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又称“聊秋”,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如《外科证治全书》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耳鸣是患者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产生嗡嗡、嘶鸣等成形的异常声幻觉。这种声音感觉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临床表现:

常被患者描述为蝉鸣声、嗡嗡声、咔嗒声、搏动声,或者其他噪声 。

伴随症状:

听力减退

耳鸣患者中2/3的人伴有听力的减退。

耳胀闷

患者常常感觉到耳胀、耳闷、耳堵、耳部不舒服。可以在耳鸣的同侧出现,也可以出现在对侧。

眩晕

多为自觉天旋地转的眩晕,或者恶心呕吐,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眩晕发作前,耳鸣会明显加重,眩晕过后耳鸣则减轻。

耳鸣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心烦和失眠等情况。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耳鸣的影响程度不同。

病因:现代医学有90/100的患者通过各项检查,查不出任何病灶。有10/100的患者可能伴有:血管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最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比如耳颞部附近的动脉血管,可能传递血液湍流的声音,颈动脉系统也是常见的声音来源。良性颅内压升高、乙状窦憩室或者明显颈静脉球的患者,可能听到静脉嗡鸣声。

听力损失引发的耳鸣

与年龄衰老有关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老年性耳聋,通常从60岁左右开始。

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中,或者长期身处于噪音环境,也会损害人的听觉系统,并导致听力损失,比如大型的娱乐活动现场,或剧烈的电锯声。

在听力损失的情况下,大脑就无法接受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大脑开始适应,而耳鸣可能是大脑填补这种缺失的一种方法。

中耳堵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碍

耳道堵塞,可以导致内耳压力增大,影响鼓膜的功能。比如耳垢过多、中耳积液等。咽鼓管异常开放,可以引起类似海洋咆哮声的耳鸣,并且频率与呼吸同步。

头颈部外伤

头部或颈部的严重外伤,可以损伤到神经、血流和肌肉,从而引起耳鸣。这种耳鸣症状往往比较严重。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连接着下颌骨和颅骨,位于耳朵前部,控制着张口、闭口或者咀嚼等动作。

颞下颌关节中的肌肉、韧带、关节软骨受损,可以导致耳鸣症状,因为它与听觉系统相邻,与中耳共享部分韧带和神经。这种耳鸣患者,还会感到下颌疼痛,或者下颌移动能力受限制;咀嚼或者讲话时,有关节摩擦音。

鼻窦压力和气压伤

重感冒、流感或鼻窦感染引起的鼻塞,可以在中耳产生异常压力,引起耳鸣。在潜水、跳水等情况下,由于水压的剧烈和快速变化,引起的急性气压伤,也可能损害中耳、内耳,引起耳鸣。

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鸣

一些处方药的副作用也包括耳鸣。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耳鸣是一种急性、短暂的副作用,如果停止服药,耳鸣症状通常会减轻或者消失。

一些耳毒性药物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耳鸣的症状,比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中医学认为:

1.肝火上扰:

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均可耳鸣。

临床表现: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鸣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痰火阻滞: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气道,而成耳鸣。《明医杂著》说:“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塞闭矣,若遇此证,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

临床表现:两耳蝉鸣不断,或“嗡嗡”作响,有时闭塞如聋,听音不清,头昏头重,胸闷院满,咳嗽痰涎多,口苦,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肾元亏损:

素体不足,或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肾精耗伤,均可引起本症。《景岳全书》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气血,符脱肾惫,必至聋赣,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然。”

又心寄窍于耳,《辨证录》日:“心肾相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心肾不交皆能使听闻之乱。……心不交肾者耳鸣轻,肾不交于心者耳鸣重”。

临床表现:耳内常闻蝉鸣之声,由微渐重,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渐差,兼见头晕目暗、腰膝酸软、遗精、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4.脾胃虚弱:

饮食劳倦或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也必导致耳鸣。《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临床表现:耳鸣或时而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现代医学解剖:

位听神经又称前庭蜗神经,是人的第8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在内耳边聚成蜗神经,止于脑干的蜗神经前、后核,传入听觉冲动前庭蜗神经损伤,表现为耳聋和平衡功能障碍。图1

耳鸣是哪里引起的(耳鸣是怎么产生的)(1)

前庭蜗神经 图1

前庭神经(图1)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是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的毛细胞,中枢突聚成前庭神经。止于脑干的前庭核群及小脑,传入平衡觉冲动。两根神经都出内耳门入颅在脑桥小脑三角处,经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入脑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等部,称为位听神经,其功能是把与听觉和平衡觉有关的神经冲动传入脑。当位听神经完全损伤时,则表现为伤侧耳聋及前庭功能的丧失;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图2

耳鸣是哪里引起的(耳鸣是怎么产生的)(2)

前庭神经与蜗神经 图2

根据以上解剖得知:耳鸣跟前庭蜗(图2/3)、前庭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有关。从前庭蜗、前庭神经分布轨迹看两根神经都出内耳门入颅在脑桥小脑三角处,经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入脑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等部位于颞頜关节后与颞骨内腔和枕骨内腔内。如果颞骨与枕骨发生错位紊乱,必然会钳压听神经,导致耳鸣的临床表现症状。图3

耳鸣是哪里引起的(耳鸣是怎么产生的)(3)

前庭蜗、前庭神经 图3

脑的动脉血管: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入颅

颈内动脉:(见图4)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终支之一。平甲状软骨上缘自颈总动脉发出。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然后转向后内侧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入颅腔。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在颅内分支主要分布于大脑的前2/3部和视器(详见中枢神经系统脑的血管条)。从甲状软骨的上缘与下颌颈的后缘之间的连线,即为颈内动脉的体表投影。

颈总动脉的分支(见图4)。是分布于脑的动脉干。在寰枕关节腹侧自颈总动脉分出,向前上方延伸经破裂孔入颅腔。经岩下窦入海绵窦,在海绵窦内形成一S形弯曲,再向前延伸穿过脑硬膜,分支有后交通支、大脑前和中动脉,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图4

耳鸣是哪里引起的(耳鸣是怎么产生的)(4)

颈总动脉的分支 图4

与颈内动脉相关的疾病

1、颅脑外伤后逐渐出现伤侧眼球突出,伴有与脉搏一致的波动,眼结膜及眼睑静脉曲张和水肿,甚至眼睑不能闭合、球结膜出血、眼眶周围及面额部静脉怒张。

2、触诊突出的眼球可有震颤,患侧额部、眶部、颞部可听到血管杂音,以收缩期更增强。压迫患者颈总动脉,杂音消失或减轻,压迫对侧杂音仍存在。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2支和外展神经,均可因海绵窦内高压而受到压迫,以致眼静脉回流受阻,产生眼球运动障碍、视神经水肿或萎缩、视力减退等。

4、颈内动脉卒中可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朦,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或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受损),伴对侧偏瘫、偏深感觉障碍或同向性偏盲等(大脑中动脉缺血),优势半球受累伴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亦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特点(见图5)

耳鸣是哪里引起的(耳鸣是怎么产生的)(5)

椎-基底动脉 图5

椎动脉狭窄可在颅外或颅内任何部位发生,为间歇性、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和枕叶症状:

(1)脑干症状主要表现为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2)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共济失调。

(3)枕叶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黑蒙或同向性偏盲。

(4)其他症状还可有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

2.颅外椎动脉狭窄

(1)以左侧狭窄多见,可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和运动感觉改变,头痛、猝倒发作和智力下降少见。

(2)颅外椎动脉狭窄的两个特点:①后循环为孤立的,即双侧后交通动脉都不供血到椎-基底动脉;②头和颈部的活动可重复产生这些症状。

3.脊髓前动脉

闭塞后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出现对侧偏瘫和同侧舌无力,伴对侧本体感觉和振动觉丧失。

4.小脑后下动脉(PICA)

近端或椎动脉闭塞可产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累及下行交感纤维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累及脊丘束和上行的三叉丘系出现同侧面部和对侧躯干的痛温觉改变,累及前庭核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累及疑核或第Ⅸ、Ⅹ脑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少见面肌无力、听力丧失或眼球运动障碍。

5.椎动脉(VA)

旁中央穿支水平受累可出现延髓内侧综合征,表现为对侧肢体和同侧舌无力,伴对侧本体感觉和震动觉减退。

6.小脑前下动脉(AICA)

缺血时出现类似延髓外侧综合征,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球震颤、面部同侧和躯干对侧痛温觉丧失和同侧共济失调,Horner征少见;周围性面瘫、耳聋、耳鸣和侧方凝视麻痹等可与PICA(Wallenberg)综合征鉴别。

7.小脑上动脉(SCA)

闭塞者可引起对侧分离性感觉缺失,影响面、臂、躯干和腿,可有Horner综合征和上腭肌阵挛,同侧或对侧听力丧失,还可有凝视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同侧共济失调和同侧上肢粗大震颤。

8.基底动脉(BA)

双侧VA在桥延结合处梗塞最常见的体征为双侧性,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阶梯式发展,患者出现昏睡或有明显的意识水平下降,更外侧中脑区的病灶可出现“闭锁”状态,BA的进行性梗死常造成患者死亡。

9.大脑后动脉(PCA)

大脑脚支闭塞可出现BA顶端综合征(视和眼球运动异常和意识改变);长回旋动脉闭塞出现垂直凝视受限。

诱发因素:

有些人在吸烟、喝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食用某些食物后,或者压力过大、疲劳等情况下,会加重耳鸣症状,现代医学对耳鸣的发病机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三槐王氏脊柱定位调衡术传承人王行知老师经多年临床摸索发现,绝大多数耳鸣患者触摸颞骨与枕骨与寰枢椎体有错位紊乱现象,而这些神经与动脉血管都是分布椎骨内。椎骨有错位紊乱,都会导致神经受到钳压,血管发生扭曲使血液的流速受到影响。对急性发作的耳鸣患者通过对上述错位紊乱椎骨进行整脊类手法矫正,同时运用中医经络学术,实施辩证论治,往往3-5次调理,患者即可收到良好效果。慢性耳鸣收效甚微。

治 疗:

现代医学治疗:

1、药物

2、手术

中医治法:调畅气机,开窍与耳。

1、整脊

2、针灸

3、牵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