“3”就是三条发展主线,即宜居、宜业、宜游;第一个“5”就是五个具体目标,即打造城市更新建设新示范、蓝天碧水净土新形态、文旅繁荣发展新高地、市民安居乐业新家园、美丽宜居乡村新图景;第二个“5”就是对应目标的五个攻坚方向。

一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聚焦市民群众迫切需求,全面打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战,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关键支撑。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珍惜自然禀赋,厚植绿色发展理念,着力保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筑牢高品质湾区城市生态本底。

三是加强文化和旅游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湾区人文精神,聚焦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旅游服务品质升级、历史文脉传承保护、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凸显高品质湾区城市重要特质。

四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以完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为方向,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底,聚力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为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根本保障。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构建激励相容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补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战略空间。

未来,青岛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共享型”城市发展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普惠、绿色发展、系统观念的基本原则,从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和旅游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振兴发展五个领域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一是打造城市更新建设新示范。一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利民惠民的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批制约高品质发展的城市建设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景观显著提升,城市空间更具活力,城市交通更加顺畅。到2026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整体性、突破性成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有的城市风貌基本呈现。

二是打造蓝天碧水净土新形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全面优化,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到2026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基本建成,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

三是打造文旅繁荣发展新高地。树立主客共享理念,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旅游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鲜明,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到2026年,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年接待游客达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四是打造市民安居乐业新家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充足、均等、便利,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到2026年,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美好家园初步建成,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打造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五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图景。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均衡化配置,有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到2026年,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取得积极成效,打造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强调城市的可评估性,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研判发展优势,发现城市短板和“城市病”,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的城市建设管理闭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让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具体安排

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思路(权威发布形成1355)(3)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毕维准

青岛坐拥得天独厚的魅力湾区,拥有蓝绿相融的一流生态基底,美丽的海洋和海岸线是青岛最亮眼的财富、最宝贵的生态资源。近年来,青岛依托湾区形态的独特优势,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顺应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追求,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和旅游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城市建设提速增质激发发展活力。中山路、馆陶路等历史城区加速蝶变,老四方工业区、楼山后等重点低效片区持续盘活,城市骨干路网、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棚户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型、外延型向质量型、内涵型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跃升,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彰显发展品质。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总体保持稳定,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三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释放发展动能。全域旅游功能逐步增强,旅游产业效能持续提升,旅游彰显城市文化、赋能美好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取得显著进步,文化和旅游实现双向赋能,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务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高效高质树立发展典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五是城乡融合稳步推进厚植发展优势。扎实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重要农产品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洁乡村覆盖率达4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持全省前列,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即墨、平度、莱西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市基础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六个城市”总体部署,综合全市和各行业“十四五”规划、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等重点任务,形成了《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五年规划》包括发展基础、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内容,《三年行动方案》从五个攻坚方向提出具体67项重点任务,由五个牵头单位分别负责落实,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努力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一是实施城市更新建设行动。包括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有序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韧性建设、强化城市精细管理等四方面,统筹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城区积水点改造等18项重点任务。

二是加快生态环境改善行动。包括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四方面,包含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15项重点任务。

三是开展文旅提升行动。包括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品质、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四方面,包含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业态等13项重点任务。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行动。包括全面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速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等四方面,包含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营造一流人才服务环境等11项重点任务。

五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包括有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等三方面,包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10项重点任务。

同时,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世界湾区发展指标、中国人居环境奖、“上海指数”综合指标等国内外先进指标体系,建立了以8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89个三级指标为支撑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每年形成评估报告,直观展现和评价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成效。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各相关部门切实抓好“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工作,服务好打造“六个城市”总体布局,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