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1)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2)

“这几年收成怎么样,能不能卖出去?”立秋后的四会高温未退,烈日依然炙烤着大地。9月10日中午,一群戴草帽的人穿梭在四会下茆镇高崀村的田间地头,在张大姐家种满藿香的地里,与她拉起了家常。

“他们来了一个多月了,是来帮我们的。”在张大姐的眼中,这群戴草帽的新面孔很喜欢向村民“打听”事,谈论的话题总是避不开乡亲们的细碎的日常生活。

近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广东提出了创新的帮扶机制,由扶贫攻坚时期驻村帮扶改为驻镇、驻村两级帮扶,为乡村建设发展赋能。而这群戴草帽的人,正是由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区人大办、区教育局、区妇联组成的驻四会下茆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3)

从7月16日驻镇以来,工作队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调研,和村干部座谈,到困难户家走访,一直奔赴在下茆镇106.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村情、找问题、谋对策、制规划……1个多月下来,他们走遍了下茆镇15个行政村(社区),每个队员都记满了厚厚的笔记本。

事实上,包括驻下茆镇的帮扶工作队在内,此次佛山派出了7支队伍,入驻到四会的各个乡镇,一对一展开深入的帮扶工作。其中,有3个镇由佛山市直单位帮扶并派驻工作队,4个镇由禅城区派驻工作队,统一由佛山市禅城区驻四会帮扶工作组统筹。而这支来自巾帼英雄陈铁军故乡的工作组,正在四会的田间地头,用实干、实绩来彰显“铁军”精神。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4)

“铁军”入村

足迹遍布每一户

“我们来了,能带来什么?”这是工作队员们来到下茆镇后,时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加快熟悉,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彭勇来自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农办,长期负责祖庙街道农村工作,熟悉农村工作,作为驻下茆镇工作队队长,他深知,这次帮扶不同于早前的精准扶贫,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创新提出驻镇帮镇扶村,帮扶范围扩大了,覆盖的人群也变广了,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更加多样。

事实上,工作队自7月16日入驻以来,一直奔赴在下茆镇各村(社区),积极了解村情、镇情,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下茆镇位于四会市中部地区,距四会市城区10公里,属于丘陵镇。下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246个村小组。为了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工作队进驻初期,彭勇向队员们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走遍每一村、每一户。

事实上,为了做好返贫监测,工作队员们早出晚归,深入到每一户易返贫村民家中,对村民的衣食住行,悉数“打听”;为了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工作队员们与每一位合作社带头人彻夜“碰撞”;为了做好村容村貌提升,工作队员们亲自当起了监督员……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5)

“这是一个对镇里、村里情况的大概摸底调研,主要目的是要对镇里的发展在心里先打个底。”彭勇说。也正是基于此次摸底调研,工作队目前已初步整理了关于振兴发展的方向。

走访调研一个多月来,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实“一人联系一村”任务,驻下茆镇工作队根据村域分布、第一书记挂点情况以及队员特点,将13个村、2个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明晰责任,形成一人联系1-3个村,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统筹发展的工作格局。

在实际的工作中,彭勇时常提醒队员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事业中,在他看来,佛山禅城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罗登贤、陈铁军、吴勤、廖锦涛……一位位革命烈士义无反顾、英勇无畏,前仆后继地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留下动人事迹和不朽的精神丰碑。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6)

“我们这支队伍来自‘铁军’的故乡,我们一定要把‘铁军’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去。”工作队的任务就是要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开展帮扶,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目前,工作队遍访全镇15个村(社区),入户走访、实地考察,掌握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驻镇帮镇扶村规划打下了基础。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7)

“铁军”把脉

为“南药”产业开出“良方”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彭勇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没有产业,其他也只是一纸空谈。

下茆镇户籍人口约3.4万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空心化较为严重。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工作队普遍认为,虽然下茆镇有不错的工业产业基础,但农业产业还十分薄弱。如何找到一份富民产业,成为了破解空心化难题的关键。

“不仅要把产业发展起来,还要把年轻人带回来,把镇村的活力激发起来。”负责人才振兴、挂南塘村第一书记的队员兰财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快,工作队员们发现,下茆镇除了蔬菜产业,素来有种植南药的传统,但多年一直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虽然规模小,但工作队员们经过调研得出了结论:南药产业适合下茆,但目前缺乏科学的指导。

“专家们在实地查看了这里的地质、土壤和气候属性后,一致认为下茆适合多种南药的种植和加工。”彭勇告诉记者,南药之于广东,远不只是中医文化的载体,它更是一座沟通现代市场与农村产业的桥梁,其不仅可以在医药界发挥“功效”,发展壮大后,对于乡村振兴也有着天然“功效”。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8)

找准了“病因”,工作队员们很快开出了“药方”:利用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在下茆发展南药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专业力量,指导下茆的南药产业科学种植。

在下茆镇政府与驻镇工作队的努力下,目前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百秋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到下茆镇进行了考察调研,为接下来下茆镇南药产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除了为产业发展开“药方”,工作队还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四会市整体规划,为加快融入“一核一轴一廊”的发展新格局,工作队根据下茆镇镇域特点,提出了围绕四个片区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如以浦洞村、下黄岗村、上茆村、石罗村的康养产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圈;以高崀村、塘村村、渔云村、南塘村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圈;以龙湾村、江明村为主的工业发展圈,以马陂村、楼脚村、下茆村为主的文旅生态发展圈……

“铁军”组团

取长补短共谋振兴

每周一,是四会市乡村振兴局五楼最热闹的时候。多个驻镇工作队队长和队员们来到此处“头脑风暴”,交流此前一周的工作情况,也为后续工作进行谋划。

“咱们佛山市自然资源局有规划领域资源,是否也可以给其他工作队共享?”

“这个主意好!”

帮扶工作组组长李辉听到这个点子,拍案而起。经过几个工作队长一番认真讨论,大家决定,将佛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帮扶的迳口镇规划帮扶力量,也在其他多个镇互助共享。实际上,在四会的组团帮扶中,工作队之间并肩作战,已然是几个月来所摸索出来的一套“组合拳”打法。

9月上旬,记者跟随工作队来到迳口镇调研,正好遇到帮扶组团单位中国移动佛山分公司的负责人,在驻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陈土日的对接下,移动公司打算先为迳口镇打通当地山路弯道通信信号盲点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佛山移动公司的帮扶力量到达四会后,除了帮镇解决好信号覆盖问题,还正准备前往周边多个乡镇调研乡村数智化工程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智赋能,将帮扶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9)

据了解,此次佛山驻镇帮扶工作组共有7个工作队,组员来自佛山市直和禅城区39个单位,每个队员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如今,队员们在四会的乡土大地上,各自发挥特色优势,以组团帮扶给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组团作战,更能让资源流动起来。”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帮扶作战,组长李辉分析道,过往参与帮扶工作的单位或者队伍,常常困于本身的专业特长,而组团帮扶则相当于在工作队之间建立了桥梁和平台,让大家各抒所长,真正做到全产业全领域帮扶,也为解决当地百姓的民生实事提供了更坚实的帮扶力量。

“‘禅城铁军’就是要弘扬铁军精神,自觉把铁军精神融入血脉,铆足实干的力量,凝聚前行的力量,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携手打好乡村振兴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李辉说。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四会发布编辑部

来源|南方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10)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11)

四会振兴乡村(镇里来了工作队)(12)

,